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方兴未艾“夜经济”

2021-04-16 08:16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华灯初上,淮河文化广场商圈夜经济活跃。                                                                                                    

入夜,逛街的市民徜徉在工农路万达金街。      

阅读提示

有人说,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活力与张力,一定得从夜晚开始。

的确,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都市人,都很愿意让两点一线的单调轨迹换个走向,利用夜晚的灯火或美食,抚慰紧张的身心。不信你看,霓虹灯下的北京三里屯,越发绚烂,上海的南京路也比白天更加热闹。

这些披着夜光、闪着金光的夜间打卡地,往往成长为一座城市内源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衡量这座城市经济繁荣度的晴雨表。2019年8月28日,在国务院下发的一份关于促进商业消费的文件中,专门提出“大力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就在当年,全国至少有13个省市出台了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

同年,市委政研室以决策参考之名,向市委领导呈送了一篇题为《发展夜间经济 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文章,获时任市委主要领导认可、批示。2020年5月,市文旅局组建专门课题组,针对如何发展蚌埠夜间经济,以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展开深入研究。

那么,蚌埠发展夜间经济的底层逻辑和现实基础怎样?蚌埠的“夜蛋糕”能做多大,如何玩转夜间花样?

【现实逻辑】 蚌埠具备发展夜经济的经济基础、政策基础、市场基础

4月11日晚7点,霓虹初上,人们三三两两走到淮河文化广场,遛娃的、遛狗的,散步的、跳舞的,摆摊的、叫卖的,都有。

这里的熙攘热闹劲,似乎比白天更甚。及至晚8点,伴随着欢快的喷泉音乐和广场舞律动,这里的夜晚被人们的热情彻底点亮。

“这里不只在周末人多,工作日的夜晚,人一样不少。”家住财富广场的华女士,自打独女上了大学,几乎每天晚饭后都要到广场上转上几圈,有时就是纯粹散步、散心,有时也会逛逛周边的商超、买买东西。她说,这几年感受最深的,就是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下班后不直接回家,而是选择下个馆子、逛个商场、参加各种聚会,直到店家打烊才离开,“我自己偶尔也这样”。

如果按照人们夜间消闲的侧重点做个分类,目前,蚌埠城区貌似已形成以龙湖新天地、观澜花园道、篾匠街、特利亚美食街、淮河印象美食街等特色餐饮为主的夜食圈,以淮河大桥、龙子湖、奥体中心、古民居博览园、花博园等为主的夜景圈,以淮河文化广场、花鼓灯嘉年华为主的夜演圈,以万达、银泰、吾悦广场、淮河路商业街等为主的夜购圈。这些夜间商圈,在空间上的集聚特性已很明显。

对于这种主动将休闲、消费、社交活动延伸到夜幕之下的现象,产业经济学专家唐敏分析认为,“正是现代城市最显著的新兴业态之一,业界称之为夜间经济或夜经济,是有闲有钱一族推动实现的服务业的夜间延伸。”

“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休闲消费在当地社会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夜间经济活力不断得以释放。”市文旅局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科副科长王晶晶从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夜间经济形成的背后推力。

她认为,蚌埠地区已经具备休闲消费的能力以及需求。用来佐证的是这样一组数据:蚌埠人均GDP在两年前就是60469元(折合8766美元);当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8元,人均消费支出19980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7%。

事实上,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时间延长,夜间经济率先在一二线发达城市成长、成熟。比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长沙、东莞等城市竞相发力,纷纷把发展夜间经济作为拉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说到底,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先后两次提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为全国各大城市向夜晚要经济活力、要发展动能,提供了政策指引。”市委政研室副调研员丁美林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为全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为各个城市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政策风口。

紧接着,2020年2月,省文旅厅在一份激发市场消费潜力的若干举措中,提出“点亮夜间经济,延伸消费新时段”,鼓励各地市打造夜游、夜娱、夜读、夜食、夜购、夜宿等系列夜间消费产品。

两个月后,我市出台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特别制定了扶持夜间经济发展的夜间文旅消费政策,具体包括:对位于我市中心商圈、A级景区、交通枢纽、人口密集社区、新建居民区等区域的“跨零点”特色书店或社区书店,给予每年3个月的房租补贴;对晚上10点到凌晨4点时段的影院观众和A级景区时长不低于60分钟的演出活动,按电影票、演出票实际价格的40%分别给予一次性补贴;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50万元。

【激情畅想】 通过科学规划、主体培育、供给创新、消费引导、部门联动等路径发展夜间经济新业态

都说夜间经济是激发城市活力、展现城市风采、推进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那么,夜幕之下到底藏着哪些经济蕴涵?夜间经济的蛋糕到底有多大?

