郑 言
内陆开放启航皖北、区域合作联动江淮、绿色制造惊艳华夏、创新成果耀眼全球……在全市上下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飘扬的党旗始终指引着方向、鼓舞着士气、凝聚着力量。
2020年,全市各级党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加强和改善党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忠诚看齐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逐梦路上,关键在党。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精神及省委意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严格落实领导班子决策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有关重要论述制度机制,促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常态化开展“三查三问”,问责140人。
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坚持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委常委会会议及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审议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议题,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市政府党组、市政协党组、市法院党组、市检察院党组工作情况汇报。
深化政治巡察——
高质量推进十一届市委巡察全覆盖,开展2轮巡察,对27家单位党组织进行常规巡察,同步开展上下联动巡察、异地交叉巡察、提级巡察和巡察“回头看”,累计发现问题1008个,移交线索81条。
思想引领 着力推进学懂弄通做实
思想的纯度,影响认识的高度,决定执行的力度。
理想信念,关乎旗帜、道路和国家安全。市委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来抓,坚定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建立并落实以“四个第一”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对标制度,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向深入。积极推广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巡听”学习模式,首次入选中宣部创新案例。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宣讲2200场次,受众24万人次。组建市委宣讲团、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宣讲团,“鸦雀有声”宣讲团获评省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开展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等活动。制定出台《中共蚌埠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奋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两个中心”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的决定》,提出11个方面45条举措,制定《分工方案》,细化为206项具体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确保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出台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分析研判等制度,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落实落细、落地生根。深化“思政课”进校园活动,“‘蚌山模式’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化实践”获评首届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
选贤任能 建设过硬干部人才队伍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
用人导向关乎事业成败,必须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市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贯彻省委“六选六不选”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注重教育培养——
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在职厅干、各县区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等120余人参训。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举办主体班次14个,培训学员680余人;举办专题培训班18个,培训学员1030余人。
突出用人导向——
注重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树牢“以实绩论英雄,按贡献排座次,从作风看素养,为发展配干部,用墩苗助成长”的鲜明导向,市委任免干部17批次427人次。推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8296”工程,提拔“80后”副县级领导干部21名。实施“511”人才工程,紧贴全市园区、卫生、教育等发展需要,完善人才引育政策。
加强监督管理——
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和政治监督,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健全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工作机制,对214名领导干部个人事项进行查核。
激励担当作为——
择优提拔或进一步使用11名工作实绩突出的乡镇(街道)党政正职,重新使用13名受问责市管干部。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切实抓好省关心关爱干部20条具体措施的落实。有序推进全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
强基固本 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市委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深化党支部建设“1+4”工作法和组织生活“5+X”模式,全面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开展“四级书记”带领万名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建“一组一会”,推动建立党建引领的“五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深做实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工程,大力实施“四提升行动”,全面推行“一述两评三议事”村情报告会制度。实施城市领域基层党建工作“领航”计划,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加大园区党组织、楼宇党组织建设力度,不断扩大“两个覆盖”。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举办基层党建“小郎中”培训班28期,培训基层党务干部1300余名。探索开展长三角地区流动党员“一体化”规范管理,对全市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摸底排查。
突出“两个作用”发挥——
疫情期间,组织动员全市7000余个基层党组织、16.4万名党员投身疫情防控主战场,“火线”发展党员54人。防汛抗洪中,组建816支党员突击队和党员预备队,成立49个临时党支部,组织动员沿淮县区65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上堤巡查防守。
常态长效 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市委坚持以铁的决心、铁的意志、铁的手段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持续发力纠治“四风”——
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9起,处理204人。持续推进精文减会,全市市级层面发文同比下降42.52%,开会同比下降44.69%。
整治基层突出问题——
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查处问题57起,问责处理137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查处“刘氏兄弟”涉黑组织“保护伞”以及履职不力、工作失职失责94人。
紧密联系服务群众——
创新联系群众工作方法,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定期接访、带案下访、结对帮扶等制度,深入了解基层党员群众需求,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健全群团工作体系,推动群团组织做好引领、服务、联系工作。
标本兼治 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管党治党不放松,反腐惩恶不手软。
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市委坚持无禁区、全覆盖,突出重点削减存量、零容忍遏制增量,持续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从严做实党内监督——
出台《市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召开市委常委会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议,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严格落实“两报一看”机制,督促被谈话对象落实谈话指出问题整改。强化“两个责任”考核,对2家单位给予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人员3074人次,第一种形态占比70.6%。严把廉政审核关,暂缓或取消任用5名、取消评先评优资格6个。
健全权力监督体系——
派出乡镇(街道)一级监察办公室74个,实现监察监督全覆盖。选优配强村级纪检委员,全市1104个村(社区)党组织均配备纪检委员。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协作组建设,建立协作组30个,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全部纳入。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向3个市属企业派出监察专员,设立监察专员办公室。
深化反腐败斗争——
向全社会释放反腐败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的强烈信号。全市共处置问题线索3207件,立案916件,处分888人,移送检察机关25人,挽回经济损失4836.47万元。
风劲帆高党旗红,砥砺前行谱新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我市聚力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的起步之年。市委将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蚌埠跨越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