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大步走向正前方

2021-10-15 08:05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

【阅读提示】

2020年9月24日,是个一定会铭刻在蚌埠发展史上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以下简称“蚌埠片区”)揭牌成立。如今386天过去,从零起步的蚌埠片区何以为路,走到了哪里?

优化上报创新事项18项,其中6个创新事项在全省范围内有创新价值和领先意义;新增注册企业超千家,市场主体获得感提高……386天来,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迈得铿锵、坚定——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

大步走向正前方

风从海上来:

破浪而至的改革战略

“自贸试验区”五个字,自带高大上的语义指向。在定位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有指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然而,具体分析这7个字的偏正短语,自由贸易有哪些自由?试验区要试验哪些?很多人的认知却未必十分清晰。

这就需要从头说起。中国自贸试验区的“试验”始于2013年的上海。当年9月27日,全国首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目标是建设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

蚌埠自贸大厦即将建成

7年之后,曾有“小上海”之称的蚌埠迈入同一阵营:2020年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揭牌成立。

距离上海浦东491公里的蚌埠南站出站口,汹涌的人潮背景下,蚌埠片区的大幅宣传海报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海报上有12个字:“地位平等 机会平等 规则平等”。而在相距十几公里之外的片区管委会办公室墙壁上,不仅有着同样的12个字,还随处可见“为国家试制度 为皖北促振兴 为地方谋发展”、“带动沿淮 辐射皖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醒目标语。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精神。落实到实操层面,蚌埠片区试什么、往哪闯,怎么改?对此,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曾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争创全国一流,努力带动皖北振兴。”

站在蚌埠看全国,在已设立的21个自贸试验区中,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这个“同期生”,成了绝佳的对标样本——同处长三角,同样拥有发达的商贸流通,两者有太多共通之处。因此,黄晓武将其作为重要一站,率三县六区党政领导前往考察学习。

“金义片区的思路、制度、政策、规制都走在我们之前。蚌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必须等高对接。”学习归来,蚌埠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卞家涛深有感触。不止是金义片区。一年来,管委会工作人员跟班学习、案例学习、实地学习,几乎研究遍了全国所有自贸试验区,也由此形成共识:建设、发展“高能级开放平台”,开放的大格局、创新的大思路、务实的大氛围都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今年2月27日出台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实施方案》中,确定了片区的战略定位:“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建设目标则直指“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产业集群”、“贸易投资便利、创新活跃强劲、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目标,明确了。路径,清晰了。

从零到一:

以奔跑的姿势起步

开办一家企业需要多久?刚拿到公司营业执照的何先生现身说法:2小时全搞定。从“三日”办结加速到“2小时”,蚌埠片区打通税务系统与政务系统之间的壁垒,进而实现企业开办涉税业务“一网集成”。

“新办企业登录政务服务网,在‘企业开办一窗受理’界面提出开办申请,填报工商注册基础信息,我们就能及时共享信息。”蚌埠市税务局纳税服务科副科长成红梅打开页面,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完成端口对接、实现税务系统与政务系统的信息双渠道交换后,企业申报材料由6张表格简化至1张,全流程最快仅需1.5小时,真正实现了涉税材料“零报送”。税务发票线下立等可取,开办资料24小时邮递上门,功能上线以来,已为1.4万户企业免费发放税控设备和税务UKey,节约办税成本超百万元。“税务系统与地方平台数据直连互通,涵盖工商设立登记、公安印章刻制、税务初次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社保开户与公积金开户,我们可是全国头一家。”成红梅的语气颇为自豪。

“相较于地理概念、行政区划,我更愿意把蚌埠片区看做一块试验田。”在蚌埠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蒋纹的理解里,自己的身份并非行政工作人员,而是更像培育良种的“庄稼人”——在开放的氛围中,以务实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培育创新的机制体制、灵活的贸易规则。自己所负的责任,是引导、嫁接、观察、筛选。等到种子成熟,就从试验田撒播到广袤大地。

蚌埠港是蚌埠货物通江达海的基础

育良种,蚌埠片区首先瞄准的是制度创新。这块19.91平方公里的土地没有辜负众望。一年来,创新从星火到燎原,屡屡创造惊喜——优化上报创新事项18项。经初步评审认为,“企业开办涉税业务‘一网集成’”、“禁塑”背景下生物降解材料推广应用新探索、“五长五联”机制深化林长制改革、经常项目单证审核“白名单+自律监管”模式、个性化保险服务保障企业高风险研发、“四个体系”助推薄膜光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等6个创新事项在全省具有创新价值和意义。

