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革命低谷起惊雷 敢教日月换新天

2021-04-25 08:07 蚌埠新闻网  

三湘四水激荡英雄壮歌,锦绣潇湘厚植鲜红底色。回顾百年建党史,湖南绝对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革命先辈灿若星辰、革命大潮风起云涌、

革命胜迹星罗棋布……红色基因早已伴随奔腾不息的湘江水,深深融入三湘儿女的精神血脉——

革命低谷起惊雷 敢教日月换新天

蚌埠新闻网记者 贾铁成 于琛 文/图

岳阳,古称“巴陵”,位于长江之滨、洞庭之畔,湖南第二大经济体,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红色革命之城。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月,无数岳阳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凭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走上了推翻旧制度、解放全中国的革命道路,不但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史诗,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里,见证了20万农军攻打县城的壮举;这里,听到了彭德怀领导武装起义的第一声枪响;这里,目睹了新四军干部惨遭杀害的悲剧;这里,走出了包括任弼时在内的无数革命先辈。

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停下脚步,是为了更好出发。走进岳阳,追寻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不止是为了重温党的光荣革命历史,更是从中汲取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

平江农军壮举

简青英灵永存

三月的平江县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处处洋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走近位于三阳乡的中共平江县委旧址,一座青砖黛瓦的两层老式建筑令人眼前一亮,一层青砖裸露,二层白壁齐梁,正门上方悬着“毛简青烈士旧居”的匾额。

“这里是中共平江县委的机关驻地,也是县委书记毛简青的旧居。”中共平江县委旧址管理处负责人胡军告诉记者,出身于首富之家,毛简青原本可以过着锦衣玉食、一生无忧的日子,但接受进步思想后,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把共产主义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

走进旧居大门,一组包括毛简青在内的4人石雕矗立在正厅,后墙上书写了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的题词:“平江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进入厢房,房间还原了毛简青的旧居样貌,其他房屋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他传奇的一生。

任弼时铜像

毛简青,1891年生于富绅之家,天资聪慧,酷爱读书,自幼立志救国救民。22岁时,他东渡日本留学,其间结识了老乡李六如。学成归国后,他又经介绍,与毛泽东、何叔衡成为挚友,并于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革命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简青出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平江县委书记。回到老家后,他把县委机关设在家里,以家庭显赫地位为掩护,秘密壮大党组织,组织、策划、发动武装斗争。短短几个月,他就发展党员万余人,农协会员30万人,组建了一支拥有1200人枪的平江义勇军,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平江人民的革命行动惹得国民党当局大为光火,随即开展残酷的“清乡”运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白色恐怖,毛简青无所畏惧、坚持斗争,不但重新组建工农武装力量,还与夏明翰、李六如、罗纳川组织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暴动。

1928年3月16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当天拂晓,20万平江农民武装化装成舞龙舞狮、挑柴卖菜、迎亲送嫁、接送菩萨、出殡送葬、赶集等各色队伍,从四面八方奔赴县城。一声令下,松树炮、土炸弹响声四起,呐喊声、杀敌声震耳欲聋,农民军高举大刀、长枪、木棒、锄头等,山呼海啸般向县城同时冲锋,与驻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最终,因敌人提前侦知消息,攻城行动被迫中途放弃,史称“三月扑城”。

“这次扑城,虽然没有成功,但极大地震慑了敌人,鼓舞了革命士气,也打乱了敌人军事围剿部署,有力地支援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参观过程中,胡军对记者说,由于这次扑城声势浩大,毛简青被迫离开家乡,后在革命中不幸牺牲,而国民党当局则增派三个师兵力,对平江实行更残酷的镇压。

面对敌人的屠刀,平江人民不仅从未被吓倒,反而坚持武装斗争,直到革命最后胜利。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在52位平江籍开国将军,有41位参加过平江秋收暴动和“三月扑城”斗争,68位省部级高干中有50多位是从扑城暴动中走出去的。

烈士虽已远去,英灵浩气永存。如今,为纪念毛简青的功绩,平江县许多地方以简青为名:简青学校、简青大桥、简青大道。毛简青烈士旧居,也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节假日或革命纪念日,总有当地单位、企业、学校及社会团队来到这里,用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思。

平江起义扬眉日

工农革命旗帜鲜

“北伐时期士兵会,秘密活动两三年。平江起义扬眉日,工农革命旗帜鲜。”

