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郝玉琳/文 刘晨/图
【阅读提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流淌在经济运转、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自1914年中国银行在蚌埠设立汇兑所算起,蚌埠金融业,已经走过了百多年的历程。但将金融行业锚定到服务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落脚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还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党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管理。
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下的革命政权就建立银行、发行货币,为革命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解放蚌埠后,党采取有力措施,打击伪币、排除银元、统一货币、治理通货膨胀、筹备城市银行,实现了货币主权的完整和货币制度的统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蚌埠金融业在党的领导下锐意进取、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种类日益健全,金融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
硝烟散后
撑起彼时经济发展
【数据·现场】
2021年科技型小微企业银企对接会上,12家银行向53户企业达成授信意向11.52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发放现场,蚌山区下岗失业人员朱先生免除反担保要求,省去房产抵押环节,顺利申请获得5万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如今的蚌埠金融业,不仅金融供给充分,而且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需求,开发出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金融产品,满足企业、个人的百般需求。
银行业金融机构21家,保险机构50余家,证券机构13家,期货交易机构1家;上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58.6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48.75亿元。2021年的蚌埠金融业,正是百花齐放的景象。商业中心里,正在购物的市民正热议着又有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即将在蚌开设分行,两家银行在蚌设立分行已经提上日程。
银行业稳健运行发展,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信贷投向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改革措施有效落地,普惠金融取得显著成效,基础金融服务继续夯实,涉外金融服务提质增效,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末,蚌埠金融高效运转,尤其是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大汛,金融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稳企业保就业,金融业为全市经济快速恢复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史料数说】
津浦铁路全线贯通后,蚌埠物资和货币流量激增,金融业应运而生。中华民国3年(1914年),中国银行即在蚌埠设汇兑所,为首批分设机构之一。中华民国26年,全省有银行机构22处,蚌埠设7处;另有钱庄10余家,银行、钱庄常年存放款在五六百万银元上下,成为皖北地区的金融活动中心。中华民国36年,全埠设银行、钱庄、银号、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计43家,银楼11家。1949年,全市各类存款83万元,各类贷款1万元。
开埠伊始至解放前夕,蚌埠市面上流通过的货币多达30多种,包括铜钱、铜元、银元、中华银行券、倪氏纪念币(民国9年军阀倪嗣冲铸造)、关金券(国民政府发行的海关金单位兑换券)、法币、伪中央储备券(汪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纸钞)、金圆券等。多种货币的夹杂流通,比率不一,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特别是民国后期,法币恶性贬值。至中华民国37年8月,当局为挽救崩溃的经济,改为发行金圆券,以1:300万比率兑换法币,蚌埠为安徽省3个收兑区之一。但金圆券发行后瞬间贬值。利用金圆券搜刮民间硬通货,造成众多小康人家倾家荡产,金圆券贬值为废纸,让人民财产付诸东流,国民政府也成了全民公敌。
蚌埠金融机构种类日益健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图为涂山路蚌埠金融中心。
而另一方面,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华北、西北、华东解放区逐步连成一片,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布成立,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工作新的辉煌篇章。1948年6月,江淮区党委成立,同年7月在泗南县张塘成立华中银行江淮分行,这就是人民银行蚌埠市中支的前身,1948年11月16日宿县解放,江淮分行奉命移到宿县,1949年1月20日蚌埠市解放,次日江淮分行进驻蚌埠,同年2月,正式对外营业。1949年5月10日,华中银行江淮分行改组为中国人民银行蚌埠支行。