丁美林在两年前为市委做的决策参考中,对夜间经济做了如下说明: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所包含的所有经济文化活动,都是夜间经济的有效组成部分,其业态囊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夜间经济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时间上的延伸,它能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商气“火”起来、财气“旺”起来。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狄成杰曾经给记者算过这么一笔账:以蚌埠城区常住人口120万为基数,即便只有十分之一在夜间消费,那也是一个12万人口的消费规模;即便人均消费只有50元,每晚也能形成一个600万元的大市场。“一年下来,就是超20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更重要的是,这种消费不仅仅是让经营者获利,它还会带动相关的配套服务和上下游产业发展。”他说。

而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如节庆日,人们的休闲消费会从白天一直延续到晚上。特别在夏季,人们更是习惯于夜间走出家门,嗨吃嗨玩。不少餐饮企业表示,晚上6点至10点短短4个小时,营业额就达到全天营业额的50%。

“从学术理论基础来看,夜间经济建立在休闲时间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之上。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大学城人口平均年龄较低,时间相对充裕,消费意愿也很强烈,或许可以将其打造成夜游示范。”市文旅局张仁良科长自从被调整到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科,没少为推动全市文旅产业上台阶费脑筋。借着夜间经济的政策东风,他认为夜游应该是提升蚌埠文旅产业的一个发力方向,龙子湖周边更应该是率先突破打造的夜游示范区。

他说,龙子湖周边拥有自然环境良好、景区景点集中、学校学生聚集、消费潜力大等基础优势,若能以龙子湖景区及周边区域为突破口,打造“美哉龙子湖 碧水升明月”夜游集聚区,整合湖上升明月、大明文化产业园、汤和墓、曹山工业设计小镇、栖岩寺、市博物馆、市文化馆等文旅资源,全面提升沿湖景观亮化改造,丰富夜游、美食、艺术、文创等休闲业态,就能逐步把“美哉龙子湖”打造成为现代文旅夜游示范区,并可作为全市夜经济发展“先头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夜经济发展经验。

蚌埠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凡荣,今年受命参与了蚌埠市淮河主城区防洪交通生态景观带综合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他和编制单位的专家们一起,为这份概念性规划设定了“一川清、两岸靓、三脉通、四态合”的目标任务,并明晰了“一河、两岸、四区、五线、十九点”的总体布局思路,其中也提出依托“一河两岸”精心谋划一批新项目,形成集灯光秀、演艺秀、夜间游船等为一体的,有品质、有情怀、有创意的水上夜游画廊。“未来,蚌埠人将不再需要再去南京夜游什么秦淮河,穿城而过的淮河就能满足游船夜览的诉求。”

当然,这些事关蚌埠夜经济的美好设想,必须通过科学规划、主体培育、供给创新、消费引导、部门联动等路径来实现。

【“菜单”供给】 依托现有商圈、特色街区、城市综合体、文体场馆、旅游景点,打造“一核多街多点”

发展夜经济,让人们走出家门是硬道理。

去年11月,市文旅局课题组精心设计了《蚌埠市夜经济发展调查问卷》,通过样本调查基础信息、夜间消费习惯、夜间出行方式、夜间消费能力、夜间消费偏好、夜间消费期望等板块,全面了解市民对夜经济的需求和偏好。

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样本群体,夜间消费频次和消费能力偏低;夜间消费方式以餐饮和购物为主;夜间消费地点以集餐饮、购物、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场为主;对蚌埠夜间景观建设满意度较低;期望打造更多文化创意集市、特色民宿,发放多种夜间消费券,增加夜间亮化景观打造,优化夜间停车位数量,延长商圈、博物馆等营业时间。

以上调查结果,间接反映出蚌埠夜经济存在发展水平不高、产品结构单一、服务质量较低等现实问题。而要分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缺乏整体统筹规划首当其冲。

王晶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蚌埠对于夜经济发展如何定位、打造什么品牌、怎么推动等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至今尚未出台服务夜间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也没有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整体考量,在政策扶持、制度保障、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方面没有形成体系,在发展夜间经济方面没有出台系统和自成体系的切实可行鼓励措施,“虽然在蚌埠市区包括三县县城已形成局部商圈,但都是小打小敲、各自为阵、各自发展”。