来到平江县城,就不能不提平江起义。这是一场由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组织领导,通过国民党内部兵变方式发动的武装起义。尽管距今已近百年,但这次革命壮举却早已烙印在平江人的骨子里,不仅在当地家喻户晓,更是每个平江人一生的骄傲,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1928年6月,为了镇压平江声势浩大的“三月扑城”革命斗争,国民党湖南当局增派陆军独立第五师赴平江“灭火”。然而,出乎当局意料的是,在那之前,该师一团团长彭德怀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甚至独立五师部分武装也由共产党掌握。

抵达平江后,彭德怀没有立即执行命令,而是一边设法与中共平江县委取得联系,积极配合县委及游击队开展反“清乡”斗争,一边建立全团士兵委员会,团结进步士兵,壮大革命力量。

平江起义史料陈列馆

在平江起义史料陈列馆,有一块展板写着:“红军不要慌,朝天放排枪,上官不发饷,我要参加共产党。”讲解员陈青春告诉记者,这就是彭德怀配合县委及游击队开展反“清乡”的证据。

原来,为了尽快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彭德怀要求一团士兵在搜山“剿匪”时,要大张旗鼓、朝天放枪给游击队报信,还在偏僻处扔下枪支弹药,偶尔附上写有该字样的便条。

最终,在当年7月,彭德怀与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滕代远取得联系,商定了武装起义的计划。然而,由于参与起义的三营营长黄公略身份暴露,彭德怀等人当机立断决定以士兵闹饷名义提前发动起义。

7月22日中午时分,一声清脆枪响划破天空。彭德怀、滕代远率一团800名勇士在天岳书院操场宣布起义。随后,起义军在不到两个小时内,便解除城内反动武装,活捉县长等反动分子200多人,夺取了平江县城,并释放了被关押的上千名革命群众。24日,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宣告成立。

平江起义如一声惊雷,在大革命失败、革命陷入低潮时,打击了国民党当局的反动统治,助燃了中国的革命星火,更引领无数后来人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英勇斗争。

据统计,在建立新中国的征途上,平江有20余万优秀儿女为国捐躯,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达2.1万多人,占全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同时,平江县也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开国将军多达52位,其中,从平江起义的部队中成长起来就有37位。

“至今,平江还流传着‘一井三将军、五里八将军’的佳话。”陈青春解释,前半句说的是龙门镇的张令彬、张平凯、裴周玉3位开国将军,幼时同饮一口井水,长大后分别参加革命成长为一名战将,后半句指的是在长寿镇五里距离就出了八位将军。

江河不洗古今憾

天地能知忠烈心

3月下旬,汨罗江一池春水缓缓向西流淌,不徐不急。

走进平江县加义镇上街,青石板路被磨得铮亮,两侧商铺和其他街道并无二致,唯有位于上街33号的“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颇为与众不同,两块铭牌嵌在墙里,漆红色的木门有些许黯淡,沿街柜台还覆上了一层保护钢网。

这是一座坐北向南三进两层的砖木结构房屋,原为“亿昌药号”门面,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0多年前,这里曾是新四军平江通讯处驻地。抗战中期,一场由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惨案在此发生,史称“平江惨案”。

任弼时的工作笔记

今年55岁的钟清玉,是镇里的普通居民,也是通讯处旧址的邻居,1998年起负责旧址日常管理和讲解工作。采访当天,跟随她的讲述,记者走进革命史上那段沉痛的过去。

1938年2月,随着湘鄂赣边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湘鄂赣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开赴皖南抗日前线。游击队在嘉义镇(后更名为加义镇)设立新四军平江留守处,后改称通讯处,留有工作人员、警卫战士、干部家属等100多人。

“当时,通讯处与湘鄂赣边区特委合并办公,由新四军上校参议、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兼特委书记涂正坤主持工作。”钟清玉说,通讯处除了从事三省15县的抗日宣传,还负责组织敌后武装,支援前线抗战,安置伤病员和抗日军人家属,动员青年参军,组织策划破坏日军交通线等工作。

透过室内部分还原的样貌,当年这里的忙碌场景仍然依稀可见。前门是药号柜台,满墙的抽屉散发着中药草香。房屋后部则是新四军通讯处办公和生活场所,机要室、发报室、值班室、厨房、宿舍,所有人都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一切都是为了抗战胜利。

