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卸下“药担子” 争当医改排头兵

2021-08-04 07:38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张婷婷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病有所医”。

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底色才更加鲜亮。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以建设“健康蚌埠”为目标,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不断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资源不断下沉,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不断健全,让百姓在康庄大道上走得越来越轻松。

小病不出村

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按照统一标准建设的怀远县包集镇梁王村卫生室,收拾得干净整齐。在宽敞整洁的房间里,村医张安元正忙着给前来就医的村民开药,并不断叮嘱药物服用的注意事项。

“小病在村里就能解决,特别是我们老年人常用的慢性病药,这里都能买得到,不仅经济实惠,还有医生专门指点用药。”梁王村塘沿组村民张素云已年过花甲,对于村里医疗条件的变化,她感触颇深,“自从签约了家庭医生,心电图、血压血氧血脂等多个体检项目直接能在村里做,方便得很哩!”

以前的梁王村,医疗基础设施滞后,村民购药十分不便。“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卫生室进行了改造扩建,如今面积扩大了,环境优化了,设备更齐全了,慢性病药品直接通过网采送货上门,进一步方便村民看病拿药。”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张安元已经参加了两期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计划,定期轮训也让他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更加得心应手。

近年来,我市稳步推进“县聘县管乡用”和“乡聘村用”,加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力度,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共送培217人,其中157人已在乡镇卫生院岗位上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为期三年的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计划,2020年已有35人录取并签订了村医服务协议。1000余名乡镇卫生院骨干、1500余名村医接受了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进一步补齐基层医疗短板。

日前,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诊疗中心、同济十院博士卢峰开展首例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微波消融手术。通讯员 窦卫东 摄

现如今,我市所有行政村均开设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均配备1名以上合格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彻底消灭了村室、村医两个“空白点”,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更多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医。

大病就医“家门口”

疑难重症不发愁

王先生今年46岁,反复间断胸闷、胸痛的症状已有一年多。“当时我被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检查提示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外院医生说这类手术介入治疗的难度大、风险高、成功率低,手术并发症多,国内仅有少数心脏中心可独立做。”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王先生的病情并未改善,最近三个月心慌、胸闷程度明显加重,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都大受影响。

“听病友说市二院心脏介入治疗中心有个‘国之名医’工作室,专门请了全国心脑血管领域的专家,我尝试预约了一下,没想到竟然成功挂上了上海十院心脏中心主任徐亚伟教授的专家号。”更让他惊喜的是,从预约挂号到确定手术方案以及手术日期,过程特别顺利,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王先生感慨:“上海专家定期来蚌埠坐诊,咱不用出远门就能享受到跟大城市一样的医疗服务,医保报销的也多,看病越来越方便了。”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速推进,由市卫健委牵头,市属多家公立医院参与,我市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深度合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设立名医工作室,成立公共卫生应急中心、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聘任上海十院专家担任学科主任、执行主任、首席专家或顾问,市一院的人才培养、技术扶持效果开始出现。今年5至6月,骨科手术617例,同比增长134.6%,其中三、四类手术397例,同比增长106.8%。一批学科骨干独立开展高难度手术能力提升,实现了医疗技术的创新突破。

“国之名医”徐亚伟教授工作室入驻市二院心内科后,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临床科研开展了全面合作。近来,该院心血管内科逆向介入技术开通冠脉CTO病例数量逐渐增多,已成为常规手段,科室冠脉介入治疗水平不断提高,跻身省内领先国内先进行列。在新公布的2021年全省医疗卫生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中,该院心血管内科再度入选,成为本年度全省85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之一。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病,手术后容易复发,传统的手术方法就是根治性手术即切除子宫,做到“一劳永逸”。市三院妇产科与上海十院深度合作以来,成功挂牌程忠平名医工作室,整体负责学科发展规划、科研指导提升、临床技术带教、人才梯队培养等学科发展帮扶,并从关爱女性角度出发,以精准、可靠的手术方案让女性患者获得大城市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

近年来,我市聚焦综合医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药品供应保障改革,全面优化服务水平。长三角高水平医疗资源的加速引进,有效填补了全市的“专科空白”,让更多百姓实现了大病就医“家门口”、疑难重症不发愁。

与此同时,联盟式、兼职式、候鸟式等高层次人才流动模式在多领域开花结果,下转“接得住”、上转“顺畅通”的服务体系逐渐建立,“大病不出市、医保留本地、看病吸皖北”的目标得到进一步实现。

看病就医再“减负”

综合医改惠民成效凸显

去医院看病,最担心的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多做了检查、多用了药。为了让患者看个“明白病”,我市积极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合理确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起付标准与报销比例,促进分级诊疗。重点推行按病种付费,目前按病种收付费病种达548个,执行率50%以上。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为解决群众异地就医政策不一、报销不便等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从2017年起,我市积极探索民生领域医保异地住院联网结算,在逐步扩大异地定点医院覆盖面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推进了长三角地区门诊联网结算。记者从市医保局了解到,目前,我市接入异地联网直接结算平台定点医疗机构101家,其中市本级51家,三县50家,实现三县四区及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全联网覆盖。今年前七个月,我市异地门诊联网直接结算18606人次,医药费总额4887267元,医保基金支付478737元,作为参保地结算17169人次,医保基金支付261167元。

为推动“以药养医”、“以耗材养医”、“以检验养医”向以医疗服务为主转变,我市积极构建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近年来,我市公立医疗机构先后降低了3780种医保药品、340项医学检查检验价格,将40%的空间让利患者,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促进各公立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合理形成。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做实做强医联体医共体,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以卫生健康系统“大禹英才”典型示范为引领,实施重点学科“传帮带”工程,培养一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骨干队伍,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活力”,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为全面小康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完)

31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