如何打造多元化夜经济产品、丰富蚌埠的夜经济“菜单”?这个问题一抛出,受访人士纷纷从各自不同的站位和视角给出答案。

以市文旅局、市商务和外事局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希望全市抓住全域旅游发展契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新业态,不断完善夜间公共服务,优化夜间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夜间经济消费结构升级。

“夜间经济的良好健康发展与政策引领、统筹规划、协调管理机制等密不可分。”两部门认为,天津、上海、济南、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已经出台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既有对夜间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有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蚌埠也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核心主导作用,站在全局的角度出台促进蚌埠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引领性政策,从而组织、发动、协调各种主体力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的“一盘棋”格局。

“就当下而言,或许可以依托现有商圈、特色街区、城市综合体、文体场馆、旅游景点和公园,合理布局夜间消费休闲场所。”市文旅局课题组甚至为未来三年草拟了夜间消费载体建设改造计划,即打造1个核心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改造若干条夜市商业街区、培育多个社区型居民夜间消费节点,形成“一核多街多点”的空间格局。

蚌埠工商学院教授、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宋思根,从一个观察者兼研究者的角度,建议从供给侧入手,即以经开区、蚌山区等夜经济相对成熟的商圈为试点,植入沉浸式、体验型智慧载体,丰富夜食、夜购、夜游、夜娱等消费活动,打造夜间购物、表演、社交、游览、体验、娱乐、美食等为载体的多元化夜购夜娱集聚区。

安徽财经大学追光实践调研团的学生们,曾于三个月前开展了一场“走访商业街 感知夜经济”的主题实践活动。他们从大学生群体关心的夜间出行角度,向公共交通部门喊话:进一步优化夜间经济街区附近公共交通线路设置,加密夜间运行班次,延长夜间运营时间,助力夜经济蓬勃发展。

事实上,人们愿意选择在夜晚走出家门,除了有需求、能满足,还要有保障、很安全。这就需要在丰富夜经济产品供给的同时,综合考虑乘车与停车、扰民与治安、食品安全与消防安全等各种配套与服务问题。                                                                                                                    

197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华灯初上,淮河文化广场商圈夜经济活跃。                                                                                                    

入夜,逛街的市民徜徉在工农路万达金街。      

阅读提示

有人说,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活力与张力,一定得从夜晚开始。

的确,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都市人,都很愿意让两点一线的单调轨迹换个走向,利用夜晚的灯火或美食,抚慰紧张的身心。不信你看,霓虹灯下的北京三里屯,越发绚烂,上海的南京路也比白天更加热闹。

这些披着夜光、闪着金光的夜间打卡地,往往成长为一座城市内源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衡量这座城市经济繁荣度的晴雨表。2019年8月28日,在国务院下发的一份关于促进商业消费的文件中,专门提出“大力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就在当年,全国至少有13个省市出台了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

同年,市委政研室以决策参考之名,向市委领导呈送了一篇题为《发展夜间经济 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文章,获时任市委主要领导认可、批示。2020年5月,市文旅局组建专门课题组,针对如何发展蚌埠夜间经济,以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展开深入研究。

那么,蚌埠发展夜间经济的底层逻辑和现实基础怎样?蚌埠的“夜蛋糕”能做多大,如何玩转夜间花样?

【现实逻辑】 蚌埠具备发展夜经济的经济基础、政策基础、市场基础

4月11日晚7点,霓虹初上,人们三三两两走到淮河文化广场,遛娃的、遛狗的,散步的、跳舞的,摆摊的、叫卖的,都有。

这里的熙攘热闹劲,似乎比白天更甚。及至晚8点,伴随着欢快的喷泉音乐和广场舞律动,这里的夜晚被人们的热情彻底点亮。

“这里不只在周末人多,工作日的夜晚,人一样不少。”家住财富广场的华女士,自打独女上了大学,几乎每天晚饭后都要到广场上转上几圈,有时就是纯粹散步、散心,有时也会逛逛周边的商超、买买东西。她说,这几年感受最深的,就是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下班后不直接回家,而是选择下个馆子、逛个商场、参加各种聚会,直到店家打烊才离开,“我自己偶尔也这样”。