然而,1939年1月,蒋介石对共政策趋于消极,仇视中共抗日力量,蓄谋破坏国共合作。于是,一场阴谋正向新四军平江通讯处袭来。

6月12日,驻平江的国民党军总司令杨森接到密令,突然袭击新四军平江通讯处,将特委书记涂正坤、特委组织部长罗梓铭、特委委员兼秘书吴渊、江西省委组织部长曾金声、军需员吴贺泉、妇女干事兼文书赵绿吟残忍杀害,抢劫了通讯处的枪支弹药和所有财物,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平江惨案”。

“涂正坤、吴渊2位烈士被骗出通讯处,没走几步就被枪杀了。”钟清玉回忆,当时她奶奶正在做饭,突然目睹惨剧,手中的一碗豆腐摔得稀碎。当晚,罗梓铭、曾金声、吴贺泉、赵绿吟4位烈士被活埋在了200米外的虎形岭黄金洞。

平江惨案发生后,激起了全体国人的公愤。8月1日,延安、重庆、长沙等地相继举办了“追悼平江惨案遇害烈士大会”,毛泽东在延安的追悼会上作了《必须制裁反动派》的演说,揭露和抨击国民党反动派暴行,号召全国军民继承烈士遗志,把抗战坚持到底。

采访过程中,涂正坤遗孀朱引梅背黄金乞讨的故事尤为感人。在整理丈夫遗物时,朱引梅发现了1斤黄金,是党的活动经费,想上交却找不到党组织。于是,她把黄金缝在破衣服里,带着9个月大的幼子在湘鄂之间四处躲藏,沿街乞讨。直到1949年平江解放,她才将黄金分毫不差地交给了当地政府,用十年坚守完成涂正坤生前嘱托。

解放后,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位烈士遇难处建立了纪念碑供人凭吊。旧址还被辟为“新四军平江嘉义通讯处陈列馆”,利用丰富的实物、图片等资料,全面系统地向世人展现那段悲壮的历史。

呕心沥血一心为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这是叶剑英元帅对任弼时革命一生的评价。

任弼时,原名任培国,1904年出生于岳阳汨罗市,是我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五大书记”之一。在三十年的革命生涯里,他兢兢业业、不辞劳苦,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被亲切地称为“党和人民的骆驼”。

“这里就是任弼时的出生地,原名‘任家新屋’,是一座砖木结构院落,也是任家几代人居住的祖屋。”来到任弼时的儿时居所,只见房屋不大、陈设简单,泛黄的墙上悬挂着一张面庞清秀的少年照片,“这是任弼时17岁的照片,当时他已离开家乡,远赴莫斯科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任弼时的革命光辉事迹,在讲解员的口中娓娓道来。

1919年-1920年,任弼时在长沙读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他关注时局、同情群众、心系国家民族命运,逐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后来,他经俄罗斯研究会推荐,来上海准备赴俄留学,并在行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预备留学之前,父亲曾来信劝其“谋事上海”,但他却在告别信中表明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他在信中写道:“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如今,这封包含革命志向的亲笔信仍陈列在任弼时纪念馆,供人们瞻仰学习。

1924年,任弼时学成归国,参与真正的革命实践。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他很快意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这为他日后开展各项革命斗争,坚定党中央的正确方向,同错误路线和分裂行为做斗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任弼时协助毛泽东领导和组织整风学习和大生产运动,起草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处理了大量中央日常工作,编写了一系列指导经济文件,为解决根据地经济困难作出巨大贡献。1946年后,他更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转战陕北,协助毛泽东指挥西北和解放战争,并参与制定土地改革方针政策,为新中国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今天,穿行于纪念馆各展厅,大量的珍贵实物和史料,全景再现了任弼时为革命辛劳工作的三十年。其中,最吸引记者的,是任弼时的部分工作笔记,上面既包括党的组织工作,又涵盖各项开支的账目,透过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任弼时当时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骆驼精神”的深刻内涵。

为了纪念任弼时的卓越功勋, 1958年他的家乡改为“弼时”公社。2004年,任弼时诞辰百年之际,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全国唯一一座纪念任弼时同志专题纪念馆正式落成开放。此后,这里不仅是当地的文化地标和红色名片,也是弘扬“骆驼精神”、 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每年前来缅怀任弼时的来访者达到了70余万人次。

