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贾铁成
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渐成侵财性案件的重要作案手段之一。相较于以往的诈骗案,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套路层出不穷的特点。近期,冒充领导诈骗案件频发,警方更发布了紧急预警。为此,记者通过市反电诈中心,对两则典型案例进行采访梳理,提醒广大群众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加了“领导”好友14万没了
一段时间以来,不法分子冒充市县和乡镇领导通过社交软件添加群众,以调研、借款为由实施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不少群众特别是企业负责人纷纷“中招”。由于这类案件涉及领导,具有很大迷惑性,所以,此类诈骗被害人数多、范围广、金额大,成功率极高。
今年7月上旬,怀远县白莲坡镇白莲坡村一企业负责人李某接到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镇里某相识领导。通过申请后,这位镇领导先问了李某工作方面情况,然后告知政府出台不少利好政策,并邀请他第二天上午9点半到镇办公室细聊。
第二天上午8点,李某还没来及赴约就接到领导信息,声称上级过来调研会面不得不取消,但因委托上级领导办事需要笔钱,自己不方便直接转账,于是,已先把钱打给李某,然后委托其完成最终转账。然而,李某表示没有收到这笔钱,对方则谎称没有设置实时到账,24小时后即可收到。出于对领导的信任,李某没有多想就向其提供的指定账户转款18万元,可是不久,这位领导再次要求转款28万元。尽管李某察觉不对并立即报警,市反电诈中心立马启动紧急止付,但李某最终还是损失了14万元。
“在这类诈骗中,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渠道,盗取群众手机上的联系方式,然后复制领导头像等信息,再假借领导名义,利用QQ、微信主动添加受害人,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便以给亲戚借钱、上级领导要求、朋友急用等理由,诱骗群众帮忙垫付转款,从而达到诈骗目的。”市反电诈中心民警王康胤说。
警方提醒,遇到此类情况,群众很容易上当,特别是企业负责人要保持清醒,一定要核实对方身份及信息真实性,最好电话或当面确认。如发现对方身份可疑,或已经被骗,要保留好相关聊天记录及转账信息,尽快拨打110或96110电话。
“老板”隔空喊话财务被骗百万元
作为企业财务的守护人,公司财务人员承担的责任举足轻重,也因此成为诈骗分子觊觎的对象。为了达到诈骗目的,不少诈骗分子采取“迂回策略”,通过冒充企业领导的方式,对财务人员实施诈骗,导致类似的案件时有发生。
今年7月某日上午,淮上区某企业财务主管魏某在上班时,接到公司陈经理的QQ好友申请。通过验证后,她被陈某拉入一个包括其他公司经理的三人QQ群。之后,两名自称经理的人在群里商讨合作事宜,以便获取魏某信任。不久,两位企业领导就把话题引到了打款的事情上。交谈中,陈经理不时向财务暗示此次合作的重要性,并主动询问公司账户余额。见财务人员有问必答,陈经理发来一个银行账户,要求立刻将198万元打入其中。此时,魏某没有多想就进行了转账操作,待当向老板补签手续时才发现被骗。后来,市反电诈中心接到报警,及时挽回了78万元,但大部分钱款已经被诈骗分子转走。
据介绍,冒充老板诈骗财务手法一般始于公司人事名单泄露,诈骗分子获取领导信息后,通过QQ、微信等方式联系财务人员,然后在网上展示洽谈成果或“合同订单”,有时还会谎称合同出问题,要求财务人员联系“客户”或向指定账户打款,最终完成诈骗过程。
“这类骗局,主要抓住了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加上冒充领导身份,无形中就给财务人员带来一定服从压力。”负责此案的淮上分局刑警二队队长赵旭说,防范这类诈骗的最好方法是财务人员和老板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转账汇款前要有核实程序,“核实尽量以纸质签字为主,电话、口头等方式为辅,没有手续一定不能付款。”同时,他还提醒公司其他人员,凡是遇到QQ、微信转账要求,务必电话联系,再三确认才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