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郝玉琳/文 刘 晨/图
【阅读提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两年多,协同推进着区域整体的高质量发展。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落差往往是发展空间。”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重点在安徽,短板也在安徽,而人口最多、经济最薄弱的皖北地区,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短中之短”。以加快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为突破口,持续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事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局,是“发展落差”转化为“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也是蚌埠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
去年九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24项政策措施,专项支持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一年来,我市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更新工作方法,提升专业水平,着力在发展理念、政策研究、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等方面与沪苏浙等高水平地区对接,加快推进皖北承接产业集聚区建设,在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积极展现着“蚌埠作为”。
产业集聚
定义发展高地
“产业布局好、产量较大,上下游相关配套完善,政策比较优惠,营商环境也很好,所以我们现在把原先在浙江的整个总部,包括生产、研发、销售,已经全部转移到蚌埠这里。”谈起企业的“整体转移”,安徽奥普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国建说,原本只是跟着上下游企业来蚌埠投资,实地“体验”了一段时间蚌埠的环境、服务、产业集聚后,企业决定,整体迁到蚌埠这个发展空间更大的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安徽奥普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位于怀远经济开发区,是一家专门生产汽车制动主缸、真空助力器带主缸总成、制动卡钳等零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是为国内各大主机厂配套,如一汽、二汽、长安、比亚迪、江淮等,2021年预计产值突破一亿元。
在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中,受制于用地、用工等各种条件,奥普公司早就有将部分产能向外转移的需求,从2019年起,他们就开始到外面选址,这个过程中考察过很多地方,包括马鞍山、安庆,还有江西省部分地市。最终为什么落户在怀远?最初的一大原因是2019年落户怀远的“同乡”企业——艾斯顿轮胎的推荐,“都属于汽车配件,集聚在一起肯定发展更好。再加上艾斯顿轮胎的潘总是我朋友,他来蚌埠不久,就极力推荐外贸企业也到这里来,一起发展。”戴国建说,听了老乡的推荐,他又了解了我市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中的一些招商引资政策,特别是政府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决心和规划,多方考察以后,最终决定落户怀远。
蚌埠高新区成为我市高新产业集聚地。图为即将于9月18日投产的世界500强企业康宁药用玻璃管项目厂房。
实际来蚌后,企业不仅拉开了发展空间,而且享受到了集聚区的各种便利。汽车零部件是一个传统制造行业,留在浙江,各种成本都已偏高。以配套距离问题为例,原先企业给某重点客户配货,距离将近1200公里,到蚌埠之后,缩短为500公里,仅物流成本一年就可以节省100万元。招商部门当初介绍的皖北区域交通优势,让企业深以为然。而相关的配套服务,则让戴建国感触更深。“做企业,肯定是去哪儿发展更好就去哪儿。我们到了怀远落地,不需要自己先建厂房,政府有孵化基地,有厂房让我们先过渡,这样从搬迁到投产,时间很快、效率很高。另外一些政策、补助,包括机器设备的补助等,都非常到位。”
而当初热情邀请奥普来蚌的艾斯顿轮胎公司,已经从两年前筹备时的20多人发展到了260多人,市场的看好,生产的需求,产能的提升,让总经理潘博敏正忙着将人员扩招到350人左右,还在谋划二期工厂。“实际来了之后能感觉到集聚发展的这种蓬勃生机。就我们这个行业来说,继续在怀远投资和发展,我们越来越有信心。”
去年以来,怀远经济开发区结合我市《推进皖北承接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立足自身实际,聚力打造以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促进了“双招双引”工作扎实开展。目前全县共有汽车零部件及其关联企业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2020年,全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约150亿元,增长17.2%,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专注产业、引导集聚、做大做强,正在为优势产业集聚区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动力。
怀远经开区是我市“1+5+N”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格局的一环。在市发改委贸服科科长王姣姣告诉记者,当前,我市正积极构建以市高新区为试验区,辐射引领市经开区、淮上经开区、怀远经开区、五河经开区、固镇经开区等5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其他产业集聚区的1+5+N的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格局,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
近年来,我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数字创意、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领域,依托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和五个“区块链接”的推进,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工作,一大批来自长三角的项目落户我市,或者形成投资意向。目前全市开发区内共有来自沪苏浙地区的企业近700家,较上年新增60余家。今年1-6月,全市来自沪苏浙地区在建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59个,占全市的66.81%,到位资金336.3亿元,占全市的51.77%。
“今年以来,我市先后派驻长三角招商工作组,组建长三角招商总队和20多个小分队,聚焦沪苏浙等长三角重点区域积极开展活动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市招商和对外合作中心重点项目科科长沈赞介绍,“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目前已联系对接人民电器、正泰集团等龙头企业360余家,签约引进南京海滨半导体芯片封测等重点项目65个。”
对标学习
不止项目招引
近期,世界500强、跨国外资企业美国康宁在我市高新区建设的药用硼硅玻璃管项目合资工厂厂房及设施建设全部完成,8月22日上午窑炉点火,9月18日即将投产。说起这个项目,高新区招商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平感慨,“项目的落地,和我们努力学习践行长三角发达城市先进项目服务经验,是分不开的。”
这个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约243亩,位于蚌埠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腹地,由蚌埠高新投资集团负责代建生产厂房及附属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康宁亚洲第1家、全球第3家药用玻璃工厂,也是迄今为止全球中硼硅药玻生产工艺设备最先进的工厂之一,届时将为全球新冠疫苗提供急需的专业玻璃小瓶、安瓿等医用外包装产品。预计全部达产后实现产值约6000万美元。
