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瑶 文/图
城市城市,城因市而兴,市因城而安。商圈变革的脉络里,记录着市井生活的变迁,反映了城市扩大、发展的历程,也记载着居民消费习惯、生活方式与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这里是蚌埠,淮畔明珠,千里淮河第一大港,百年来贸易繁荣、商贾云集。
淮河路商圈,蚌埠最老的商业街区,从诞生就注定每一步都印满了时代的烙印……
兴起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淮河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淮河路与其周边的凤阳路(二马路市场)及相邻街区共同组成了淮河路商圈,并成为城市的商业中心。上世纪九十年代,淮河路商圈成为皖北甚至是华东地区的时尚风向标,然而这样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却在这几年新商圈崛起和电商狂潮中出现了衰落之势。
情怀与价值共鸣
未来仍被看好
4月30日,苏宁易购淮河路店开业。这也是苏宁第二次进驻淮河路。(2005年苏宁首次进驻蚌埠市场,开设了苏宁在蚌埠第一家旗舰店。2015年租赁合同到期,苏宁旗舰店2016年1月搬迁到东海大道万达广场。)老商圈遇上科技互联网门店,注定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离开6年后再回到淮河路的苏宁,无疑会为淮河路商圈带来新鲜血液,这次坚定的选择也彰显了苏宁对淮河路未来的乐观与信心。
淮河路与国货路步行街交叉口,曾是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段。
“我们正在筹划近期再开一家宝大祥金店。”安徽百惠集团总经理李嘉俊说,现在工作的最大任务就是拓客、开店,把人气再吸引到这条路上。所以,百惠对商贸经营的业态进行了大的调整,比如放弃了以往的服饰百货,转而专心打造黄金珠宝、验光配镜等消费价值高、注重现场体验的消费场景和模式。于是,有了淮河路东半幅现在被民间称为“黄金珠宝一条街”的说法。
2019年百惠购物中心已经闭店,但2年过去了,百惠的大本营仍牢牢地扎根在这条路,没有想过放弃和离开。在李嘉俊看来,坚定地留在淮河路,一是情怀使然,父辈在淮河路上耕耘了23年,半生心血凝结于此,而自己则是在淮河路上长大,两代人都见证了这条路的繁华与鼎盛,对这条路的感情都非同一般。而除了感情,淮河路能留住百惠的另一个原因是老商圈本身正在被低估的商业潜力和价值。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淮河路商圈的知名度、历史底蕴、人文情怀这些是其他商圈无法超越的。因为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停车等问题,商圈‘落’了下去,但只要这些短板被填平,这个商圈很快会再起来。”李嘉俊对淮河路商圈一直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新商圈固然设施齐备,业态完整,优势明显,但几乎都是以一个“盒子”带动,形成一个“圈”,容易千篇一律。而老商圈则完全不同,它是多个街区、多个商场共同形成的一个‘圈’。这个商圈里不仅商贸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街区遍布,教育资源丰富,凝聚了无数人的商业梦想。与新商圈注定不同,老商圈不会千篇一律,一旦重新启航,只会更具特色和韵味,而个性化恰恰才是能“抓住”年轻消费群体的核心竞争力。
变竞争为互补
扩大共同利益
线上消费、城市新对手的挤压对传统商业有何影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淮河路商圈,发现这个以传统商业为代表的老商圈依然充满生机。坊间习惯以青年街为界,将淮河路商圈分为东西两部分。与东部两两相望的西部,因为业态不同而常被忽略,但在淮河路的重振进程中,商圈西部的发展也展示了顽强的韧性。
淮河路商圈是最兴旺的传统商圈,集聚了大量的知名商户、品牌。上世纪九十年代,华运超市中心店的开业让蚌埠有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仓储型超级大卖场,二十多年过去了,这里一直是接近“满负荷”运营的状态,每天都在迎接客流高峰。因为华运超市强大的客流、物流吸聚能力,周边商业也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型商业圈,淮河路的东西两幅因此才能长期保持“虎踞龙盘”的格局。
淮河路,这里缔造过无数人的商业梦想。
华运超市总经理丁高柱表示,尽管受到疫情和电商等多重冲击,但老百姓需要过日子、年轻人需要约会、聚会,实体门店经营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老商圈的消费吸引力、培养的固定消费群体都还在,所以,超市一直保持着高流量。
“我们在整个淮河路商圈里不仅有中心店,还布局了主力旗舰店,以及其他一些社区店,对这里还在不断增加投资,投注心血。商业环境瞬息万变,商圈、企业的发展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根基还在,解决问题,走出困境,迎来的一定是一片更广阔的新天地。”丁高柱说,因为对淮河路的未来经营有信心,近两年公司还在计划投入巨资对周边商业区进行改造,通过引入更多的城市咖啡店、酒吧、宠物店等业态,创造了更多的“打卡地”。
面对火爆的线上消费,作为传统商业的华运超市之所以还活得如此“滋润”,得益于线上线下销售一起发力,采购销一条线地不断升级、完善。“我们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相融合,让客户既可拥有实体店的选购体验、享受良好的售后服务,又能在线下单、快速送达,无需大包小包提回家,轻松坐在家里等待送货上门即可。”丁高柱说,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不少商业企业“宝刀不老”的秘诀。
“以前这条路上的商家,相互之间以竞争关系为主,现在,大家则是要联手‘救市’,强调的更多的合作共赢,所有人都知道‘店多隆客’的道理,商圈整体火了,作为个体的每一个商家才能从中获益。”丁高柱认为,老商圈发展也要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老商圈改造提升必须尽快进行,这样才能持续向城市内部要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破除制约发展的屏障,全面发挥老商圈“老”的优势、彰显特色、提升能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