以“跨境结算白名单企业”为例,管委会在对片区内开展跨境业务的企业进行摸排、筛选和评估后,首批16家运营良好、守法自律、内控完善的企业被纳入“跨境结算白名单”。名单内企业只需提交一次证明材料,即可享受便利化的跨境结算。不仅方便,更有效降低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抢得先机。“我们与LG公司有业务往来,每月都涉及到索赔款事项。以前要两个月才能入账。进入‘白名单’后只需一到两天就能收款。”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经理任敏直观地展示了前后的变化。

新模式实施半年来,银行已为“白名单”内企业办理优化经常项目单证审核业务超过1000笔,金额超1.5亿美元。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市进出口额达18.8亿美元,同比增长6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

从点到面:

以冲刺的劲头开拓

今年5月10日,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随后,在同一地举办的“2021上海·金华周”活动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葛锐代表蚌埠市政府与金华市政府签订友好城市合作框架协议,还“反客为主”向所有来宾推介蚌埠;卞家涛则作为蚌埠片区代表,与浙江金义片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跨境电商联动发展合作,并以产业互补、创新协同、贸易合作、人员交流为主要方向,推动“区区联动、创新联动、产业联动、贸易联动、品牌联动、人才联动、金融联动”式发展。

从淮河岸边出发,谋取合作与共赢的步伐从未停歇。一年来,蚌埠市与上海临港新区签订合作协议;与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合作,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北分中心在蚌揭牌;与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合作,就加入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达成共识;并与合肥片区、芜湖片区在协同发展上形成日常沟通与协调。

“发展绝不是自个儿闷头朝前奔。”横向、纵向比较了全国自贸试验区,卞家涛得出结论:从理念和思想上主动融入长三角,进而向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冀经济带延伸——以蚌埠为原点,近处和远方都有无限机遇和可能。

眼光向外,走出去;发展重内,连起来。

操持着“双基”产业的龙头企业,丰原集团副总经理陈礼平这个国庆节也没休息。此前,全球首条聚乳酸全产业链建成投产,全面打通了以玉米—葡萄糖—L-乳酸—丙交酯—聚乳酸—下游应用材料为主线的全链条生产工艺。“计划‘十四五’末,在匈牙利布局50万吨/年聚乳酸项目,南美布局500万吨/年聚乳酸项目。输出核心技术和成套生物设备,带动国际产能合作。”陈礼平铺开地图,目光落在大洋彼岸。

“豪横”的底气不仅因为掌握了核心技术,更源于大获成功的实践。去年底,丰原集团的拳头产品——生物基新材料制品被作为“禁塑”长效机制试点的物质保障,纳入了市政府优先采购目录。通过政策引导,越来越多的快递物流企业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替代塑料包装。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语境中,生物可降解产品叫好又叫座,产业未来一片辉煌。而“禁塑”背景下生物降解材料推广应用新探索也因此被商务部认定在全国范围具有创新价值。

“开拓创新的关键点之一,是深耕本土的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乘风破浪。”在蒋纹看来,发展上扬长避短,紧扣蚌埠特色;规划上更要鼓励支持蚌埠企业开展国际合作,融入全球创新、发展网络。

在蚌埠片区高新区块,从美国漂洋过海而来的康宁药用玻璃管项目于9月3日试生产。这是蚌埠市引进的首家世界500强工业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也是康宁在亚洲的首个同类型项目。3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6000万美元,填补了药用玻璃产业空白。在禹会区块,安徽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台设备进场后一个月,就实现了基本量产,年销售额可达40亿元——两个项目相互呼应,成为硅基新材料产业链的关键补链之项。

而在相隔不远的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8.5代TFT-LCD玻璃基板、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铜铟镓硒发电玻璃、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等前沿技术陆续被“解锁”;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特种玻璃及应用材料等三个产业板块齐头并进,116家规上企业年产值接近270亿元。生物基产业方面,则集聚了丰原集团、中粮生物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5家。

由此,硅基“三链一群”、生物基“四聚一素”产业发展体系在片区初步形成。《实施方案》中的“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百亿龙头企业”“千亿集群项目”日益清晰。

路子,走对了!