【人物讲述】
张仪宾(原人民银行蚌埠市中心支行行长,1949年3月参加革命,参与蚌埠解放初期金融工作):
蚌埠在解放前是安徽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江淮分行进城以后,根据蚌埠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部署,主要任务是:接管官僚资本的银行,如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农民银行、交通银行、安徽省地方银行、蚌埠市银行等;发行解放区货币,如华中币、北海币等;打击和停止金圆券在市场上的流通,保持市场稳定;组织资金,支持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发放贷款,支持工厂开工生产,商店开门营业,维护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1949年下半年到1950年上半年,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已全部解放,蚌埠市社会安定,工厂开工,商店开门,市场开始繁荣,银行业务也忙了起来。解放前蚌埠有众多银行钱庄,此时只有二马路的人民银行一家,再加上这时正值人民币发行,上级规定人民币一元等于华中币或北海币100元,解放区货币逐渐退出市场,由人民币代替。顾客每天向银行交存款都成口袋、成麻包的送。我们清点组从营业间收的成麻袋的钞票,全部是组里同志自己扛运。营业间出纳收款柜好几个,一下班都收十几个麻包,收款柜忙不过来,领导就号召我们组的同志去支援,为他们扛包,时间一久,有一次我都累得吐了血。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蚌埠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轻工重工产业发展快速,是安徽省工业现代化最先、门类最齐全的城市,“一五”计划中有3个重点项目就在蚌埠。
体制改革
育成今朝百花齐放
【数据·现场】
“自贸区蚌埠片区支行的挂牌开业,将为自贸区建设增加一分工行力量。工商银行将以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动力,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充分发挥集团全球网络布局联动优势,紧密围绕安徽自贸区总体方案和9+3+N专项推进行动计划,高标准高质量服务自贸区蚌埠片区企业,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自贸区经济发展提供多领域、多形式、多渠道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工商银行蚌埠分行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支行挂牌开业仪式上,该行负责人致辞。
2020年,工商银行蚌埠分行已有本外币存款余额249.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1.18亿元。日均金融资产1万元以上公司客户就有3366户。以1984年工商银行从人民银行划出为标志,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各商业银行独立经营。截至目前,蚌埠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机构俱全的金融市场体系。
【史料数说】
“人行工行分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凸显、行使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也为其后各商业银行乃至保险、证券类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至1985年,我市已设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分行或支行5个,其中人行蚌埠分行行使基层中央银行的领导职能,其他为专业银行。各银行共设立支行12个、办事处15个、营业所38个、储蓄所38个;另有城乡信用合作社181个。1986年5月,市邮电局开始办理邮政储蓄业务,逐步设置了一批储蓄网点。12月,市信托投资公司成立。1990年,市邮电局设立储汇分局,行使邮政储蓄管理职能。1991年5月,经过半年多的筹备,交通银行蚌埠支行成立,其资本金以股份形式构成,总行和蚌埠财政占75%,其余由企事业单位认购。1992年,由市人民银行牵头,与各金融机构共同成立蚌埠证券公司。1994年—1996年,交行、工行、中行、农行、建行的在蚌机构陆续由支行升格为分行。1996年11月,根据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需要,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蚌埠分行。1999年1月,人行蚌埠分行改设为市中心支行。
2001年8月,为适应地方金融发展的需要,在住房储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14个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创建市商业银行。至此,除人行市中心支行外,全市已有商业银行7个。
