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之源。”在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无数优秀的江淮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在安徽这块红色沃土上,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安徽篇章。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优势。鸦片战争后政党林立,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换开出的救国救民的“药方”,这些“药方”涵盖了古今中外的思想理论、思潮观点,但无一例外的均告失败。唯有中国共产党选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到了拯救中国命运的真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二十世纪初,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众多进步书刊如《新青年》《湘江评论》《新潮》《每周评论》以及鲁迅、郭沫若等人的著作,通过各种渠道传入安徽,马克思主义在安徽传播。安庆、芜湖、皖西山区先后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马氏研究会”“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和“社会科学研究会”等众多组织,使一批年轻知识分子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青年知识分子先后创办了多所工人夜校、商业夜校、工读学校,马克思主义第一次走进了工人和市民的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安徽人民的思想政治觉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安徽人陈独秀和河北人李大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3年冬,安徽籍共产党人柯庆施受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指派,从上海到安庆开展建党活动,成立了安徽第一个城市支部——中共安庆支部;在上海等地求学的薛卓汉、曹蕴真、徐梦周等人放寒假回到家乡寿县,在小甸集小学成立了安徽最早的农村支部——中共小甸集特别支部。此后,安徽各地的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此后,安徽各地的革命斗争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理论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信仰纯粹,行动上才能自觉。中国共产党在坚守马列主义真理中,绝不教条的照搬照抄,而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选择并坚持马列主义真理,才使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思想武器,从而不迷向、不迷失,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不断前进。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揭示的就是坚守初心的艰难性和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勇敢担负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并在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中成长为民族复兴伟业的主心骨。在实现民族复兴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历程中,安徽共产党人秉承初心和使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组建工农红军,实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安徽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创始地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模范区域。抗日战争时期,安徽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进行华中抗战的指挥中心和大江南北抗战的重要战场。解放战争时期,安徽成为国共两党战略决战的重要战场,安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付出巨大牺牲。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是解放初期治理淮河工程的核心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华中和中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实践证明,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担当使命,为了人民、为了民族不懈奋斗,才使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形成强大向心力、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优势。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气质和品格,它深刻影响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安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以“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睿智和气度,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创造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的同时,孕育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伟大精神。主要有大别山精神、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渡江精神、王家坝精神、小岗精神、淠史杭精神等。安徽的红色精神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永远传承的红色基因。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与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不懈斗争的历史,就是在斗争中锤炼钢铁意志、升华民族精神的历程。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情怀优势。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共产党人人格力量的重要支点,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对党忠诚是党章对共产党员政治品格和行为操守的规定,也是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优秀道德品质的真实写照;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真挚人民情怀的鲜明体现。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安徽怀宁人陈延年、陈乔年,为了理想和信仰,秉承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他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当同志们与陈乔年告别时,他鼓励大家为革命保重身体,将来出狱后继续为党工作。他还乐观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在临刑前一小时,他给爱人写下亲笔信:“复苏爱妻:我为革命死了,你不要悲哀,不要难过,应抚养爱生,以继予志。”又从容挥毫写下诗句:“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君子自风流。”中共长淮特委书记朱务平被捕后,审讯时,敌人明白地对他说:“你的路只有两条,牢是没有你坐的,是死是活可以自己选择。你们长淮一带的党组织彻底垮了,党员捕光了,只要你把组织情况交出来就行了。”朱务平宁死不屈,斩钉截铁地说:“共产党员是杀不尽、斩不绝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无产阶级。”最后慷慨就义。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生动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情怀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政党都不能没有精神,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国家、民族、政党才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屹立不倒、不断走向辉煌。伟大建党精神永远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业。(完)
作者单位:蚌埠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