一路向前:

高歌而行

不久前召开的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上,蚌埠作为皖北“一核多点”的“核心”被赋予厚望,在新发展版图上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迎来高光时刻。

“‘打造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写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中,非常明确。事关蚌埠乃至皖北发展,肩上担子很重,但心中充满力量。”有了这一年的基础,卞家涛的底气更足:“蚌埠本就拥有交通、贸易、科研的综合优势,眼下又在加速建设、优化民用机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路网和出海航道,打开通江达海的对外开放全新格局。皖北打造高质量现代化的‘一极四区’,正好乘势而上!”

片区内,招商中心已建成并投入运营,自贸大厦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数字化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完工,建成标准化厂房约175万平方米,高标准建设的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自贸试验区支行等4家金融机构已挂牌营业,中国建设银行、长安保险等5家金融机构完成分支机构选址,总规模200亿元的中建材(安徽)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获批设立,金融要素集聚,为企业发展争取到源头活水;蚌埠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成立,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驻蚌埠片区工作站挂牌,全省首个金融纠纷在线调解工作室建立,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壮实了企业前行的底气。

完善的要素保障之外,市政府又送来一大利好:赋予蚌埠片区151项市区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涉及行政权力事项139项、公共服务事项12项。此前,蚌埠片区已承接落实了省赋权自贸试验区212项特别清单。

“确保配套事权应放尽放,更加便捷高效服务片区市场主体。”负责该项工作的龙子湖区副区长崔世华用“双手迎接的大礼包”来形容赋权清单。为此,片区全面梳理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配套落实公共服务事项,做到全周期均可在片区范围内办结,将企业经济社会成本一降再降。

发展是硬道理,企业自然会用脚投票。在蚌埠片区现有的2249家企业中,挂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有1111家,增长率97.6%;签约入驻项目76个,协议引资额640.82亿元。

以梦为马,高歌而行。走过起步的一年,蚌埠片区紧盯既定目标迈开大步,全方位进入加速阶段。握紧拳、绷住劲,誓要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争一流,创品牌。

而身后,还凝聚着330万家乡亲人、皖北六市父老乡亲的殷殷目光:“加油朝前奔!干出个样儿来!”

(照片由蚌埠片区管委会提供)

202

□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

【阅读提示】

2020年9月24日,是个一定会铭刻在蚌埠发展史上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以下简称“蚌埠片区”)揭牌成立。如今386天过去,从零起步的蚌埠片区何以为路,走到了哪里?

优化上报创新事项18项,其中6个创新事项在全省范围内有创新价值和领先意义;新增注册企业超千家,市场主体获得感提高……386天来,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迈得铿锵、坚定——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

大步走向正前方

风从海上来:

破浪而至的改革战略

“自贸试验区”五个字,自带高大上的语义指向。在定位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有指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然而,具体分析这7个字的偏正短语,自由贸易有哪些自由?试验区要试验哪些?很多人的认知却未必十分清晰。

这就需要从头说起。中国自贸试验区的“试验”始于2013年的上海。当年9月27日,全国首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目标是建设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

蚌埠自贸大厦即将建成

7年之后,曾有“小上海”之称的蚌埠迈入同一阵营:2020年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揭牌成立。

距离上海浦东491公里的蚌埠南站出站口,汹涌的人潮背景下,蚌埠片区的大幅宣传海报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海报上有12个字:“地位平等 机会平等 规则平等”。而在相距十几公里之外的片区管委会办公室墙壁上,不仅有着同样的12个字,还随处可见“为国家试制度 为皖北促振兴 为地方谋发展”、“带动沿淮 辐射皖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醒目标语。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精神。落实到实操层面,蚌埠片区试什么、往哪闯,怎么改?对此,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曾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争创全国一流,努力带动皖北振兴。”

站在蚌埠看全国,在已设立的21个自贸试验区中,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这个“同期生”,成了绝佳的对标样本——同处长三角,同样拥有发达的商贸流通,两者有太多共通之处。因此,黄晓武将其作为重要一站,率三县六区党政领导前往考察学习。

“金义片区的思路、制度、政策、规制都走在我们之前。蚌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必须等高对接。”学习归来,蚌埠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卞家涛深有感触。不止是金义片区。一年来,管委会工作人员跟班学习、案例学习、实地学习,几乎研究遍了全国所有自贸试验区,也由此形成共识:建设、发展“高能级开放平台”,开放的大格局、创新的大思路、务实的大氛围都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今年2月27日出台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实施方案》中,确定了片区的战略定位:“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建设目标则直指“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产业集群”、“贸易投资便利、创新活跃强劲、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目标,明确了。路径,清晰了。

