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建设中心城市要大力培育精神沃土

2019-02-18 13:47   

□方文

  2018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淮河流域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两个中心”城市,这是蚌埠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清晰,方向明确,一个崭新的新时代展现在全市人民的面前。

  一个中心城市,是在一定区域内有主导功能、有辐射带动能力、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它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对整个区域的发展有示范和带动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蚌埠要建设成为中心城市,经济是硬指标,环境是软指标。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无疑应该是中心城市的标配,同时更会助力其经济发展。城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城市是人的聚集地,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环境,间接影响着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并决定着城市的品位。蚌埠要建设中心城市,必须要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而这一切从根本上说与市民的道德修养密不可分,因为建设中心城市的主力军是全体市民。作为蚌埠市民,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工作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我们的道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甚至影响着这个城市的文明与品位,比如说善良、诚信,比如说规矩、敬业。你无法想象一个市民公共意识缺失、道德水准低下的城市会环境优良,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会感受到强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2年前,也就是2007年11月3日,蚌埠市委、市政府发布了蚌埠城市精神主题词,即“禹风厚德,孕沙成珠,务实开放,创业争先”。蚌埠城市精神主题词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挖掘传统、融合现代、整合蚌埠历史和地方特色之后的高度凝练。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市民的举止风貌是城市精神的鲜活体现。“禹风厚德”,既是对大禹治水恩泽天下、公而忘私、敬业奉献精神的赞扬,也是对受大禹精神熏陶的蚌埠人精神和情怀的引导。“厚德”就是不断培育和养成高尚的品德,人有品德,城市才有品位;人有道德,城市才有文明。

  那么,在建设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我们用什么样的文化来与时俱进地丰富城市精神内涵?用什么样的文化来提升市民的道德素养?用什么样的文化来滋养我们的心灵沃土,从而打造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为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这值得我们每个蚌埠人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淮河文化广场  记者 刘晨 摄

  一个强大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深邃,凝聚了先哲圣贤们优秀的、具有永恒普世价值的思想智慧,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代代相传。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谁没听过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有谁不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与人民大众的政治、社会以及伦理生活密切相连的,它所蕴含的讲求仁爱、重视民本、坚守诚信、崇尚正义、追求大同、天人合一等重要思想,是中华民族丰富而独特的精神元素,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主流价值观是同步的。因此毫无疑问,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丰富我们的城市精神内涵,来提升市民的道德素养,来滋养我们心灵的沃土,这是不二的选择。

  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选择什么样的切入点和形式让它以适应蚌埠人民需要的方式走入寻常百姓家,落入普通大众的心灵,并成为他们日常的自觉,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道德素养,优化社会环境,这需要我们用心选择。

  几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犹如一棵参天大树,傲立在神州大地。近一个世纪以来,纵然遭受狂风肆虐,但依然岿然不倒,并重新枝繁叶茂,它的根基就是“孝善”文化。

  “仁者爱人”,“爱必存善”,“百善孝为先”,这都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理念。善,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内容包括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立足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无一不以“善”为底,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孝,是中国人数千年来都自觉遵守的。孝其实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力量,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孝的核心是养老敬老,本质是亲情回报,功能是提升人的道德水平。中华民族信奉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全世界也只有中华民族把孝道上升为《孝经》,成为整个民族文化的根基。孝不仅仅是关系到一家一门的事情,中国人讲“对家行孝”,更弘扬“对国尽忠”;当忠孝不能两全时,精忠报国是无数仁人志士坚定的选择。古代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选拔干部的标准是“举孝廉”,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我们现在选拔官员的标准也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孝的意义和作用放大,把个人的修为与社会和国家紧密相连,这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文化。

有孝善的心,才有温暖的人;有温暖的人,才有温暖的城;一座温暖的城,才会成为有凝聚力的城市,才会成为中心,并持续发展,欣欣向荣。

  因此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孝善文化为切入点,以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坚持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孝善成为市民日常的行为准则,并使之蔚然成风,这是社会进步的需求,是城市建设的需求。

  我市在这方面早有探索。2016年4月,为配合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市文明委在全市开展了“诚信蚌埠·孝善珠城”系列活动,主题宣传、典型带动、载体创新,一系列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举措和担当全面展开。这对于强化市民的价值认同,涵养市民的道德素质,塑造城市精神灵魂,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持续开展此类活动,培养好人之城根基,提高城市美誉度,这样的活动需要常态化,这样的理念需要持续灌输。

  首先要根据各类人群的特点进行传播。在我市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当中,应有要求地开展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工程,特别是让孩子接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从小树立规矩意识,打下孝善文化烙痕。

  在小学高年级直至高中生当中,有计划地开展《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和其他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让中华文化血脉融入青少年的成长岁月。

  蚌埠市有数所高校,高校学生也应该是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生力军。学习传统文化,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吃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种树人,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找到动力,并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为中华文化之美骄傲,成为爱国爱家的青年,成为家园建设的蓬勃力量。

  党校是干部教育主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党校课堂已经成为必须。要将“孝善”文化纳入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道德教育的培训中去,因为“孝善”是成为一个好人的基础品质,做事必先做人,做好官必先做好人。

  其次是注重通过民俗节日来弘扬孝善文化。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是中国人的四大隆重节日。春节阖家团聚,清明追思先人,端午纪念屈原,中秋思故乡念亲人。每一个节日都有丰富的内涵,每一个节日都是孕孝善在其中。这些节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形式或许有变化,但情怀丝毫未变。比如以前的中国是农业社会,我们以冬温夏清、昏定晨省作为表达孝道的方式;而现在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我们以常回家看看作为表达孝道的方式,以路再远、车再堵,春节也要和家人团聚为表达孝亲的方式。这些节日,涉及到每家每户,从幼童至老者,因此这是培育亲情、传播孝善文化的最好契机。

  在全社会营造氛围,组织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孝善美德为主题的各种活动。比如摄影活动、小视频制作比赛、演讲比赛;在包括公交车站、银行、商场、广场、公园、公交车、小区等人流汇集处悬挂关于传统文化的公益广告、孝善的名篇名句等;倡导把孝善故事做成卡通片播放,做成城市雕塑等广为宣传。还可以组织孝善文化宣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把孝善文化带入基层,送到市民身边。

  大力宣传蚌埠好人,发挥先进人物的带动作用。我市有很多孝善大爱的优秀代表,如平民慈善家李玉兰,年近古稀依然坚持初心;老兵欧兴田守墓三十载,让无数国人感动,是网民敬仰的十大草根英雄;普通商户兰如侠,千辛万苦挣下的血汗钱不为享受而用来资助30多名“春蕾女童”重新背上书包……

  大爱之举感天动地,凡人善举同样温暖人心。“蚌埠好人”自2014年1月开评以来,每月评选一次,截至目前,已有559位市民获此殊荣,他们中有助人为乐者、有见义勇为者、有诚实守信者、有敬业奉献者、有孝老爱亲者,每一个人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我市还开展过“十大孝星”、“十大孝心少年”、“最美家庭”等树立先进典型的活动。这些都是城市真善美氛围的营造,都是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价值导向。

  山美水美人更美,天新地新景更新。实现新的目标,靠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坚持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路径,做优人文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这是对建设中心城市的强劲助力。全市人民坚守淳朴诚信的孝善传统,发扬赶超跨越,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美丽蚌埠一定能够早日建设成为“两个中心”城市。


18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