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数控大师”董宏杰——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021-05-14 09:17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吴媛媛

二十四年来,他坚持扎根生产一线,从技术“门外汉”成长为“数控大师”;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打破压缩机行业对国外的技术依赖,让“中国技术”领跑世界,他就是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技师董宏杰。

从“门外汉”到“数控大师”

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1997年刚参加工作时,董宏杰完全是个技术“门外汉”,会计专业出身的他对于机械行业一无所知,经常是力气出了、时间用了,工作效率却不高。意识到自己的差距,董宏杰决心从基础学习,从学徒工做起。他每天跟在老师傅后面苦练基本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机械加工、维修、编程等知识,逐渐掌握了图纸与工艺路线,普通的生产加工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董宏杰没有止步于做一名熟练工,依旧在机械专业的书籍中埋头钻研,不久他又对数控知识产生了兴趣,并坚信这一技术会成为机械生产加工的主导技术。果然,在之后的几年间,数控技术发展迅猛,董宏杰当时供职的公司也大批引进了数控装备。

2003年,学有所成的董宏杰转入企业核心部门——数控加工中心,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渴望推着董宏杰不断学习,数年间他熟练掌握了各类数控编程及宏程序,36岁那年他参加成人高考,取得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运用学习到的技术和知识,董宏杰满腔热情地参与技术革新,将数控设备运用到极致,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被大家称为“数控大师”。

囿于国内的压缩机产品制造水平,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端压缩机市场只能依赖进口。董宏杰不信这个邪,他心里憋着一口气,一定要打破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2009年,董宏杰参加压缩机D029产品机身及中体试制并成功,一举打破他所在的公司不能生产大型压缩机部件的历史,此后该产品核心部件一直都由他亲手加工,至2012年该产品年产100多台,为企业实现产值突破一个亿。

2011年,董宏杰参与高速压缩机M012产品机身试制。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车间里机床飞转一刻不停,他每天加班加点,经常工作到凌晨,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功夫不负有心人,新产品试制获得成功,并成功打破了国外高端压缩机的垄断,成为公司走向国际市场的拳头产品。至今,该产品已生产300台,每一台产品机身都经由董宏杰加工制造,实现产值超过6亿元。

2014年,董宏杰再次参与1500转的高速机型M021产品机身试制并取得成功,这种高速机型在国内几乎没有企业可以生产。同年,他参与了两种超大型压缩机的缸体试制,面临种种技术问题,他从不气馁也从不让步,最终取得试制成功,为公司填补了超大型压缩机生产上的空白。

2020年,董宏杰克服疫情带来困难,以及国外压缩机厂家“断供”的重重压力,带领团队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1500转高速机型L013产品机身试制,用中国技术实现了该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他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二十四年来,董宏杰收获了诸多荣誉,他曾获得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技术能手、江淮工匠标兵、江淮十大杰出工匠,2017年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名单,2020年11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2月荣获“安徽好人”称号,他还被省人社厅评为“江淮杰出工匠”,被市总工会评为“珠城工匠”。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新。董宏杰没有躺在荣誉里裹足不前,他在生产实践中突破传统加工方法,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

在数控机械加工生产中,寻找加工坐标点一直是难题。因为坐标偏差的问题,经常导致工件报废和返修。2013年起,董宏杰自学机床参数和宏程序,经过反复试验,成功摸索出“一分钟工作法”,即让机床根据一个起始原点自动运算工件各个加工面坐标点的方式。过去,操作人员往往花费三四个小时才能找到一个坐标原点,现在利用机床参数和宏程序的配合使用,让机床自动计算坐标,前后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即可精准而快速地加工大型零部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项创新成果曾获得安徽省技能大奖。

工作中的董宏杰一丝不苟。受访者供图

董宏杰潜心创新、自制数控专用刀具,他根据多年经验设计了一种特殊刀具——将刀座、刀盘、刀头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铣削、钻削等各种处理加工,再巧妙地组合起来——这套刀具只需600元成本,但使用起来工作效率却提高了28倍。这项创新成果得到普遍认可,董宏杰因此荣获第二届“蚌埠市职工创新”特等奖。两年后,他的又一项创新成果“连杆螺钉孔自制工装”获得了第三届“蚌埠市职工创新”特等奖。

在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董宏杰还建立起技术团队,带领大家团结一心探索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得到行业认可和各级嘉奖。2017年,“董宏杰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先后培养出二十余位数控操作工;2019年8月,董宏杰的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一线走出来的老师

他想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期间,董宏杰有幸作为一名实业工人,在中国科技大学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并参加座谈。

“总书记的话让我感到倍受鼓舞,这是对我们工人多大的肯定!”董宏杰说,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线工人,初心和使命就体现在寒来暑往的车间里,就体现在不停运转的机床上。

众人拾柴火焰高,董宏杰总盼着更多热爱机械行业的人加入,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创造更高的价值。为此,他制订了培养计划,把目光投向了学校。2018年,董宏杰被省教育厅聘为全省职业院校“弘扬劳模精神,传承工匠技艺”校外导师,并进入蚌埠机电技师学院授课,几年来由他指导培养的学生超300人。

今年,董宏杰从原公司来到昊方机电工作。面对岗位的转变,董宏杰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知识,迅速掌握了多种数控设备的操作技术。工作之余,董宏杰还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整理成册,希望能将之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

董宏杰尤其关注职业教育,作为省人大代表,他多次呼吁“让工匠走进学校”,并对职业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学校的教学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设备更新要紧跟行业发展。”在董宏杰看来,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不脱离生产一线实际,才能真正教出社会需要、企业满意的技术型人才,而他也愿意担负起的培养年轻一代的使命,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代代传承。(完)