如果按照人们夜间消闲的侧重点做个分类,目前,蚌埠城区貌似已形成以龙湖新天地、观澜花园道、篾匠街、特利亚美食街、淮河印象美食街等特色餐饮为主的夜食圈,以淮河大桥、龙子湖、奥体中心、古民居博览园、花博园等为主的夜景圈,以淮河文化广场、花鼓灯嘉年华为主的夜演圈,以万达、银泰、吾悦广场、淮河路商业街等为主的夜购圈。这些夜间商圈,在空间上的集聚特性已很明显。

对于这种主动将休闲、消费、社交活动延伸到夜幕之下的现象,产业经济学专家唐敏分析认为,“正是现代城市最显著的新兴业态之一,业界称之为夜间经济或夜经济,是有闲有钱一族推动实现的服务业的夜间延伸。”

“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休闲消费在当地社会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夜间经济活力不断得以释放。”市文旅局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科副科长王晶晶从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夜间经济形成的背后推力。

她认为,蚌埠地区已经具备休闲消费的能力以及需求。用来佐证的是这样一组数据:蚌埠人均GDP在两年前就是60469元(折合8766美元);当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8元,人均消费支出19980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7%。

事实上,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时间延长,夜间经济率先在一二线发达城市成长、成熟。比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长沙、东莞等城市竞相发力,纷纷把发展夜间经济作为拉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说到底,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先后两次提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为全国各大城市向夜晚要经济活力、要发展动能,提供了政策指引。”市委政研室副调研员丁美林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为全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为各个城市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政策风口。

紧接着,2020年2月,省文旅厅在一份激发市场消费潜力的若干举措中,提出“点亮夜间经济,延伸消费新时段”,鼓励各地市打造夜游、夜娱、夜读、夜食、夜购、夜宿等系列夜间消费产品。

两个月后,我市出台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特别制定了扶持夜间经济发展的夜间文旅消费政策,具体包括:对位于我市中心商圈、A级景区、交通枢纽、人口密集社区、新建居民区等区域的“跨零点”特色书店或社区书店,给予每年3个月的房租补贴;对晚上10点到凌晨4点时段的影院观众和A级景区时长不低于60分钟的演出活动,按电影票、演出票实际价格的40%分别给予一次性补贴;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50万元。

【激情畅想】 通过科学规划、主体培育、供给创新、消费引导、部门联动等路径发展夜间经济新业态

都说夜间经济是激发城市活力、展现城市风采、推进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那么,夜幕之下到底藏着哪些经济蕴涵?夜间经济的蛋糕到底有多大?

丁美林在两年前为市委做的决策参考中,对夜间经济做了如下说明: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所包含的所有经济文化活动,都是夜间经济的有效组成部分,其业态囊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夜间经济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时间上的延伸,它能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商气“火”起来、财气“旺”起来。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狄成杰曾经给记者算过这么一笔账:以蚌埠城区常住人口120万为基数,即便只有十分之一在夜间消费,那也是一个12万人口的消费规模;即便人均消费只有50元,每晚也能形成一个600万元的大市场。“一年下来,就是超20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更重要的是,这种消费不仅仅是让经营者获利,它还会带动相关的配套服务和上下游产业发展。”他说。

而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如节庆日,人们的休闲消费会从白天一直延续到晚上。特别在夏季,人们更是习惯于夜间走出家门,嗨吃嗨玩。不少餐饮企业表示,晚上6点至10点短短4个小时,营业额就达到全天营业额的50%。

“从学术理论基础来看,夜间经济建立在休闲时间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之上。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大学城人口平均年龄较低,时间相对充裕,消费意愿也很强烈,或许可以将其打造成夜游示范。”市文旅局张仁良科长自从被调整到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科,没少为推动全市文旅产业上台阶费脑筋。借着夜间经济的政策东风,他认为夜游应该是提升蚌埠文旅产业的一个发力方向,龙子湖周边更应该是率先突破打造的夜游示范区。

他说,龙子湖周边拥有自然环境良好、景区景点集中、学校学生聚集、消费潜力大等基础优势,若能以龙子湖景区及周边区域为突破口,打造“美哉龙子湖 碧水升明月”夜游集聚区,整合湖上升明月、大明文化产业园、汤和墓、曹山工业设计小镇、栖岩寺、市博物馆、市文化馆等文旅资源,全面提升沿湖景观亮化改造,丰富夜游、美食、艺术、文创等休闲业态,就能逐步把“美哉龙子湖”打造成为现代文旅夜游示范区,并可作为全市夜经济发展“先头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夜经济发展经验。

