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袁成文 李扬
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活。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余热不减,近日,记者一行在固镇经开区的丰原福泰来聚乳酸有限公司进行探访时发现,尽管是周末,企业展厅却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客商参观洽谈。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作为蚌埠市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的领军企业,丰原集团正站在产业风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到底是什么样的“魔法”,让丰原屡屡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秸秆“变身记”
一捆玉米秸秆能干什么?
做饲料、肥料,做生物质发电燃料……而在丰原集团研发人员手中,一种新的秸秆利用渠道,以聚乳酸新材料这样的“打开方式”被成功“解锁”。
“丰原的产品来源于自然,最后又回归自然。”这是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经营管理企业的理念。
蚌埠在内的皖北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拥有丰富的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资源。据测算,蚌埠及周边地区每年产生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达到1000万吨。
基于淀粉基生物质(如玉米等)和秸秆纤维(如各种农作物秸秆)两种原料,通过生物发酵成乳酸,再进一步纯化聚合制备成聚乳酸……在丰原集团固镇生产基地,记者看到,秸秆作为来源于自然的一种生物质资源,经过一系列现代化工艺流程,正“变身”为一颗颗晶莹的聚乳酸颗粒,如同大米一样被装袋储存在仓库里。
聚乳酸技术已经具有经济成本上的市场竞争力。据丰原集团技术研发人员介绍,目前,聚乳酸成本略高于石油化纤、塑料,但低于棉花以及黏胶、天丝、莫代尔等天然植物纤维。未来,随着丰原集团聚乳酸生产、应用技术的日益成熟,成本会继续降低,经济上的应用将更加可行。
从国内看,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生产聚乳酸,且均是采购国外生产的丙交酯(聚乳酸的关键中间体)为原料生产聚乳酸,缺乏上游乳酸菌种、发酵、提取、纯化技术,相当于只掌握了聚乳酸全产业链技术的30%左右。“相比较而言,丰原集团聚乳酸全产业链技术当之无愧成为国内唯一。”李荣杰自豪地表示。
应用“跨场景”
打通从秸秆到聚乳酸的“变身”过程,秸秆作为原材料的应用场景被进一步拓宽。
近期,特步集团推出了聚乳酸风衣,对聚乳酸材料应用纺织服装领域,特别是梭织领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扩大了聚乳酸材料在梭织领域的应用。据了解,采用环保材料制成的产品已占据特步集团全品类的30%。特步方面表示,如果特步所有产品面料都换成聚乳酸纤维,一年可节省3亿立方米天然气,约等于26亿度电、62万吨煤的消耗量。
用于纺织服装,只是聚乳酸作为新材料的应用场景之一。
在丰原集团产品展厅,记者看到,除了琳琅满目的T恤、衬衫、床上用品等纺织物和盘、杯、碟、碗等家用餐具,聚乳酸还被于制作地毯、地板甚至插线板等日常用品。值得一提的是,丰原药业生产的聚乳酸环保口罩,成为全球首款全降解抑菌口罩。
李荣杰告诉记者,聚乳酸主要有两大类应用产品,分别为聚乳酸纤维和聚乳酸聚酯。目前,除了在聚乳酸生产技术,丰原集团还在聚乳酸下游应用方面与合作伙伴一起,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以丰原和特步的合作为例,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推出了聚乳酸面料占比为19%的风衣,并在业内率先攻克聚乳酸上色难题,仅仅时隔一年,在如今的聚乳酸T恤中,这一比例大幅升至60%。
基于优良的性能和技术工艺的不断创新突破,聚乳酸产品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去年年底,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冬奥组委签约,丰原生化成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制品唯一官方供应商,将为北京冬奥提供生物可降解餐具和相关支持服务。
餐盒“消失术”
在丰原集团从德国进口的一台测试仪器下,经过处理,一个一次性聚乳酸餐盒在7天内就成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堆肥条件下,聚乳酸购物袋半年就可以完全降解,凸显出“绿色塑料”的神奇性能……
丰原集团研发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聚乳酸具有完全可降解性,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对环境没有危害,克服了传统石油基化工塑料的最大弊端,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蚌埠方案”。
聚乳酸的“魔力”不止于此。
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生物基展厅内,工作人员掏出打火机,试图点燃聚乳酸的棉被。预想中火苗窜起、场面失控的局面并没有出现,雪白的棉被上,只是多了个窟窿,却始终不见火苗和火星,让现场观众和客商直呼“神奇”。
据介绍,在纱线应用上,聚乳酸制品还具有天然、亲肤、透气、抑菌、抗螨、阻燃等优异性能,在休闲运动装、内衣、床上用品等很多方面超越棉花。而其用作医用材料时,则具有参与人体代谢、与人体生物相容的特异性。
“可持续•向未来”,在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上,丰原集团将带着生物可降解聚乳酸餐具参与其中,助力打造一届“无塑”奥运。“通过与北京冬奥的携手,一定会将绿色环保的聚乳酸产品进一步推向千家万户。”对聚乳酸的未来,李荣杰充满了憧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