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九三学社蚌埠市委—— 紧抓甬蚌“牵手”机遇 增强产业“造血”能力

2022-01-10 07:42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景

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宁波市对口帮扶蚌埠市,这为我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

消息一出,市民奔走相告,激动和期待之情溢于言表。甬蚌“牵手”,会给蚌埠发展注入什么样的新鲜血液?两座城市中,一座是长三角都市群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中国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制造业中心城市,一座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支持打造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宁波的创新“基因”会给蚌埠带来借鉴和助力吗?

热议之余,更需要冷静分析、深入思考。为此,九三学社蚌埠市委经过认真调研走访,撰写了《关于深化与宁波结对帮扶 推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出要在合作帮扶工作中增强我市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形成输出方有推力、接收方有拉力的良性互动格局,助力“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

“建立‘多层对接’体系,蚌埠各县(区)分别与宁波对应的县(区)实行‘1+1’结对共建,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联系沟通,建立激励考核机制,通过对口合作如每年定期举办会展、研讨交流、人才招引等合作共建活动,形成全方位贴近、多层次对接的援建体系。”提案中指出,在两城结对中,应以产业共建为核心,围绕两市重点新兴产业如光伏、生物、新材料、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医疗健康、数字经济、智能物流等领域,建立产业联动平台,形成“前店后厂”“总部研发+生产基地”等新型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和招商运营模式,推动两地产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为我市引入、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强化“造血”功能。通过企业、项目、团队的纽带作用,让市场化的宁波速度、宁波标准、宁波质量、宁波效益、宁波精神、宁波经验在我市落地生根。

在助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提案建议,对产业招商的时序、平台搭建、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突出产业链招商,两地可联合举办招商推广会,重点聚焦行业龙头企业以及高科技高附加值、创新型技术型项目,保证产业共建的质量和生命力。同时,精准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以“龙头企业”招“配套企业”,“配套企业”引“龙头企业”的互动发展局面,有效推进产业集群化。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成本优势,积极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努力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在合作模式上不断创新,才能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提案中建议,可采用合作兴办开发园区、发展“飞地”经济等多种合作模式,构建产业转移方和承接方利益协调共享机制。结合宁波产业发展受到土地、空间、人口、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两地可建立“宁波总部+蚌埠基地”“宁波研发+蚌埠孵化”“宁波创新+蚌埠产业化”等产业合作新模式,形成双赢局面。支持合作试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先行先试,为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提供示范。强化与宁波自贸区联动发展,汲取宁波自贸区在跨港协作、金融开放、科技创新、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形成更多、更具影响力的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可复制可推广制度。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加快人才集聚是两城结对中的题中之意。“充分利用甬蚌两市科教资源禀赋突出、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进一步夯实创新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在实现互通区域人才上下功夫,加强众创空间合作和特色小镇建设,加速创新人才聚集,积极培育全方位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提案中还建议,加强民企与政府的产研创新合作。宁波走在科技创新前列的是民营企业,要发挥民营企业在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蚌埠企业应加强与宁波民企创新合作,利用宁波的网上技术市场,作为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的科技服务平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两市之间协同创新水平,构筑创新合作长效机制。(完)

113

蚌埠新闻网记者 李景

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宁波市对口帮扶蚌埠市,这为我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

消息一出,市民奔走相告,激动和期待之情溢于言表。甬蚌“牵手”,会给蚌埠发展注入什么样的新鲜血液?两座城市中,一座是长三角都市群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中国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制造业中心城市,一座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支持打造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宁波的创新“基因”会给蚌埠带来借鉴和助力吗?

热议之余,更需要冷静分析、深入思考。为此,九三学社蚌埠市委经过认真调研走访,撰写了《关于深化与宁波结对帮扶 推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出要在合作帮扶工作中增强我市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形成输出方有推力、接收方有拉力的良性互动格局,助力“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

“建立‘多层对接’体系,蚌埠各县(区)分别与宁波对应的县(区)实行‘1+1’结对共建,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联系沟通,建立激励考核机制,通过对口合作如每年定期举办会展、研讨交流、人才招引等合作共建活动,形成全方位贴近、多层次对接的援建体系。”提案中指出,在两城结对中,应以产业共建为核心,围绕两市重点新兴产业如光伏、生物、新材料、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医疗健康、数字经济、智能物流等领域,建立产业联动平台,形成“前店后厂”“总部研发+生产基地”等新型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和招商运营模式,推动两地产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为我市引入、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强化“造血”功能。通过企业、项目、团队的纽带作用,让市场化的宁波速度、宁波标准、宁波质量、宁波效益、宁波精神、宁波经验在我市落地生根。

在助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提案建议,对产业招商的时序、平台搭建、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突出产业链招商,两地可联合举办招商推广会,重点聚焦行业龙头企业以及高科技高附加值、创新型技术型项目,保证产业共建的质量和生命力。同时,精准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以“龙头企业”招“配套企业”,“配套企业”引“龙头企业”的互动发展局面,有效推进产业集群化。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成本优势,积极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努力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在合作模式上不断创新,才能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提案中建议,可采用合作兴办开发园区、发展“飞地”经济等多种合作模式,构建产业转移方和承接方利益协调共享机制。结合宁波产业发展受到土地、空间、人口、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两地可建立“宁波总部+蚌埠基地”“宁波研发+蚌埠孵化”“宁波创新+蚌埠产业化”等产业合作新模式,形成双赢局面。支持合作试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先行先试,为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提供示范。强化与宁波自贸区联动发展,汲取宁波自贸区在跨港协作、金融开放、科技创新、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形成更多、更具影响力的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可复制可推广制度。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加快人才集聚是两城结对中的题中之意。“充分利用甬蚌两市科教资源禀赋突出、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进一步夯实创新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在实现互通区域人才上下功夫,加强众创空间合作和特色小镇建设,加速创新人才聚集,积极培育全方位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提案中还建议,加强民企与政府的产研创新合作。宁波走在科技创新前列的是民营企业,要发挥民营企业在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蚌埠企业应加强与宁波民企创新合作,利用宁波的网上技术市场,作为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的科技服务平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两市之间协同创新水平,构筑创新合作长效机制。(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