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
日前,在安徽金龙浩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厂房旁边的空地被翻开,崭新的管道堆放在一边。“先修复污水管网,再把雨水管网改建成明渠,彻底隔开雨污管网。”站在工地上,公司法人代表吴用告诉记者,工程修好后就再也不用担心污水渗漏了。
就在4月13日,淮上区接到中央第三生态环保督察组环境问题投诉举报交办单,有群众举报该公司的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淮河。环保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问题很快查清:该公司确有少量生产废水进入厂区雨水管网,排入外环境。“核查发现是管网老化破裂,污水混入了雨水管后排入外部水体。”淮上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金涛介绍,外排水中监测出COD、氨氮等污染指数超标,于是当场封堵雨水管网,要求立即进行雨、污分流整改,并将雨水管网的废水抽至公司的污水处理站处理。“除了依法进行处罚,后续还会加大监管频次。”金涛说。
守着母亲河,“靠水吃水”对淮上区而言具有更现实的意义,也意味着更实在的责任。为此,该区生态环境部门近年来持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仅去年一年,就检查企业860余家次,处理环境信访投诉233件,查封企业28家,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37份;召开行政处罚听证会2次,行政处罚15家,移交公安机关涉生态环境污染刑事犯罪案件2件。借助“互联网+监管”,淮上区要求23家重点企业完成污染源在线设施安装、联网、委托第三方运维的“三覆盖”。
在2019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42件信访案件中,目前已整改销号40件;交办环境突出问题共4大类16个问题,已有13个个性问题申报销号并通过市级验收,剩余3个共性问题正等待集中销号。此前,淮上区制订了第一批生态环境负面准入清单,在源头严把“两高一低”项目的进入。从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开始,项目审批后,要求新、改、扩建项目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监管和服务都要到位。”在淮上区区长徐琨看来,加大投入完善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同样是绿水青山的保证——2017年,淮上区为满足退市进园企业废水处理要求,投资2500万元将三污公司沫河口污水处理厂3000t/d规模提标改造为20000t/d;2020年10月,又在沫河口化工集聚区开工建设了30000t/d污水处理项目和25000t/d二期污水处理项目,并将于今年6月底完工。
采访中徐琨告诉记者,去年该区上报4条农村黑臭水体,其中3条已于去年底完成整治工作;还有一条吴小街二号沟,治理项目全长5.6km,目前正处于全面施工阶段,预计今年完成整治,全部“摘帽出列”。与此同时,在全区建成了1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通过委托第三方运营公司开展日常运维的方式,确保污水有人管、有地去,达标排放。在成功创建三汊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后,该区还对湿地生态红线内违法建筑、非法畜禽养殖及乱捉乱捕等现象开展集中整治,织密生态环境的保障网。
翻开淮上区新地图,绿色越来越多,空气也自然越来越好。据统计,去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空气监测淮上区政府站点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PM10平均浓度为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6%。
“未来,淮上区还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徐琨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已深入人心。在深化省第二生态环境督察组反馈意见和信访案件的整改成果,坚持“整改、处罚、问责”三同步,确保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改彻底、改到位的同时,淮上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现场监管频次和监管力度,以实际行动捍卫青山绿水。“针对‘散乱污’企业,仍将进行专项整治,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方案,坚决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徐琨说,生态环境保护是真正的惠民工程。无论是土壤污染防治,还是农村环境整治,都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丝毫不能放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