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张婷婷
加快补齐医疗卫生服务短板一直以来都是我市的重点工作之一。去年10月起,沪蚌两地医疗卫生领域院院合作正式启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我市多家公立医院搭乘长三角“东风”,紧密对接上海优质医疗资源,补短板、强弱项、上台阶,合作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健康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不出远门看名医
契合百姓就医新期待
“站起来了!真要好好谢谢李教授!”上个月,饱受双侧膝关节炎折磨的魏大娘将一面感谢锦旗和一双亲手制作的棉鞋送到了市一院骨科执行主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李国东教授的手中。她紧紧拉着李医生的手,感谢上海专家让她重新开始了新生活。
重病患者最担心的莫过于四处奔波求医。73岁的李大爷因患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多年前曾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均建议外科开胸换瓣手术。家属因担心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一直拒绝外科手术。
“老爷子年纪大了,如果去外地手术,住院复查都比较困难。幸好蚌埠来了上海的心内科专家,不用出远门就能看名医,看病方便多了。”近年来,李大爷不适症状愈加严重,亟待手术治疗。结合患者及其家人的手术意愿,上海十院心胸外科臧旺福教授团队与市二院心内科团队联手合作,成功完成我市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让患者免受“开胸之苦”,重获“心”生。
“短短两年的时间,父亲被恶性肿瘤折磨得痛苦万分。为缓解病痛,手术、放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都尝试了,还是不能阻止平滑肌肉瘤的生长。很多医生说肿瘤很可能已经浸润了其他器官,拒绝为他使用消融针,可父亲实在是太痛苦了。不过幸好等来了余松远教授。”赵先生的女儿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超声介入科余教授为父亲制订了分期治疗的个体化分期消融方案。三个月后,父亲身体已经在慢慢地恢复了:体重稍微上升了,面部出现了一丝红润,精神状态改善了。
……
长三角医疗一体化让治病救人,有力度更有温度。一年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徐亚伟、李国东、徐辉雄、程忠平、贺石生、姚旭东、顾军、臧旺福等医疗界“大咖”纷纷奔赴蚌埠,定期坐诊,释疑解惑,帮助患者摆脱病痛折磨,高质量的诊疗服务让百姓赞不绝口。
借智借脑
构建“一家人”合作模式
按照市委市政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我市各级医疗机构主动行动,积极响应,努力把政策资源转化为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人才培养、技术升级的“硬件”接轨,延伸到构建管理、文化、理念的“软件”工程,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首批合作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眼科、心血管内科等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我市与上海十院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又签约共建了中医科、心胸外科、超声科等5个学科和6个亚学科,新挂牌2个名医工作室。目前,双方共有28个共建学科和9个名医工作室,区域影响力逐步扩大。
一体化合作期间,上海十院选派了三名高水平执行院长派驻市一、二、三院,做好“加减乘除”,帮助提高医教研水平、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人才队伍、改善服务质量,推动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一大批名医、专家、博士开启院院科室间的深度合作,培养了一批临床技术骨干,为各学科队伍注入了积极向上、不断创新的新鲜活力。通过“柔性引才”请进来,我市合作医疗机构引进了带不走的技术、培养了带不走的人才,也融入了带不走的真情,合作成效逐步显现。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及前沿医疗技术的应用,市属公立医院合作科室的疑难重症治疗能力、关键技术承接能力和科研创新突破能力不断提升。一年来,市一、二、三院门急诊人次同比上升33.91%,三四类手术量同比上升36.84%,业务收入同比上升20.93%。蚌埠患者外出就诊率不断下降。前九个月全市享受医保待遇跨省就医住院患者1.4393万人,仅占全市享受医保待遇出院人次的3.9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31个百分点。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紧跟时代步伐,紧抓发展机遇,吸引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来蚌集聚,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能级加速提升,为守护百姓健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