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重磅级”展览现身蚌埠市博物馆

2019-05-20 08:49   

蚌埠新闻网讯(记者 何沛)读懂一座城,从看博物馆开始。5月18日是5·18博物馆日,其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博物馆日”的主题有何内涵?又有哪些精彩活动值得打卡?活动当天,“博物馆粉丝们”来到蚌埠市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严肃”的“博物馆日”探秘之旅!

“重量级”展览现身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蚌埠市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市博物馆举行系列活动,可谓亮点十足,一系列寓意深刻的活动,为市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其中,最重磅的活动当数两个“重量级”临展。上午9点,在市博物馆一楼的临时展厅,“淮河文明之光——双墩遗址考古发掘新成果展”以及“从远古走来——朱墨双墩文化艺术展”正式开展。

“淮河文明之光——双墩遗址考古发掘新成果展”主要展出近两年来双墩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包含陶器、石器、骨角器等,既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又有大批的刻划符号和泥塑艺术品,为双墩文化是“淮河文明之光”提供了新的论证。国家一级文物双墩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也在本次的展览中向市民展出,这件藏品于1986年出土于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经专家论证和科学测定,其创作年代距今约7300年,是我国已发现最早的人物雕像之一。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出土于蚌埠双墩遗址,它是双墩文化的代表,蚌埠市博物馆为它精心打造的独立展厅,5月18日起对外开放。”据蚌埠市博物馆馆长季永介绍,双墩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是蚌埠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2018年市博物馆曾面向社会给小陶人征名,并即将举行专题学术研讨会。独立打造展厅,是为了给它更好的展示条件,同时把双墩的其他重要文物配合展出。

看完了文物展,还有艺术展。“从远古走来——朱墨双墩文化艺术展”是画家朱墨对7000年前的远古文化的艺术解读,他用独到的艺术视角制作的艺术品,从另外一面反映双墩先民生产生活场景。

传统的未来在哪里?

自199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第一届国际博物馆日以来,每年都有一个独特的主题。这些主题如一面面镜子,记录着博物馆的发展改革,映射着时代的沧桑变幻。当今的博物馆不断定义自身,以观众为中心,以市民为导向,更具灵活性、适应性和可移动性。它们成为了文化中枢,是创意与知识相结合的平台,因此,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

博物馆日,市民在赶热度之余也求深度。当讲解员将蚌埠市博物馆展厅连接起来,用馆藏文物串起蚌埠历史的脉络,观众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从“孕沙成珠”了解蚌埠历史文化开始,走到“流动的文明”去了解淮河历史文化发展……

在博物馆,观众可随时随地浏览蚌埠市博物馆的网上虚拟展厅和高清文物展示,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随时了解馆内活动。博物馆通过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让文物诉说自己的前世今生。

“文物承载历史,是博物馆的收藏主体,如今的蚌埠市博物馆功能正在不断拓展,走进去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无声的器物,而是能够利用新技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找到古代文物和当代生活的结合点,目的更是让文物动起来、经典活起来、传统走出来。”季永介绍,今年,我市将推出“神秘钟离国——蚌埠双墩春秋墓出土文物特展”活动、举办淮河流域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一体推进双墩、禹会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重点工作,更好地打造蚌埠“文博名片”,提升城市文化和城市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吸引力和感染力。接下来,博物馆还将推出智能自助语音导览系统。观众来到博物馆后,可以刷身份证领取一个自助导览仪,通过语音系统提供智能化服务,更多地了解馆藏文物的相关信息,不需要讲解员讲解。此外,还将在一楼大厅建一个智能互动展示屏,对馆藏文物提供数字化信息,观众可以通过触屏与文物进行互动。(完)

183

蚌埠新闻网讯(记者 何沛)读懂一座城,从看博物馆开始。5月18日是5·18博物馆日,其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博物馆日”的主题有何内涵?又有哪些精彩活动值得打卡?活动当天,“博物馆粉丝们”来到蚌埠市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严肃”的“博物馆日”探秘之旅!

“重量级”展览现身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蚌埠市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市博物馆举行系列活动,可谓亮点十足,一系列寓意深刻的活动,为市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其中,最重磅的活动当数两个“重量级”临展。上午9点,在市博物馆一楼的临时展厅,“淮河文明之光——双墩遗址考古发掘新成果展”以及“从远古走来——朱墨双墩文化艺术展”正式开展。

“淮河文明之光——双墩遗址考古发掘新成果展”主要展出近两年来双墩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包含陶器、石器、骨角器等,既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又有大批的刻划符号和泥塑艺术品,为双墩文化是“淮河文明之光”提供了新的论证。国家一级文物双墩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也在本次的展览中向市民展出,这件藏品于1986年出土于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经专家论证和科学测定,其创作年代距今约7300年,是我国已发现最早的人物雕像之一。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出土于蚌埠双墩遗址,它是双墩文化的代表,蚌埠市博物馆为它精心打造的独立展厅,5月18日起对外开放。”据蚌埠市博物馆馆长季永介绍,双墩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是蚌埠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2018年市博物馆曾面向社会给小陶人征名,并即将举行专题学术研讨会。独立打造展厅,是为了给它更好的展示条件,同时把双墩的其他重要文物配合展出。

看完了文物展,还有艺术展。“从远古走来——朱墨双墩文化艺术展”是画家朱墨对7000年前的远古文化的艺术解读,他用独到的艺术视角制作的艺术品,从另外一面反映双墩先民生产生活场景。

传统的未来在哪里?

自199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第一届国际博物馆日以来,每年都有一个独特的主题。这些主题如一面面镜子,记录着博物馆的发展改革,映射着时代的沧桑变幻。当今的博物馆不断定义自身,以观众为中心,以市民为导向,更具灵活性、适应性和可移动性。它们成为了文化中枢,是创意与知识相结合的平台,因此,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

博物馆日,市民在赶热度之余也求深度。当讲解员将蚌埠市博物馆展厅连接起来,用馆藏文物串起蚌埠历史的脉络,观众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从“孕沙成珠”了解蚌埠历史文化开始,走到“流动的文明”去了解淮河历史文化发展……

在博物馆,观众可随时随地浏览蚌埠市博物馆的网上虚拟展厅和高清文物展示,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随时了解馆内活动。博物馆通过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让文物诉说自己的前世今生。

“文物承载历史,是博物馆的收藏主体,如今的蚌埠市博物馆功能正在不断拓展,走进去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无声的器物,而是能够利用新技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找到古代文物和当代生活的结合点,目的更是让文物动起来、经典活起来、传统走出来。”季永介绍,今年,我市将推出“神秘钟离国——蚌埠双墩春秋墓出土文物特展”活动、举办淮河流域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一体推进双墩、禹会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重点工作,更好地打造蚌埠“文博名片”,提升城市文化和城市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吸引力和感染力。接下来,博物馆还将推出智能自助语音导览系统。观众来到博物馆后,可以刷身份证领取一个自助导览仪,通过语音系统提供智能化服务,更多地了解馆藏文物的相关信息,不需要讲解员讲解。此外,还将在一楼大厅建一个智能互动展示屏,对馆藏文物提供数字化信息,观众可以通过触屏与文物进行互动。(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