从零到一:

以奔跑的姿势起步

开办一家企业需要多久?刚拿到公司营业执照的何先生现身说法:2小时全搞定。从“三日”办结加速到“2小时”,蚌埠片区打通税务系统与政务系统之间的壁垒,进而实现企业开办涉税业务“一网集成”。

“新办企业登录政务服务网,在‘企业开办一窗受理’界面提出开办申请,填报工商注册基础信息,我们就能及时共享信息。”蚌埠市税务局纳税服务科副科长成红梅打开页面,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完成端口对接、实现税务系统与政务系统的信息双渠道交换后,企业申报材料由6张表格简化至1张,全流程最快仅需1.5小时,真正实现了涉税材料“零报送”。税务发票线下立等可取,开办资料24小时邮递上门,功能上线以来,已为1.4万户企业免费发放税控设备和税务UKey,节约办税成本超百万元。“税务系统与地方平台数据直连互通,涵盖工商设立登记、公安印章刻制、税务初次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社保开户与公积金开户,我们可是全国头一家。”成红梅的语气颇为自豪。

“相较于地理概念、行政区划,我更愿意把蚌埠片区看做一块试验田。”在蚌埠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蒋纹的理解里,自己的身份并非行政工作人员,而是更像培育良种的“庄稼人”——在开放的氛围中,以务实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培育创新的机制体制、灵活的贸易规则。自己所负的责任,是引导、嫁接、观察、筛选。等到种子成熟,就从试验田撒播到广袤大地。

蚌埠港是蚌埠货物通江达海的基础

育良种,蚌埠片区首先瞄准的是制度创新。这块19.91平方公里的土地没有辜负众望。一年来,创新从星火到燎原,屡屡创造惊喜——优化上报创新事项18项。经初步评审认为,“企业开办涉税业务‘一网集成’”、“禁塑”背景下生物降解材料推广应用新探索、“五长五联”机制深化林长制改革、经常项目单证审核“白名单+自律监管”模式、个性化保险服务保障企业高风险研发、“四个体系”助推薄膜光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等6个创新事项在全省具有创新价值和意义。

以“跨境结算白名单企业”为例,管委会在对片区内开展跨境业务的企业进行摸排、筛选和评估后,首批16家运营良好、守法自律、内控完善的企业被纳入“跨境结算白名单”。名单内企业只需提交一次证明材料,即可享受便利化的跨境结算。不仅方便,更有效降低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抢得先机。“我们与LG公司有业务往来,每月都涉及到索赔款事项。以前要两个月才能入账。进入‘白名单’后只需一到两天就能收款。”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经理任敏直观地展示了前后的变化。

新模式实施半年来,银行已为“白名单”内企业办理优化经常项目单证审核业务超过1000笔,金额超1.5亿美元。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市进出口额达18.8亿美元,同比增长6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

从点到面:

以冲刺的劲头开拓

今年5月10日,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随后,在同一地举办的“2021上海·金华周”活动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葛锐代表蚌埠市政府与金华市政府签订友好城市合作框架协议,还“反客为主”向所有来宾推介蚌埠;卞家涛则作为蚌埠片区代表,与浙江金义片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跨境电商联动发展合作,并以产业互补、创新协同、贸易合作、人员交流为主要方向,推动“区区联动、创新联动、产业联动、贸易联动、品牌联动、人才联动、金融联动”式发展。

从淮河岸边出发,谋取合作与共赢的步伐从未停歇。一年来,蚌埠市与上海临港新区签订合作协议;与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合作,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北分中心在蚌揭牌;与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合作,就加入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达成共识;并与合肥片区、芜湖片区在协同发展上形成日常沟通与协调。

“发展绝不是自个儿闷头朝前奔。”横向、纵向比较了全国自贸试验区,卞家涛得出结论:从理念和思想上主动融入长三角,进而向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冀经济带延伸——以蚌埠为原点,近处和远方都有无限机遇和可能。