回首任弼时光荣革命的一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共产主义无限忠诚是他矢志不渝的坚守,而“三怕”更是其坚守信仰的真实写照。“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短短十五字的背后,是他心里只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为革命、为人民公而忘私,不怕含辛茹苦,宁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崇高人格。

◆记者手记

一次学习之行 一次朝圣之旅

岳阳,是本次“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百年党史”大型采访活动的第二站。在近一周的采访里,我们不但去了多个地方,还听了许多故事,更被感动了无数回。可以说,这是一次学习之行,也是一次朝圣之旅。

岳阳是一块红色革命的沃土,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底蕴深厚、红色元素丰富。在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我们了解了毛简青烈士的英勇事迹;在平江起义旧址,我们体会了武装起义的惊心动魄;在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我们聆听了革命烈士的牺牲故事;在任弼时纪念馆,我们领略了任弼时忘我工作的“骆驼精神”。通过现场感受、聆听讲解、询问交流,我们对党的革命史有了新的认知与理解,而近距离的体验,也让采访变成了富有时空穿越感的党史旅行。

前路有千难万险,革命路上永不停步。这次岳阳之行,最令我们感到震撼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英雄信仰坚定、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无论是毛简青、彭德怀、任弼时等革命先辈,还是拿着大刀、梭镖闹革命的劳苦大众,无不凭着坚定信念和一腔热血,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之路。面对敌人的机枪,他们无所畏惧;为着心中理想,他们勇往直前。革命英雄儿女表现出来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为本次采访平添了一分朝圣的意味。

岳阳本身也是一道景观。采访间隙,我们辗转于平江、汨罗、君山等多个县区,领略了三湘四水的秀美风光,见识了各地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还体会到岳阳人热情好客、坦率乐观的湖湘民风,特别是岳阳日报的盛情款待和全程协助,让我们既增长了知识,又拓展了视野,更结交了朋友,可谓人生经历的又一次收获。

五天采访虽然匆忙,但收获的全是满满干货。通过采访报道,我们坚定了理想信念,更体悟到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百年党史,生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和精神力量。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百年党史,不但是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更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不断的砥砺奋斗,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赞歌。


311

三湘四水激荡英雄壮歌,锦绣潇湘厚植鲜红底色。回顾百年建党史,湖南绝对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革命先辈灿若星辰、革命大潮风起云涌、

革命胜迹星罗棋布……红色基因早已伴随奔腾不息的湘江水,深深融入三湘儿女的精神血脉——

革命低谷起惊雷 敢教日月换新天

蚌埠新闻网记者 贾铁成 于琛 文/图

岳阳,古称“巴陵”,位于长江之滨、洞庭之畔,湖南第二大经济体,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红色革命之城。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月,无数岳阳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凭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走上了推翻旧制度、解放全中国的革命道路,不但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史诗,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里,见证了20万农军攻打县城的壮举;这里,听到了彭德怀领导武装起义的第一声枪响;这里,目睹了新四军干部惨遭杀害的悲剧;这里,走出了包括任弼时在内的无数革命先辈。

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停下脚步,是为了更好出发。走进岳阳,追寻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不止是为了重温党的光荣革命历史,更是从中汲取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

平江农军壮举

简青英灵永存

三月的平江县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处处洋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走近位于三阳乡的中共平江县委旧址,一座青砖黛瓦的两层老式建筑令人眼前一亮,一层青砖裸露,二层白壁齐梁,正门上方悬着“毛简青烈士旧居”的匾额。

“这里是中共平江县委的机关驻地,也是县委书记毛简青的旧居。”中共平江县委旧址管理处负责人胡军告诉记者,出身于首富之家,毛简青原本可以过着锦衣玉食、一生无忧的日子,但接受进步思想后,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把共产主义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

走进旧居大门,一组包括毛简青在内的4人石雕矗立在正厅,后墙上书写了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的题词:“平江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进入厢房,房间还原了毛简青的旧居样貌,其他房屋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他传奇的一生。