但是一开始,康宁初步意向并不是蚌埠,而是打算将项目落户在泉城济南。最终牵手蚌埠,而且是康宁来到中国投资以来唯一在内地三线城市落户的项目。“基础当然是我市拥有原材料、交通地缘等自身优势。以及近年来我市持续打造的优良营商环境、不断完善的硅基材料产业链。但也源于我们学习践行长三角发达城市先进项目服务经验,特别是浙江缙云招引世界顶尖企业肖特集团的做法。”杨平表示。
“得益于蚌埠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蚌埠良好的营商环境,药用硼硅玻璃项目才得以顺利推进。”近期,康宁大中华区总裁兼总经理李放对我市的项目服务工作表示了感谢。也让杨平回望起整个项目建设过程。
落地之初,百事待举,千头万绪。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先后遇到了设计变更、工程清单组询价认价过程长、钢结构交付周期慢、机电设备推荐品牌交货期长、供电招标施工以及批次混料系统进度滞后等问题。但通过不同层级、不定时的调度推进,从项目签约到项目投产,只用了15个月的时间。快速推进背后的巨大付出,被杨平概括为“包办服务不分时间,倒排计划逐项推进;尊重客商诚信相待,调度问题一跟到底;抱团合作抢占工期,求同存异力保节点。”
康宁工程团队初到蚌埠,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周边基础配套接入等一系列问题,高新区有针对性地邀请齐所有相关职能部门、单位现场集中为康宁解答疑问,带领项目团队实地勘察地块及周边。对审批手续提前梳理中英文流程并安排专人跟踪包办服务。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中一些重要节点出现滞后时,区项目建设团队分批安排专人亲赴生产地厂家面对面会商、蹲点盯办,问题得不到解决人员决不返回,为项目投产赢得宝贵时间。高新区始终将按时交付项目厂房作为重中之重,关键时刻努力协调各施工方,确保厂房按计划交付。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高新区累计召开项目专题调度会19次,为项目解决各类问题55件。
随着项目建设冲破各种困难加速推进,合作深入进展——2021年6月22日,中国生物与美国康宁公司正式牵手,宣布将在今年10月合作建设康宁药用硼硅玻璃管项目蚌埠工厂二期,蚌埠硅基产业链的长期稳定发展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大力实施双招双引、优化提升产业承接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深化对外交流合作、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在长三角的协同一体化中,不断融入,缩小落差,加速发展。
在学习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等经验之外,全市各类园区建设也均立足基础条件、环境容量及产业合作现状,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条件、配套服务功能和产业承载能力,着力推进与沪苏浙园区对口合作,推动形成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格局。“今年以来,全市已与沪苏浙开发区达成9项结对合作。蚌埠自贸片区积极与浙江金义自贸片区探索建设‘空间+创新+产业+贸易+品牌+人才+金融’的全方位创新创业合作示范模式,淮上经开区与苏州工业园苏州纳米生物医药园合作共建高端医药产业园,五河县经开区与绍兴柯桥经开区合作建设纺织产业园。”王姣姣介绍。
高新区作为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链分工,加入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成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蚌埠分中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力建设(上海)中心蚌埠基地,建设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蚌埠分中心。
融入共享
搭乘资本快车
近期,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会将在我市召开。随着会议脚步的临近,产业、园区、项目、企业都愈发忙碌,而服务于产业的金融领域,同样在做着各项准备。
“蚌埠市正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在蚌埠设立的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北分中心,能够有力推动我市企业上市,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最近壹石通的顺利上市,就搭上了这趟资本市场服务的快车。”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
8月17日,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云上市”的形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新上市企业均采用“云上市”方式登陆资本市场。壹石通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锂电池涂覆材料、电子通信功能材料和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等三大类,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芯片、覆铜板以及防火安全等领域,与行业内国际、国内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家企业的上市还创下了多个第一,它是皖北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是目前为止我市三县企业中第一家上市的企业。
企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产业集聚需要金融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金融领域的创新探索和深化落实——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北分中心7月底在蚌埠揭牌,我市正式加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联盟城市体系。
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旨在打通科创资源和资本市场两大要素,构建覆盖长三角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十大服务功能。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北分中心则将立足蚌埠,辐射皖北地区,围绕科创金融、投融资、上市培育、并购重组、产业合作、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探索长三角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精准挖掘企业价值,为拟上市、已上市科创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共享式综合金融服务,着力打造皖北上市加速器示范基地。
金融服务是集聚区企业各项公共服务需求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分中心的设立,正在为越来越多“壹石通”这样的企业打通了融入长三角的金融通道,为以后基地+地方政府+企业发展搭建了常态化交流合作平台,也为助力更多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实现基地+地方政府+企业多方共赢发展提供了更高效的途径。
瞄准融合,着力集聚,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合作、生态屏障共建、公共服务共享,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双基”新材料、生命健康、数字创意、绿色食品六大新兴产业为核心,集聚区建设风势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