蚌埠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凡荣,今年受命参与了蚌埠市淮河主城区防洪交通生态景观带综合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他和编制单位的专家们一起,为这份概念性规划设定了“一川清、两岸靓、三脉通、四态合”的目标任务,并明晰了“一河、两岸、四区、五线、十九点”的总体布局思路,其中也提出依托“一河两岸”精心谋划一批新项目,形成集灯光秀、演艺秀、夜间游船等为一体的,有品质、有情怀、有创意的水上夜游画廊。“未来,蚌埠人将不再需要再去南京夜游什么秦淮河,穿城而过的淮河就能满足游船夜览的诉求。”

当然,这些事关蚌埠夜经济的美好设想,必须通过科学规划、主体培育、供给创新、消费引导、部门联动等路径来实现。

【“菜单”供给】 依托现有商圈、特色街区、城市综合体、文体场馆、旅游景点,打造“一核多街多点”

发展夜经济,让人们走出家门是硬道理。

去年11月,市文旅局课题组精心设计了《蚌埠市夜经济发展调查问卷》,通过样本调查基础信息、夜间消费习惯、夜间出行方式、夜间消费能力、夜间消费偏好、夜间消费期望等板块,全面了解市民对夜经济的需求和偏好。

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样本群体,夜间消费频次和消费能力偏低;夜间消费方式以餐饮和购物为主;夜间消费地点以集餐饮、购物、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场为主;对蚌埠夜间景观建设满意度较低;期望打造更多文化创意集市、特色民宿,发放多种夜间消费券,增加夜间亮化景观打造,优化夜间停车位数量,延长商圈、博物馆等营业时间。

以上调查结果,间接反映出蚌埠夜经济存在发展水平不高、产品结构单一、服务质量较低等现实问题。而要分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缺乏整体统筹规划首当其冲。

王晶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蚌埠对于夜经济发展如何定位、打造什么品牌、怎么推动等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至今尚未出台服务夜间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也没有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整体考量,在政策扶持、制度保障、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方面没有形成体系,在发展夜间经济方面没有出台系统和自成体系的切实可行鼓励措施,“虽然在蚌埠市区包括三县县城已形成局部商圈,但都是小打小敲、各自为阵、各自发展”。

如何打造多元化夜经济产品、丰富蚌埠的夜经济“菜单”?这个问题一抛出,受访人士纷纷从各自不同的站位和视角给出答案。

以市文旅局、市商务和外事局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希望全市抓住全域旅游发展契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新业态,不断完善夜间公共服务,优化夜间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夜间经济消费结构升级。

“夜间经济的良好健康发展与政策引领、统筹规划、协调管理机制等密不可分。”两部门认为,天津、上海、济南、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已经出台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既有对夜间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有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蚌埠也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核心主导作用,站在全局的角度出台促进蚌埠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引领性政策,从而组织、发动、协调各种主体力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的“一盘棋”格局。

“就当下而言,或许可以依托现有商圈、特色街区、城市综合体、文体场馆、旅游景点和公园,合理布局夜间消费休闲场所。”市文旅局课题组甚至为未来三年草拟了夜间消费载体建设改造计划,即打造1个核心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改造若干条夜市商业街区、培育多个社区型居民夜间消费节点,形成“一核多街多点”的空间格局。

蚌埠工商学院教授、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宋思根,从一个观察者兼研究者的角度,建议从供给侧入手,即以经开区、蚌山区等夜经济相对成熟的商圈为试点,植入沉浸式、体验型智慧载体,丰富夜食、夜购、夜游、夜娱等消费活动,打造夜间购物、表演、社交、游览、体验、娱乐、美食等为载体的多元化夜购夜娱集聚区。

安徽财经大学追光实践调研团的学生们,曾于三个月前开展了一场“走访商业街 感知夜经济”的主题实践活动。他们从大学生群体关心的夜间出行角度,向公共交通部门喊话:进一步优化夜间经济街区附近公共交通线路设置,加密夜间运行班次,延长夜间运营时间,助力夜经济蓬勃发展。

事实上,人们愿意选择在夜晚走出家门,除了有需求、能满足,还要有保障、很安全。这就需要在丰富夜经济产品供给的同时,综合考虑乘车与停车、扰民与治安、食品安全与消防安全等各种配套与服务问题。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