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怀远县双桥集镇杨集村垃圾分类很“走心”

2021-12-22 08:08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年福烨 文/图

“牛奶盒是可回收垃圾,剩饭剩菜是易腐垃圾,杀虫剂是有害垃圾……”自从今年5月村里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后,杨集村村民陈中军就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按照要求把家里的垃圾分好装入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

“开始还分不好,现在分的可准了。”见到陈中军时,正是中午,记者看到他正拎着垃圾桶往外走。“老陈,去哪?”“倒垃圾啊!”陈中军指着离家100米远的垃圾分类池。

“滴!”随着陈中军在地埋式垃圾分类智能收集站的操作台上刷上了村里给每一位村民配发的智能投放卡,垃圾分类池的盖子被缓缓打开,陈中军把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倒入对应的垃圾池中。

“现在有了垃圾分类,俺们也不像过去那样随手扔了。”陈中军说。

地埋式垃圾分类智能收集站。

记者在地埋式垃圾分类智能收集站看到,这座收集站有四个不同的地埋式垃圾分类池,分别对应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和有害垃圾,每个垃圾池的容量是200升,现场几乎闻不到异味。操作台上明确了每日的垃圾投放时间,分别是早上7点到8点半,中午11点到13点,下午5点到6点半。

与此同时,在杨集村为民服务中心,村党总支书记王军正通过后台监控查看当日的村民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这里能看到村民垃圾分得是否精准,还能查到每户垃圾投放量是多少?”王军说。

垃圾分类在“指尖”,提升文明“在心间”。今年杨集对中心村280户居民实行垃圾分类试点,每户配发了四个不用颜色的垃圾桶对应不同的垃圾,还配发了智能投放卡,离垃圾分类智能收集站300米以外的住户,每天由保洁员上门取垃圾,然后再进行二次投放,离得近的群众自己动手投放垃圾。

“垃圾分类,我们给每户规定了每日投放垃圾量在5公斤。足以满足6口之家的需求。”王军说,以此来减少铺张浪费的情况出现,通过近半年的试点,中心村垃圾产生量相比过去减少了三分之一。

垃圾分类是个新鲜事物,在农村更是如此。在王军看来,分类投放习惯的养成是关键。“对试点村民进行了多次的培训,而且我们还实行了积分制,谁投放的量少,谁投放的精准,谁就能得到积分奖励。”王军说。

分出来的垃圾怎么处理?在杨集村,他们各自都有了用处。可再生资源利用270余吨、用于发电垃圾310余吨,半年时间全村可回收垃圾销售收入达到20余万元。“没想到这垃圾还能卖这么多钱。真是别人说的那样,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王军乐呵了。

“垃圾分类,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绿色环保了。”村民们都说,人人都出一分力,每一个人都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也就养成了一种文明自觉。

如今,倡导垃圾分类、共享绿色生活的理念正如一股股清泉,渗透到杨集村居民生活的每一处,低碳、环保、绿色生活在这里蔚然成风。

27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