任弼时铜像

毛简青,1891年生于富绅之家,天资聪慧,酷爱读书,自幼立志救国救民。22岁时,他东渡日本留学,其间结识了老乡李六如。学成归国后,他又经介绍,与毛泽东、何叔衡成为挚友,并于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革命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简青出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平江县委书记。回到老家后,他把县委机关设在家里,以家庭显赫地位为掩护,秘密壮大党组织,组织、策划、发动武装斗争。短短几个月,他就发展党员万余人,农协会员30万人,组建了一支拥有1200人枪的平江义勇军,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平江人民的革命行动惹得国民党当局大为光火,随即开展残酷的“清乡”运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白色恐怖,毛简青无所畏惧、坚持斗争,不但重新组建工农武装力量,还与夏明翰、李六如、罗纳川组织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暴动。

1928年3月16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当天拂晓,20万平江农民武装化装成舞龙舞狮、挑柴卖菜、迎亲送嫁、接送菩萨、出殡送葬、赶集等各色队伍,从四面八方奔赴县城。一声令下,松树炮、土炸弹响声四起,呐喊声、杀敌声震耳欲聋,农民军高举大刀、长枪、木棒、锄头等,山呼海啸般向县城同时冲锋,与驻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最终,因敌人提前侦知消息,攻城行动被迫中途放弃,史称“三月扑城”。

“这次扑城,虽然没有成功,但极大地震慑了敌人,鼓舞了革命士气,也打乱了敌人军事围剿部署,有力地支援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参观过程中,胡军对记者说,由于这次扑城声势浩大,毛简青被迫离开家乡,后在革命中不幸牺牲,而国民党当局则增派三个师兵力,对平江实行更残酷的镇压。

面对敌人的屠刀,平江人民不仅从未被吓倒,反而坚持武装斗争,直到革命最后胜利。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在52位平江籍开国将军,有41位参加过平江秋收暴动和“三月扑城”斗争,68位省部级高干中有50多位是从扑城暴动中走出去的。

烈士虽已远去,英灵浩气永存。如今,为纪念毛简青的功绩,平江县许多地方以简青为名:简青学校、简青大桥、简青大道。毛简青烈士旧居,也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节假日或革命纪念日,总有当地单位、企业、学校及社会团队来到这里,用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思。

平江起义扬眉日

工农革命旗帜鲜

“北伐时期士兵会,秘密活动两三年。平江起义扬眉日,工农革命旗帜鲜。”

来到平江县城,就不能不提平江起义。这是一场由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组织领导,通过国民党内部兵变方式发动的武装起义。尽管距今已近百年,但这次革命壮举却早已烙印在平江人的骨子里,不仅在当地家喻户晓,更是每个平江人一生的骄傲,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1928年6月,为了镇压平江声势浩大的“三月扑城”革命斗争,国民党湖南当局增派陆军独立第五师赴平江“灭火”。然而,出乎当局意料的是,在那之前,该师一团团长彭德怀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甚至独立五师部分武装也由共产党掌握。

抵达平江后,彭德怀没有立即执行命令,而是一边设法与中共平江县委取得联系,积极配合县委及游击队开展反“清乡”斗争,一边建立全团士兵委员会,团结进步士兵,壮大革命力量。

平江起义史料陈列馆

在平江起义史料陈列馆,有一块展板写着:“红军不要慌,朝天放排枪,上官不发饷,我要参加共产党。”讲解员陈青春告诉记者,这就是彭德怀配合县委及游击队开展反“清乡”的证据。

原来,为了尽快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彭德怀要求一团士兵在搜山“剿匪”时,要大张旗鼓、朝天放枪给游击队报信,还在偏僻处扔下枪支弹药,偶尔附上写有该字样的便条。

最终,在当年7月,彭德怀与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滕代远取得联系,商定了武装起义的计划。然而,由于参与起义的三营营长黄公略身份暴露,彭德怀等人当机立断决定以士兵闹饷名义提前发动起义。

7月22日中午时分,一声清脆枪响划破天空。彭德怀、滕代远率一团800名勇士在天岳书院操场宣布起义。随后,起义军在不到两个小时内,便解除城内反动武装,活捉县长等反动分子200多人,夺取了平江县城,并释放了被关押的上千名革命群众。24日,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宣告成立。

平江起义如一声惊雷,在大革命失败、革命陷入低潮时,打击了国民党当局的反动统治,助燃了中国的革命星火,更引领无数后来人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英勇斗争。

据统计,在建立新中国的征途上,平江有20余万优秀儿女为国捐躯,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达2.1万多人,占全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同时,平江县也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开国将军多达52位,其中,从平江起义的部队中成长起来就有37位。