眼光向外,走出去;发展重内,连起来。

操持着“双基”产业的龙头企业,丰原集团副总经理陈礼平这个国庆节也没休息。此前,全球首条聚乳酸全产业链建成投产,全面打通了以玉米—葡萄糖—L-乳酸—丙交酯—聚乳酸—下游应用材料为主线的全链条生产工艺。“计划‘十四五’末,在匈牙利布局50万吨/年聚乳酸项目,南美布局500万吨/年聚乳酸项目。输出核心技术和成套生物设备,带动国际产能合作。”陈礼平铺开地图,目光落在大洋彼岸。

“豪横”的底气不仅因为掌握了核心技术,更源于大获成功的实践。去年底,丰原集团的拳头产品——生物基新材料制品被作为“禁塑”长效机制试点的物质保障,纳入了市政府优先采购目录。通过政策引导,越来越多的快递物流企业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替代塑料包装。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语境中,生物可降解产品叫好又叫座,产业未来一片辉煌。而“禁塑”背景下生物降解材料推广应用新探索也因此被商务部认定在全国范围具有创新价值。

“开拓创新的关键点之一,是深耕本土的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乘风破浪。”在蒋纹看来,发展上扬长避短,紧扣蚌埠特色;规划上更要鼓励支持蚌埠企业开展国际合作,融入全球创新、发展网络。

在蚌埠片区高新区块,从美国漂洋过海而来的康宁药用玻璃管项目于9月3日试生产。这是蚌埠市引进的首家世界500强工业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也是康宁在亚洲的首个同类型项目。3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6000万美元,填补了药用玻璃产业空白。在禹会区块,安徽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台设备进场后一个月,就实现了基本量产,年销售额可达40亿元——两个项目相互呼应,成为硅基新材料产业链的关键补链之项。

而在相隔不远的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8.5代TFT-LCD玻璃基板、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铜铟镓硒发电玻璃、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等前沿技术陆续被“解锁”;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特种玻璃及应用材料等三个产业板块齐头并进,116家规上企业年产值接近270亿元。生物基产业方面,则集聚了丰原集团、中粮生物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5家。

由此,硅基“三链一群”、生物基“四聚一素”产业发展体系在片区初步形成。《实施方案》中的“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百亿龙头企业”“千亿集群项目”日益清晰。

路子,走对了!

一路向前:

高歌而行

不久前召开的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上,蚌埠作为皖北“一核多点”的“核心”被赋予厚望,在新发展版图上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迎来高光时刻。

“‘打造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写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中,非常明确。事关蚌埠乃至皖北发展,肩上担子很重,但心中充满力量。”有了这一年的基础,卞家涛的底气更足:“蚌埠本就拥有交通、贸易、科研的综合优势,眼下又在加速建设、优化民用机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路网和出海航道,打开通江达海的对外开放全新格局。皖北打造高质量现代化的‘一极四区’,正好乘势而上!”

片区内,招商中心已建成并投入运营,自贸大厦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数字化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完工,建成标准化厂房约175万平方米,高标准建设的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自贸试验区支行等4家金融机构已挂牌营业,中国建设银行、长安保险等5家金融机构完成分支机构选址,总规模200亿元的中建材(安徽)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获批设立,金融要素集聚,为企业发展争取到源头活水;蚌埠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成立,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驻蚌埠片区工作站挂牌,全省首个金融纠纷在线调解工作室建立,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壮实了企业前行的底气。

完善的要素保障之外,市政府又送来一大利好:赋予蚌埠片区151项市区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涉及行政权力事项139项、公共服务事项12项。此前,蚌埠片区已承接落实了省赋权自贸试验区212项特别清单。

“确保配套事权应放尽放,更加便捷高效服务片区市场主体。”负责该项工作的龙子湖区副区长崔世华用“双手迎接的大礼包”来形容赋权清单。为此,片区全面梳理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配套落实公共服务事项,做到全周期均可在片区范围内办结,将企业经济社会成本一降再降。

发展是硬道理,企业自然会用脚投票。在蚌埠片区现有的2249家企业中,挂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有1111家,增长率97.6%;签约入驻项目76个,协议引资额640.82亿元。

以梦为马,高歌而行。走过起步的一年,蚌埠片区紧盯既定目标迈开大步,全方位进入加速阶段。握紧拳、绷住劲,誓要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争一流,创品牌。

而身后,还凝聚着330万家乡亲人、皖北六市父老乡亲的殷殷目光:“加油朝前奔!干出个样儿来!”

(照片由蚌埠片区管委会提供)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