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莎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的建党精神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宏伟开篇。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培育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一系列各具特点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一座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巍然矗立,光照千秋,红色基因永不褪色。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更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补足了精神之钙,指明了前进方向。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精神所在,就是力量之源。时光倒回100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探索救国救民之新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28岁李大钊先生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24岁的周恩来在致友人的书信中写道,“我认的主义是一定不会变的,而且要坚定地为它做宣传”;25岁的蔡和森在赴法期间,勤工俭学,疯狂翻译马列著作,呕心沥血地掂量着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分量……一百年来,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坚力量。
回顾峥嵘岁月,100年后的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之路,时代在变,任务在变,蕴藏在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历史中的红色血液未曾改变,标示党的历史起点的建党精神仍然在传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从历史传承中继续做好新的答卷,从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建党精神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责任、担当、使命,更是攻坚克难的力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我们隔着屏幕看到了许多80、90后的中国青年组成的“突击队”,他们不惧死亡,勇担大任,与新冠肺炎做着最顽强的抵抗,为我们筑起了一道生命之墙;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青年第一书记们冲锋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用脚丈量着每寸土地,用笔记录着乡亲们的每个需求,用心感受群众们的每份心声,与老乡们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脱贫奇迹;千里热血边关,遍地英雄屹立,19岁的戍边烈士陈祥榕生前写道——“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年轻的他们就是中国界碑,有他们的地方便寸土不让,他们说: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还有年轻的支教群体,他们追梦无悔,跨越万水千山,远赴边疆传承接力,他们秉持育人初心,怀揣兴教梦想,将爱和知识播撒在千里之外,让希望的花朵在高原山区,在林中雪海绚烂绽放。无数的事实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笃定信仰者与忠诚践行者。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新时代青年们用嘹亮的声音回应着现实,呼唤着新未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更是我们党生生不息的薪火。“新的百年,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同心向党,奔赴远方。”这是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们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集体献词,“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嘹亮的誓言回荡在天安门广场上,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庞,一双双闪着希望的双眸,一声声热情洋溢的呼唤,折射出的正是新时代中国蒸蒸日上的新青年模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将发扬将革命精神进行到底的精神,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决不会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决不会丢掉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新时代、新青年、新起点,我们将继续传承伟大的建党精神,从这里出发,我们准备好了!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