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双巧手“捏”出人间百态

2022-04-15 07:44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沛 文/图

在过去,孩子童年的玩具世界里,小小面人一定会有一席之地。红、黄、蓝、绿等各色面团在捏面人师傅手中搓圆压扁,不一会一个个灵动的小人儿就出现在眼前。逢年过节时,捏面人的摊子前,总会围绕一群叽叽喳喳的孩童不愿离去,嚷嚷着要买一个威风凛凛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回家。

而如今,传统的手工艺品被五花八门的新式玩具取代,渐渐走失在时光长河里。在蚌埠街头,已很少能看到手艺人在摊点里埋头搓面人的场景。只有在一些非遗活动中,还能看到那些把人一下子拽回童年的精巧小面人儿。

在非遗面塑传承人何桂侠的工作室内,记者见到这位拥有40多年捏面人经验的老人。在她和徒弟的手下,一团团普普通通的面团,经过揉捏仿佛都有了灵魂。

“捏了一辈子的面人,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

61岁的何桂侠,用一双巧手塑造面中百态,行走半生传播非遗文化。

“我算是捏了大半辈子面人的老手艺人了。”何桂侠在和记者交谈时,不止一次感叹,自己太喜欢这个工作了。

何桂侠向记者展示了她的得意之作:在一个玻璃展柜内,有婀娜多姿的嫦娥、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红面关二爷等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

“这关公捏得太传神了!”在记者的惊叹中,何桂侠十分骄傲地说,这些都是我信手“捏”来。

何桂侠(左)和陈翠玲。

在面人造型上,何桂侠除了擅长以彩面塑造各种鸟兽花虫和传统戏曲人物外,不少作品还增加了现代卡通元素,几块不起眼的面团在她的手里揉揉捏捏,就能变得栩栩如生。

何桂侠回忆,她之所以会继承这门手艺,是从小跟着奶奶在家做花馍馍,耳濡目染下就学会了龙、凤等造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白天,何桂侠从事别的生计养家糊口,晚上便一遍遍反复练习捏面人的要领,就像和自己较劲一样,捏不像就不睡觉。

“首先我特别喜欢这门手艺,其次我觉得我是有这方面的天赋的,只要是我看过的造型,都会给它捏出来。” 40多年前,何桂侠接过了捏面人的接力棒,不断研究面人里的门道。

何桂侠指着几排用竹棒立起的捏面人向记者解释,捏面人,也称面塑。这种是用黏土做的小人儿,小朋友买的多,价格在10元至20元。“黏土的优点是好成形,各种颜色都是现成的,而且不会裂。”说话间,一个可爱的小老虎就在何桂侠的手中诞生了。

记者惊讶于何桂侠捏面人的速度,她说,像这种插在孔里用小木棒固定的小卡通面人,七八分钟就可以捏出一个。

而制作流程再复杂一点的面人,就是以家里常用面粉为主,再加以糯米面揉搓成面团,放在锅里蒸25分钟,面人就是用蒸熟的面团制作。不同的水彩颜料调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按照这种说法,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果食”。

“面人的材料是我们平时吃的面,那应该可以直接吃吧。”记者问。

“我做的面人不能吃,虽然面是蒸熟的,但是其中还有很多工序,加了很多家传配方,使面人能够放置得再久颜色也不会褪。”何桂侠说。

捏面人这条路何桂侠在独自摸索中前行,充满了未知和惊喜。何桂侠指着玻璃展柜里的一部分面人说道,“这些面人价格要贵一些,但还是有很多小朋友喜欢!”

记者一看,原来是《斗罗大陆》里的人物,唐三和小舞。

《西游记》部分人物。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这些人物是谁,就是在刷视频的时候看到这些人物造型太好看了,就想给他们做出来。做出来后摆在外面卖,就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纷纷跑来买。”何桂侠说。

从此以后,何桂侠又多了门心思,就是在手机视频里找灵感,把自己喜欢的人物造型捏出来。

在记者与她交谈时,不时有从未见过捏面人的孩子围在面人旁静静观摩,仿佛触摸到了新世界,也有胆子大的孩子偷偷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抚摸。

“因为女儿学起了捏面人,也领略了其中的魅力”

“小陈能静得下心,是个好苗子!”看着一旁正在琢磨面人细节的陈翠玲,何桂侠说道,陈翠玲是她所带的徒弟中目前唯一坚持下来的,她对学习捏面人的热情让何桂侠看到了传承的希望。

陈翠玲将卡通小面人的细节琢磨了几遍之后,最终满意地将它放置在了木棒上。“学习捏面人,还是因为我的女儿。”陈翠玲不好意思地说道,女儿自从上了幼儿园以后,老师经常会布置一些手工劳动,有的需要和家长一起完成。因为她和何桂侠相识,经常会上门请教,一来二去,她渐渐喜欢上这门手艺。因为女儿的手工劳动经常受到师生的喜欢,这也让陈翠玲坚定了继续学习下去的决心。

从小就喜欢民间艺术的陈翠玲,便正式向何桂侠拜师学艺。

除了不断学习捏面人的手法,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细腻的观察力便是陈翠玲的优势。“每个人的思维不同,抓住的特点也不同。虽然我没有美术基础知识,但是我有信心能抓住一个造型的五官、身体特征等,就有八成相似了。”何翠玲说,她现在捏得最好的就是十二生肖卡通版。

随着作品不断被人肯定,陈翠玲对捏面人更加执着了。“捏面人之前首先要做到胸有成竹,不仅外形要像,更重要的是要捏出神韵。”陈翠玲说,在业余时间里,会大量地揣摩流量人物,比如小说、动画等人物形象,从人物的性格、神态、心理不断去揣摩,只有这样才能让面人“活起来”。

在陈翠玲的家里,喜羊羊、熊大、芭比娃娃等深受小朋友和年轻人喜爱的卡通人物、动漫人物让人眼花缭乱。

“非遗传承要与时俱进。”陈翠玲说,捏面人也是如此。为了制作好卡通面人儿,她会经常和女儿一起看动画片,并用手机将电视上的画面拍下来,对着手机照片一次次练习。

在年复一年的继承与创新中,陈翠玲的技艺日渐提升,甚至吸引不少亲朋好友“来图定制”。

卡通造型

这几年,陈翠玲多次和师傅何桂侠参加大大小小非遗文化展等活动,向越来越多的人展示面塑技艺,传播非遗文化,让她意识到传承的重要性。

陈翠玲说,捏面人并不赚钱,于她而言就是热爱。现在,她又多了一项使命,就是要让面人以当下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让这项非遗技艺更加鲜活、更好地传承下去。

18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