2004年1月,为进一步强化对金融业的监管,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蚌埠监管分局,承担大部分具体监管职能;而人行市中心支行则主要承担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能。同年11月,市政府还设立市金融稳定协调领导小组。
【人物讲述】
周仕鹏(原工商银行蚌埠分行党委宣传部长。1980年2月安徽银行学校毕业并参加工作)
人民银行要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必须把过去经办的具体业务都划出去,之后国家金融业的分工变为: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金融业行使领导、管理、监督和协调的职责,掌握着再贷款资金和少量专项贷款,但都不能单独对外发放,按照人民银行的意见,贷款项目审定后,交由其他国有银行办理。其他几家银行的分工是:工商银行以城市工商信贷业务为主;农业银行以农村金融为主;建设银行以基本建设监督拨款和企业大型技措贷款为主;中国银行以支持企业出口创汇和外汇业务为主。
我于1980年进入银行系统工作,最初是在市人民银行的信贷科,1984年随着“人行工行分家”进入工商银行工作。作为“金融长子”,工商银行在改革的转型期、阵痛期与老工业基地蚌埠一同经历了涅槃重生。记得2000年到2005年股改前,是工商银行的困难时期,作为工行职工,那个时期我们的生活也曾经捉襟见肘。
转型发展
城乡金融羽翼渐丰
【数据·现场】
“截至7月末,分行本年累计为123户中小微企业主动减费让利,涉及贷款金额33.4亿元、加权平均年利率5.04%,较年初下降约21个BP(BP为金融术语基点,1个基点等于0.01%),累计优惠贷款利息约701万元。”8月中旬,徽商银行蚌埠分行在其官方新闻中推送了最新惠民成果。
“8月9日上午,蚌埠农商银行马村分理处营业网点盛大开业。我们将以立志服务于三农,服务于中小企业,积极推进农村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样是8月,作为“蚌埠人自己的银行”的蚌埠农村商业银行也在官方微信中宣布,又一个迁址升级后的服务网点与用户见面。
作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他们都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历经多次转型,艰难探索,负重前行。发展至今,业务突飞猛进,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史料数说】
1953年,五河县最早试办农村信用合作社,翌年在市郊区和怀远、固镇县也得以创办。1984年9月,市区创办集体性质的城市信用合作社,下设4个分社。1985年,三县一郊农村信用社达到184个;各县还建立了信用社联社。1988年6月在市区开办江淮城市信用社,1991年3月开办红阳城市信用社。此后,城市信用社继续增多。
1996年2月,成立市郊区信用联社。至此,三县一郊均建有信用合作社联社。同年,各地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彻底脱钩,直接参与市场运作。
1988年3月,配合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成立蚌埠住房储蓄银行,主要承担住房资金结算及存贷款业务。2001年,在蚌埠住房储蓄银行和14家城市信用社及市信托投资公司基础上,成立市商业银行,打出“蚌埠人自己的银行”口号,城市信用社自此不复存在。2005年12月,市商业银行加入合肥等6个城市商业银行合组的徽商银行,设为该行蚌埠分行,2006年1月,市商业银行正式更为现名。
2005年,我市对农村信用社体制进行进一步改革,在怀远县信用社联社试点组建统一法人。蚌埠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整合原蚌埠市郊区农村信用联社及所辖分支机构的基础上,经股份合作制改造于2006年成立。2012年,蚌埠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原蚌埠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改制而成。9月13日正式成立,全市首家“农商行”开业。2014年年中,固镇农村商业银行、五河农村商业银行陆续正式揭牌运营,至此,我市4家原农信社、农合行组织形式已全部改制为更加正规的农商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标志性进展。
【人物讲述】
凌有聪(徽商银行蚌埠分行办公室渠道管理主管 1991年进入原住房储蓄银行工作):
1988年成立的住房储蓄银行是配合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诞生的,主要承担住房资金结算及存贷款业务。1991年,我通过考试,分配到这家银行工作。记得那时我行对个人住房贷款,实行存一贷三的政策;对单位建房的,实行存一贷二的政策,在那个时期支持了很多蚌埠职工的住房梦。后来,随着房改形势的发展,我行逐渐接触了越来越多的非住房相关业务,2001年,和其他机构一起成立了市商业银行,记得那时街上到处都有我们打出的“蚌埠人自己的银行”的广告语。后来,随着发展的需要,省里设立徽商银行,我们也加入其中,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程军(蚌埠农村商业银行党群工作部 1992年进入原信用社工作):
进入这一行已经快40年了,一开始在柜面工作,那时都是手工记账,而且不能通存通兑,也就是说在我们社存的钱,只能在我们社取,去其他机构就不能办理。作为一个农村小信用社,我们每天的业务量也很小。以我自己工作了20年的燕山信用社为例,顾客量与现在完全不能相比,那时一个月的业务量也没有现在一天多,而且现在的营业网点不仅整洁亮丽,而且这么现代化,各种职能手段、电子化服务,都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我的感受就是,像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