233

蚌埠新闻网记者 吴媛媛

二十四年来,他坚持扎根生产一线,从技术“门外汉”成长为“数控大师”;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打破压缩机行业对国外的技术依赖,让“中国技术”领跑世界,他就是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技师董宏杰。

从“门外汉”到“数控大师”

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1997年刚参加工作时,董宏杰完全是个技术“门外汉”,会计专业出身的他对于机械行业一无所知,经常是力气出了、时间用了,工作效率却不高。意识到自己的差距,董宏杰决心从基础学习,从学徒工做起。他每天跟在老师傅后面苦练基本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机械加工、维修、编程等知识,逐渐掌握了图纸与工艺路线,普通的生产加工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董宏杰没有止步于做一名熟练工,依旧在机械专业的书籍中埋头钻研,不久他又对数控知识产生了兴趣,并坚信这一技术会成为机械生产加工的主导技术。果然,在之后的几年间,数控技术发展迅猛,董宏杰当时供职的公司也大批引进了数控装备。

2003年,学有所成的董宏杰转入企业核心部门——数控加工中心,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渴望推着董宏杰不断学习,数年间他熟练掌握了各类数控编程及宏程序,36岁那年他参加成人高考,取得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运用学习到的技术和知识,董宏杰满腔热情地参与技术革新,将数控设备运用到极致,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被大家称为“数控大师”。

囿于国内的压缩机产品制造水平,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端压缩机市场只能依赖进口。董宏杰不信这个邪,他心里憋着一口气,一定要打破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2009年,董宏杰参加压缩机D029产品机身及中体试制并成功,一举打破他所在的公司不能生产大型压缩机部件的历史,此后该产品核心部件一直都由他亲手加工,至2012年该产品年产100多台,为企业实现产值突破一个亿。

2011年,董宏杰参与高速压缩机M012产品机身试制。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车间里机床飞转一刻不停,他每天加班加点,经常工作到凌晨,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功夫不负有心人,新产品试制获得成功,并成功打破了国外高端压缩机的垄断,成为公司走向国际市场的拳头产品。至今,该产品已生产300台,每一台产品机身都经由董宏杰加工制造,实现产值超过6亿元。

2014年,董宏杰再次参与1500转的高速机型M021产品机身试制并取得成功,这种高速机型在国内几乎没有企业可以生产。同年,他参与了两种超大型压缩机的缸体试制,面临种种技术问题,他从不气馁也从不让步,最终取得试制成功,为公司填补了超大型压缩机生产上的空白。

2020年,董宏杰克服疫情带来困难,以及国外压缩机厂家“断供”的重重压力,带领团队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1500转高速机型L013产品机身试制,用中国技术实现了该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他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二十四年来,董宏杰收获了诸多荣誉,他曾获得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技术能手、江淮工匠标兵、江淮十大杰出工匠,2017年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名单,2020年11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2月荣获“安徽好人”称号,他还被省人社厅评为“江淮杰出工匠”,被市总工会评为“珠城工匠”。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新。董宏杰没有躺在荣誉里裹足不前,他在生产实践中突破传统加工方法,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

在数控机械加工生产中,寻找加工坐标点一直是难题。因为坐标偏差的问题,经常导致工件报废和返修。2013年起,董宏杰自学机床参数和宏程序,经过反复试验,成功摸索出“一分钟工作法”,即让机床根据一个起始原点自动运算工件各个加工面坐标点的方式。过去,操作人员往往花费三四个小时才能找到一个坐标原点,现在利用机床参数和宏程序的配合使用,让机床自动计算坐标,前后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即可精准而快速地加工大型零部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项创新成果曾获得安徽省技能大奖。

工作中的董宏杰一丝不苟。受访者供图

董宏杰潜心创新、自制数控专用刀具,他根据多年经验设计了一种特殊刀具——将刀座、刀盘、刀头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铣削、钻削等各种处理加工,再巧妙地组合起来——这套刀具只需600元成本,但使用起来工作效率却提高了28倍。这项创新成果得到普遍认可,董宏杰因此荣获第二届“蚌埠市职工创新”特等奖。两年后,他的又一项创新成果“连杆螺钉孔自制工装”获得了第三届“蚌埠市职工创新”特等奖。

在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董宏杰还建立起技术团队,带领大家团结一心探索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得到行业认可和各级嘉奖。2017年,“董宏杰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先后培养出二十余位数控操作工;2019年8月,董宏杰的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一线走出来的老师

他想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期间,董宏杰有幸作为一名实业工人,在中国科技大学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并参加座谈。

“总书记的话让我感到倍受鼓舞,这是对我们工人多大的肯定!”董宏杰说,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线工人,初心和使命就体现在寒来暑往的车间里,就体现在不停运转的机床上。

众人拾柴火焰高,董宏杰总盼着更多热爱机械行业的人加入,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创造更高的价值。为此,他制订了培养计划,把目光投向了学校。2018年,董宏杰被省教育厅聘为全省职业院校“弘扬劳模精神,传承工匠技艺”校外导师,并进入蚌埠机电技师学院授课,几年来由他指导培养的学生超300人。

今年,董宏杰从原公司来到昊方机电工作。面对岗位的转变,董宏杰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知识,迅速掌握了多种数控设备的操作技术。工作之余,董宏杰还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整理成册,希望能将之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

董宏杰尤其关注职业教育,作为省人大代表,他多次呼吁“让工匠走进学校”,并对职业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学校的教学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设备更新要紧跟行业发展。”在董宏杰看来,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不脱离生产一线实际,才能真正教出社会需要、企业满意的技术型人才,而他也愿意担负起的培养年轻一代的使命,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代代传承。(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