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山水之美,离不开制度的加持。蚌埠市通过全面实行“河长制”和“林长制”,让每一条河都有一个“河长”,每处山每片林都有“林长”,全力守护绿水青山,谱写了幸福蚌埠的新画卷。
制度扎篱笆
“差点成了村里的负面典型!村里当时要拆除围网,我开始是一万个不愿意,这不是断了我的营生吗?”回想起去年和镇里村里的拉锯战,梅桥镇淝南村村民刘传友感慨万千,“现在环境变好了,大伙又吃上了旅游饭。”北淝河蜿蜒而过,清新空气迎面扑来,刘传友说这跟河长切实履职有很大关系。
面对绿色发展的需要,2020年,淮上区决定实施北淝河下段综合治理项目,让过去脏乱差的当家河换了个新模样。来自市河长办的数字显示,全市已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设置河长2755名。去年以来,各级河长积极巡河履职,累计巡河5.96万人次,形成党政牵头、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改革再深化
在河长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后,2017年,我市开始试点开展林长制改革,逐步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
如今,大洪山林区四季花香、林木苍翠。
“林长制改革的核心是落实党政领导负责制,通过建立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协调各方力量,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人专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局长、市林长办主任李坤圣表示,让各级党政领导直接担负起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市、县、乡、村四级党政一把手担任起“林长”,进一步压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体系,改变了过去由林业部门组织林业生态建设的单一路径,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成员单位共同组织、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完整体系,让绿色发展不“留白”。
机制在赋能
“多亏了林长制。”谈起这些年变化,大洪山林场高级工程师张传双脱口而出。
从炮声隆隆到啾啾鸟鸣,位于禹会区马城镇的大洪山一度聚集着数百家非法采石企业,开山炸石一度成为蚌埠人心头的生态伤疤。
结合林长制改革,我市高标准推进大洪山林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壮士断腕、大力整治生态环境,让人人嫌弃的废弃矿坑成为青山碧岭。四季可观花赏叶,月月可采摘鲜果……未来,一座康养小镇在城市西南部矗立。
以河湖长制、林长制改革为牵引,我市坚持精准施策、加强系统集成,聚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强化整治力度、加快修复进度,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做好治山治水治污大文章,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给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绿色生态迸发出新的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