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一经出土就在考古界引起轰动。位于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北的双墩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原来,早在7300多年前,蚌埠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已开启了淮河流域灿烂的人类文明。
圆圆的眼睛炯炯有神,小嘴微笑,眉弓突出,椭圆形脸颊两侧各有五个戳刺点连成一斜线,额头中间椭圆形的同心圆清晰可见。这个拳头大小、神采飞扬的小人头,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如今静静地陈列在蚌埠市博物馆,成为了镇馆之宝之一。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 大禹雕塑 霸王别姬雕塑
除了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双墩遗址三次发掘出土了600余件刻划符号。其中,有动物、有植物、像几何、类自然,涵盖表意、象形、表事,作以达意,自成体系,抽象的笔画和明显的符号特征暗示着它与汉文字的渊源。早期的符号见于更早的贾湖,见于晚期的良渚,在新石器时代许多文化都有发现,但是数量与内容都难以与此比美。这些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刻划符号,使双墩遗址形成了独特而新颖的文化面貌,被命名为“双墩文化”。这套形意结构的记事符号,对深入研究双墩文化时期的历史状况,探讨其在中国文字起源和形成、发展中所起到的借鉴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淮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性一直被各界学者所关注。专家认为,早在7300多年前淮河中游地区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淮河流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双墩文化的发现,使淮河流域建立起完整的贾湖——小山口——双墩——侯家寨——龙虬庄文化系统与年代框架,成为淮河文明、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一环。双墩文化在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对后期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浜文化都产生一定影响,最终融入“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早期中国”的大家庭。
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探索发现频道曾播出了纪录片《神秘的双墩遗址》,让更多的人领略了古老文明的独特风貌与魅力。为了更好地保护双墩遗址,展现蚌埠的历史人文厚度,目前,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正在逐步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