“至今,平江还流传着‘一井三将军、五里八将军’的佳话。”陈青春解释,前半句说的是龙门镇的张令彬、张平凯、裴周玉3位开国将军,幼时同饮一口井水,长大后分别参加革命成长为一名战将,后半句指的是在长寿镇五里距离就出了八位将军。

江河不洗古今憾

天地能知忠烈心

3月下旬,汨罗江一池春水缓缓向西流淌,不徐不急。

走进平江县加义镇上街,青石板路被磨得铮亮,两侧商铺和其他街道并无二致,唯有位于上街33号的“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颇为与众不同,两块铭牌嵌在墙里,漆红色的木门有些许黯淡,沿街柜台还覆上了一层保护钢网。

这是一座坐北向南三进两层的砖木结构房屋,原为“亿昌药号”门面,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0多年前,这里曾是新四军平江通讯处驻地。抗战中期,一场由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惨案在此发生,史称“平江惨案”。

任弼时的工作笔记

今年55岁的钟清玉,是镇里的普通居民,也是通讯处旧址的邻居,1998年起负责旧址日常管理和讲解工作。采访当天,跟随她的讲述,记者走进革命史上那段沉痛的过去。

1938年2月,随着湘鄂赣边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湘鄂赣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开赴皖南抗日前线。游击队在嘉义镇(后更名为加义镇)设立新四军平江留守处,后改称通讯处,留有工作人员、警卫战士、干部家属等100多人。

“当时,通讯处与湘鄂赣边区特委合并办公,由新四军上校参议、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兼特委书记涂正坤主持工作。”钟清玉说,通讯处除了从事三省15县的抗日宣传,还负责组织敌后武装,支援前线抗战,安置伤病员和抗日军人家属,动员青年参军,组织策划破坏日军交通线等工作。

透过室内部分还原的样貌,当年这里的忙碌场景仍然依稀可见。前门是药号柜台,满墙的抽屉散发着中药草香。房屋后部则是新四军通讯处办公和生活场所,机要室、发报室、值班室、厨房、宿舍,所有人都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一切都是为了抗战胜利。

然而,1939年1月,蒋介石对共政策趋于消极,仇视中共抗日力量,蓄谋破坏国共合作。于是,一场阴谋正向新四军平江通讯处袭来。

6月12日,驻平江的国民党军总司令杨森接到密令,突然袭击新四军平江通讯处,将特委书记涂正坤、特委组织部长罗梓铭、特委委员兼秘书吴渊、江西省委组织部长曾金声、军需员吴贺泉、妇女干事兼文书赵绿吟残忍杀害,抢劫了通讯处的枪支弹药和所有财物,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平江惨案”。

“涂正坤、吴渊2位烈士被骗出通讯处,没走几步就被枪杀了。”钟清玉回忆,当时她奶奶正在做饭,突然目睹惨剧,手中的一碗豆腐摔得稀碎。当晚,罗梓铭、曾金声、吴贺泉、赵绿吟4位烈士被活埋在了200米外的虎形岭黄金洞。

平江惨案发生后,激起了全体国人的公愤。8月1日,延安、重庆、长沙等地相继举办了“追悼平江惨案遇害烈士大会”,毛泽东在延安的追悼会上作了《必须制裁反动派》的演说,揭露和抨击国民党反动派暴行,号召全国军民继承烈士遗志,把抗战坚持到底。

采访过程中,涂正坤遗孀朱引梅背黄金乞讨的故事尤为感人。在整理丈夫遗物时,朱引梅发现了1斤黄金,是党的活动经费,想上交却找不到党组织。于是,她把黄金缝在破衣服里,带着9个月大的幼子在湘鄂之间四处躲藏,沿街乞讨。直到1949年平江解放,她才将黄金分毫不差地交给了当地政府,用十年坚守完成涂正坤生前嘱托。

解放后,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位烈士遇难处建立了纪念碑供人凭吊。旧址还被辟为“新四军平江嘉义通讯处陈列馆”,利用丰富的实物、图片等资料,全面系统地向世人展现那段悲壮的历史。

呕心沥血一心为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这是叶剑英元帅对任弼时革命一生的评价。

任弼时,原名任培国,1904年出生于岳阳汨罗市,是我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五大书记”之一。在三十年的革命生涯里,他兢兢业业、不辞劳苦,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被亲切地称为“党和人民的骆驼”。

