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
“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下好创新先手棋,促进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不久前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市科协充分发挥组织学科齐全、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聚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以实际行动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
科技工作者既是创新主力军,也是科协服务对象。为了摸清科研中的难点、痛点,市科协工作人员深入车间一线、田间地头,面对面了解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和想法。特别是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招才引智,实现人才与企业的精准对接。据统计,今年服务海外人才、海归科技工作者频率创下历史新高。在市科协的推荐下,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冲荣获第二届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章,怀远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孙守旗被评为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经济强的创新安徽”,市科协在积极申报“科创安徽”试点城市的同时,全力助推我市科技经济高度融合——一方面,汇聚全国、省级学会的优势资源,紧扣硅基产业提质增效的主题,承担中国科协“促进安徽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及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发展项目”,筹建国家级硅基新材料产业联盟;另一方面,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调研摸排50余家企业技术需求,组织专家现场服务和指导。
“一头连着专家学者,一头连着企业需求。”市科协主席董天放介绍,依托34家省、市学会专家工作站,市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与企业精准对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成果转化8项,技术诊断31项,项目对接21项,提供科技咨询202次。
科技创新,需要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做基础。市科协聚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馆为阵地提升科普水平。今年五一小长假,市科技馆新建的VR展厅开放,引进虚拟滑雪、人体剖析、月球之旅等系列展品,立刻成为市民争相前往的打卡地,三个月的时间累计接待观众7万余人次。与此同时,流动科普大篷车深入学校、社区、军营、机关和村镇,开展科普讲座、科普实验,还围绕种植养殖、膳食营养、心理健康、科学用药等生活科普,把科学的种子潜移默化种在群众心田。据省科协反馈,2020年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0.5%,实现历史性突破,科普大篷车团队也获得中国科协“普惠之星”称号。
聚力服务党和政府决策,市科协组织所属44家市级学会围绕防灾减灾、智慧医院、智慧学校、社区养老等领域,收集整理《推进我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有关建议》等10余条建言献策呈报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并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推动决策咨询成果转化。
“未来还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工程、人才培育汇聚工程。”董天放告诉记者,要走好赶考路、奋斗新征程,就必须从“点对点”服务向“面对面”服务拓展,力争明年全年服务企业项目10个以上,同时促使更多创业项目、创新人才落户蚌埠,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智力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