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造城市合作典范,蚌埠一定行!

2022-04-08 08:39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赵丽娜

两周前,《解放日报》长三角版面重磅推出甬蚌合作专版,其中题为《珠城甬城结对,期盼擦出新火花》的头条稿件出自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周慧之手。作为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博士教学科研工作者,作为在蚌埠生活近二十年的异乡人,蚌埠与宁波结对合作,在周慧看来,是两座城市携手共同发展的难得机遇,更让她对这座她生活的城市、她热爱的“第二故乡”变得更加美好充满期待。

为‘第二故乡’鼓与呼是我的使命

●从小,蚌埠就是心目中的大城市。选择她,爱护她,

助力她

由于疫情原因,周慧老师所在的安徽财经大学暂时不对外开放,采访便约到市民广场。地点是周老师所选,“春日,我们在美丽的城市广场走一走、聊一聊。”一见面,周慧就说,蚌埠真的是越来越美丽了,很高兴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

原来是异乡人。为什么对蚌埠与宁波的合作如此感兴趣?并且积极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为宣传蚌埠、宣传甬蚌合作助力呢?

“蚌埠在我心目中很强大,小时候的印记太深。”周慧直言,家在淮北,小的时候根本没有上海这个概念,那时候就知道蚌埠有个批发市场,什么都有,家人朋友一要买东西就会说去蚌埠,蚌埠在心目中就是大城市。上大学就毅然选择了蚌埠,本科读的是安徽财经大学,毕业后就选择留校了。后来又出去读了博士,读完还是决定回来。然后就在这里安家,全家都搬了过来一晃都快二十年了。

周慧

因为专业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城市合作正是周慧的研究范畴。之所以会对甬蚌合作话题敏感,是因为一方面研究城市发展是她的职责所在,更重要的是事关蚌埠发展的一切都会牵动她的心,在这里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早已把蚌埠当成自己的家乡,希望这座城市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她说,为“第二故乡”鼓与呼成了她的使命。

产业要先行,更要做好产城融合系统工程

●合作不是复制粘贴照搬先进,而是整合要素平台,不仅是

企业间的对接,更重要的是平台间的互助

“两座城市的牵手绝非偶然”,周慧认为,这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十年之约”,不是国家在硬生生撮合,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基础。一个是皖北珠城、铁路重镇,一个是东海明珠、海港枢纽,两地都有着悠久历史和优势区位,产业协同发展空间较大,这样的组合很难不擦出火花。

“这种结对合作,不是意味着牺牲哪一方,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赢。”周慧认为,甬蚌合作无疑会给蚌埠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宁波发展有目共睹,去年主要经济指标非常亮眼,实现了飞跃发展。进出口贸易、规上企业、招商引资的数字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而这些正是蚌埠的工业短板,甬蚌在产业协同、经济合作上大有可为。

周慧表示,这些年蚌埠的脚步慢了,是因为没有赶上转型发展的快车,蚌埠的工业基础很好,但是在传统产业结构转型的变道过程中没有抓住机会。

以产业先行撬动全面合作,此次甬蚌合作对接,两地政府已经达成共识。找到对得上的产业,能够契合城市发展轨迹、发展前景的产业,实现合作共赢。周慧建议,产业发展不求大而全,而是要围绕产业优势,可以小而精。不能盲目跟风,要做好规划,厘清我们的产业优势在哪,像玻璃新材料这样既是蚌埠的优势产业,又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就要围绕行业,延长产业链。探索共建省际产业园区,引导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开展合作,加强优势产业互动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协作。

打开两地产业版图,细看双方产业特色,不免引发合作共赢的遐想。研究城市发展多年,周慧更是对两市的产业都做了详细的比对:汽车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两地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宁波市的民营企业中龙头企业众多,工业制造业实力强劲,相信能够为蚌埠民营经济发展传经送宝。

当然,合作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的对接,更重要的是平台与平台的帮助互助。周慧认为,注重平台建设,催生的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能力,合作不是复制粘贴照搬先进,而是要整合要素平台,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搭建平台,让企业在平台上互通有无,比如建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等,对中长期的发展十分有利。

产业先行,产城融合更重要。产业发展不能只看短期成绩,更要看长期效果。城市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拥有经济指标不是目的,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产业发展要关注城市建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甬蚌合作一定要成为一个多领域多层次去联动的交流合作,政府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

打造长三角区域城市合作典范,蚌埠一定行!

●在推动文旅融合、推进产业转型、建设特色产业集群、

培育新型业态等方面广泛交流

甬城宁波珠城蚌埠,两座城市气质相似、特质鲜明,携手打造长三角区域城市合作典范,值得期待。周慧对其他领域的合作也提出自己的想法。

合作是全方位的。蚌埠的交通优势明显,日前印发的《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点名蚌埠,明确将蚌埠打造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而宁波的交通优势主要在港口方面,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多年位列全球港口城市前列,该市已提出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两地在物流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蚌埠的农产品可以利用港口城市对外贸易的优势,搭上出口的便车。

宁波与蚌埠,两座城市同样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如今,宁波围绕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推进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市品位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方面下大力气;蚌埠也正在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两地可以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新型业态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作为蚌埠的一分子,周慧对这座城市发展很有信心。她说,虽然现在蚌埠发展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但是能够感受到蚌埠市委市政府发展的迫切心情,看到全市上下谋发展的决心和行动力。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重要一极,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自去年揭牌以来,蚌埠围绕硅基、生物基、新能源产业,正深化制度创新,优化项目服务,强化企业集聚。相信,通过蚌埠的自我加压,甬蚌合作又送来的契机,双方一定可以找到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蚌埠一定能够大步走上前。

