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
说起韩秀,同事都会给出“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评价。有人说,好像什么事情都难不倒她,她也永远不服输。然而,在韩秀自己看来,哪有钢筋铁骨,还不是职责使然。坚守与眼泪,才是矛盾的真实。
美丽乡村的双桥集经验
赵圩村位于双桥集镇东部,2019年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几天前,记者来这里采访时,村子的中心广场上热热闹闹。文化长廊里有人在唠家常,旁边的体育器材几乎满员。再往前的儿童区,几个娃娃从滑梯上快乐地呼啸而下,笑声引得水塘里优哉游哉的大白鹅直伸着脖子张望。
“你要是晚上来,跳广场舞的才叫热闹。再过几个月还有篮球比赛,十里八乡的都来。”今年60岁的赵立在村里住了一辈子。提起村子的变化,他有一肚子话要说。“你要是早几年来,俺村可没这么利亮。那真叫房屋破烂、道路泥泞,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赵立告诉记者,当时有点门路的村民都想办法往外搬,留守村子的也是一肚子怨言。
改变从美丽乡村建设开始,而这也是韩秀抓得最紧的工作。“都说拆迁是‘天下第一难’,建设中光赵圩村就拆迁36户村民46间房屋。再加上旱改厕、清猪圈,改变多少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难度可想而知。您靠的是什么?”
“靠我不怕吃苦,愿意干活。”面对记者的问题,韩秀自信地回答:2016年,她甫一来到双桥集镇任党委副书记,领到的任务就是美丽乡村建设。刚从县纪委转岗,美丽乡村建设又涉及千家万户,遇到的不理解、风凉话数都数不清。“要想群众理解你支持你,你得能干。”韩秀的想法从来都很简单:要干好,就得扑倒身子沉下心来。那时候,笔记本、运动鞋是她的标配——村里每个角落都走遍,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在笔记本上记下来,能解决的问题现场就处理,哪个岗位人手不够她二话不说就顶上。
“话不多说领着头干。要说干活真是个好把式,哪样都拿得起来。”这是村民们的一致评价。到了赵圩村,已是双桥集镇第11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对韩秀而言早已轻车熟路。尽管如此,她依然事事亲力亲为。“自己光动嘴皮子,让别人干活,不是我的风格。”韩秀说,建设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村干部经常一干一个通宵。“我自己在边上看着,那像什么话!”
不光带头干,韩秀还特别注意细节——要不要在大树下设凉椅、在哪种树在哪架桥、如何保留村里的特色,是她跟村民们无数次拉家常“拉”出来的。“群众都参与,工作就好干,效果也满意。”就这样,在韩秀的带领下,几年间双桥集镇高标准规划建设16个省级美丽乡村,其中小街村和双桥村2019年入选全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古阳村当年获“全国生态文明村”称号。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光跑古阳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韩秀就磨烂了两双运动鞋的鞋底。
铁面无私的韩书记,也有落泪时
要说工作,韩秀绝对是铁面无私。她挂在嘴上一句话就是:“不论官大官小,当官别想发财,发财别想当官。”特别是对村里的企业,她常常叮嘱客商:“要是有干部吃拿卡要,你们就来找我反映!我才不管他什么来头,多大本事!”大家都说,韩书记好像从来没怕过。
其实,韩秀不是没怕过。她刚到双桥集镇没多久,午收时麦田里有农户焚烧秸秆,差点酿成火灾,她得到消息就跟同事往现场奔。到了地方一看,烟雾遮天蔽日,十来号人往田里一散彼此只听声不见人。“那一刻我又害怕又后悔,万一有人出事了怎么办?我怎么跟人家的父母妻儿交代?我是不是太鲁莽了?是不是眼里只有工作没有人情味了?趁着没人看见,我大哭了一场,反正出去就说是烟熏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韩秀眼眶再次泛红:“我极少在工作中流露感情,但那一刻的确觉得无法承受。”
哭过之后,韩秀擦干眼泪又投入工作。凭着一股韧劲,双桥集镇13.8万亩农田中,有13.5万亩完成了高标准改造,建成省级蔬菜标准园2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9个;特别是她主导采取“1+18模式”发展金银花种植,综合实现本地就业8000人次,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由此,双桥集镇也走上了致富之路:截至2020年底,双桥集镇实现全镇1092名贫困妇女稳定脱贫,1222户贫困户高质量脱贫;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1.27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将近64万元,还有两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去年,双桥集镇党委被评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韩秀也连续获得全省、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到了双桥集镇我哭过两次,还有一次是被儿子惹哭的。”采访的最后,韩秀向记者眨眨眼,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孩子快五岁的时候,问我周末能不能陪他过生日。我说,行。后来想想补充了一句:万一有急事妈妈要加班,你也要理解。没想到孩子叹了一口气,说,唉,理解,你老是忙。那一声叹气,我觉得太对不起孩子了,眼泪止不住地淌。后来,我把手头的事都放下来,陪了孩子一整天。”说到这里,韩秀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我想到一个办法,带着孩子去加班。我忙我的事,孩子找别的小朋友玩。现在他可会照顾自己,在镇政府摸得比我都熟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