“这里就是任弼时的出生地,原名‘任家新屋’,是一座砖木结构院落,也是任家几代人居住的祖屋。”来到任弼时的儿时居所,只见房屋不大、陈设简单,泛黄的墙上悬挂着一张面庞清秀的少年照片,“这是任弼时17岁的照片,当时他已离开家乡,远赴莫斯科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任弼时的革命光辉事迹,在讲解员的口中娓娓道来。

1919年-1920年,任弼时在长沙读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他关注时局、同情群众、心系国家民族命运,逐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后来,他经俄罗斯研究会推荐,来上海准备赴俄留学,并在行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预备留学之前,父亲曾来信劝其“谋事上海”,但他却在告别信中表明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他在信中写道:“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如今,这封包含革命志向的亲笔信仍陈列在任弼时纪念馆,供人们瞻仰学习。

1924年,任弼时学成归国,参与真正的革命实践。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他很快意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这为他日后开展各项革命斗争,坚定党中央的正确方向,同错误路线和分裂行为做斗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任弼时协助毛泽东领导和组织整风学习和大生产运动,起草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处理了大量中央日常工作,编写了一系列指导经济文件,为解决根据地经济困难作出巨大贡献。1946年后,他更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转战陕北,协助毛泽东指挥西北和解放战争,并参与制定土地改革方针政策,为新中国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今天,穿行于纪念馆各展厅,大量的珍贵实物和史料,全景再现了任弼时为革命辛劳工作的三十年。其中,最吸引记者的,是任弼时的部分工作笔记,上面既包括党的组织工作,又涵盖各项开支的账目,透过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任弼时当时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骆驼精神”的深刻内涵。

为了纪念任弼时的卓越功勋, 1958年他的家乡改为“弼时”公社。2004年,任弼时诞辰百年之际,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全国唯一一座纪念任弼时同志专题纪念馆正式落成开放。此后,这里不仅是当地的文化地标和红色名片,也是弘扬“骆驼精神”、 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每年前来缅怀任弼时的来访者达到了70余万人次。

回首任弼时光荣革命的一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共产主义无限忠诚是他矢志不渝的坚守,而“三怕”更是其坚守信仰的真实写照。“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短短十五字的背后,是他心里只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为革命、为人民公而忘私,不怕含辛茹苦,宁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崇高人格。

◆记者手记

一次学习之行 一次朝圣之旅

岳阳,是本次“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百年党史”大型采访活动的第二站。在近一周的采访里,我们不但去了多个地方,还听了许多故事,更被感动了无数回。可以说,这是一次学习之行,也是一次朝圣之旅。

岳阳是一块红色革命的沃土,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底蕴深厚、红色元素丰富。在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我们了解了毛简青烈士的英勇事迹;在平江起义旧址,我们体会了武装起义的惊心动魄;在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我们聆听了革命烈士的牺牲故事;在任弼时纪念馆,我们领略了任弼时忘我工作的“骆驼精神”。通过现场感受、聆听讲解、询问交流,我们对党的革命史有了新的认知与理解,而近距离的体验,也让采访变成了富有时空穿越感的党史旅行。

前路有千难万险,革命路上永不停步。这次岳阳之行,最令我们感到震撼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英雄信仰坚定、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无论是毛简青、彭德怀、任弼时等革命先辈,还是拿着大刀、梭镖闹革命的劳苦大众,无不凭着坚定信念和一腔热血,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之路。面对敌人的机枪,他们无所畏惧;为着心中理想,他们勇往直前。革命英雄儿女表现出来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为本次采访平添了一分朝圣的意味。

岳阳本身也是一道景观。采访间隙,我们辗转于平江、汨罗、君山等多个县区,领略了三湘四水的秀美风光,见识了各地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还体会到岳阳人热情好客、坦率乐观的湖湘民风,特别是岳阳日报的盛情款待和全程协助,让我们既增长了知识,又拓展了视野,更结交了朋友,可谓人生经历的又一次收获。

五天采访虽然匆忙,但收获的全是满满干货。通过采访报道,我们坚定了理想信念,更体悟到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百年党史,生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和精神力量。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百年党史,不但是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更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不断的砥砺奋斗,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赞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