221

蚌埠新闻网记者 赵丽娜

两周前,《解放日报》长三角版面重磅推出甬蚌合作专版,其中题为《珠城甬城结对,期盼擦出新火花》的头条稿件出自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周慧之手。作为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博士教学科研工作者,作为在蚌埠生活近二十年的异乡人,蚌埠与宁波结对合作,在周慧看来,是两座城市携手共同发展的难得机遇,更让她对这座她生活的城市、她热爱的“第二故乡”变得更加美好充满期待。

为‘第二故乡’鼓与呼是我的使命

●从小,蚌埠就是心目中的大城市。选择她,爱护她,

助力她

由于疫情原因,周慧老师所在的安徽财经大学暂时不对外开放,采访便约到市民广场。地点是周老师所选,“春日,我们在美丽的城市广场走一走、聊一聊。”一见面,周慧就说,蚌埠真的是越来越美丽了,很高兴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

原来是异乡人。为什么对蚌埠与宁波的合作如此感兴趣?并且积极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为宣传蚌埠、宣传甬蚌合作助力呢?

“蚌埠在我心目中很强大,小时候的印记太深。”周慧直言,家在淮北,小的时候根本没有上海这个概念,那时候就知道蚌埠有个批发市场,什么都有,家人朋友一要买东西就会说去蚌埠,蚌埠在心目中就是大城市。上大学就毅然选择了蚌埠,本科读的是安徽财经大学,毕业后就选择留校了。后来又出去读了博士,读完还是决定回来。然后就在这里安家,全家都搬了过来一晃都快二十年了。

周慧

因为专业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城市合作正是周慧的研究范畴。之所以会对甬蚌合作话题敏感,是因为一方面研究城市发展是她的职责所在,更重要的是事关蚌埠发展的一切都会牵动她的心,在这里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早已把蚌埠当成自己的家乡,希望这座城市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她说,为“第二故乡”鼓与呼成了她的使命。

产业要先行,更要做好产城融合系统工程

●合作不是复制粘贴照搬先进,而是整合要素平台,不仅是

企业间的对接,更重要的是平台间的互助

“两座城市的牵手绝非偶然”,周慧认为,这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十年之约”,不是国家在硬生生撮合,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基础。一个是皖北珠城、铁路重镇,一个是东海明珠、海港枢纽,两地都有着悠久历史和优势区位,产业协同发展空间较大,这样的组合很难不擦出火花。

“这种结对合作,不是意味着牺牲哪一方,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赢。”周慧认为,甬蚌合作无疑会给蚌埠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宁波发展有目共睹,去年主要经济指标非常亮眼,实现了飞跃发展。进出口贸易、规上企业、招商引资的数字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而这些正是蚌埠的工业短板,甬蚌在产业协同、经济合作上大有可为。

周慧表示,这些年蚌埠的脚步慢了,是因为没有赶上转型发展的快车,蚌埠的工业基础很好,但是在传统产业结构转型的变道过程中没有抓住机会。

以产业先行撬动全面合作,此次甬蚌合作对接,两地政府已经达成共识。找到对得上的产业,能够契合城市发展轨迹、发展前景的产业,实现合作共赢。周慧建议,产业发展不求大而全,而是要围绕产业优势,可以小而精。不能盲目跟风,要做好规划,厘清我们的产业优势在哪,像玻璃新材料这样既是蚌埠的优势产业,又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就要围绕行业,延长产业链。探索共建省际产业园区,引导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开展合作,加强优势产业互动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协作。

打开两地产业版图,细看双方产业特色,不免引发合作共赢的遐想。研究城市发展多年,周慧更是对两市的产业都做了详细的比对:汽车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两地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宁波市的民营企业中龙头企业众多,工业制造业实力强劲,相信能够为蚌埠民营经济发展传经送宝。

当然,合作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的对接,更重要的是平台与平台的帮助互助。周慧认为,注重平台建设,催生的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能力,合作不是复制粘贴照搬先进,而是要整合要素平台,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搭建平台,让企业在平台上互通有无,比如建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等,对中长期的发展十分有利。

产业先行,产城融合更重要。产业发展不能只看短期成绩,更要看长期效果。城市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拥有经济指标不是目的,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产业发展要关注城市建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甬蚌合作一定要成为一个多领域多层次去联动的交流合作,政府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

打造长三角区域城市合作典范,蚌埠一定行!

●在推动文旅融合、推进产业转型、建设特色产业集群、

培育新型业态等方面广泛交流

甬城宁波珠城蚌埠,两座城市气质相似、特质鲜明,携手打造长三角区域城市合作典范,值得期待。周慧对其他领域的合作也提出自己的想法。

合作是全方位的。蚌埠的交通优势明显,日前印发的《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点名蚌埠,明确将蚌埠打造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而宁波的交通优势主要在港口方面,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多年位列全球港口城市前列,该市已提出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两地在物流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蚌埠的农产品可以利用港口城市对外贸易的优势,搭上出口的便车。

宁波与蚌埠,两座城市同样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如今,宁波围绕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推进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市品位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方面下大力气;蚌埠也正在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两地可以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新型业态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作为蚌埠的一分子,周慧对这座城市发展很有信心。她说,虽然现在蚌埠发展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但是能够感受到蚌埠市委市政府发展的迫切心情,看到全市上下谋发展的决心和行动力。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重要一极,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自去年揭牌以来,蚌埠围绕硅基、生物基、新能源产业,正深化制度创新,优化项目服务,强化企业集聚。相信,通过蚌埠的自我加压,甬蚌合作又送来的契机,双方一定可以找到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蚌埠一定能够大步走上前。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