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年福烨 夏景祖 文/图
周庄村凯胜玩具厂
大岗村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产业是脱贫之基,就业是致富之本。
近年来,五河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创新思路、精准发力,把产业发展与就业扶贫相结合,抓产业,促就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助力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走进五河县东刘集镇周庄村凯胜玩具厂,工人们正在进行玩具撕片、缝纫、包装,一片繁忙的景象。周庄村第一书记陈博告诉记者,该村过去手工作坊较多,村里结合自身优势,利用废弃的小学校舍由市城投公司投资85万元建起了厂房,通过招商引资兴建了凯胜玩具厂,租赁协议为:前两年每年租金3万元,第三年租金3.5万元。
“玩具厂生产的玩具主要出口日、韩、澳大利亚等国,试生产一个多月来,订单已经排到10月份。”凯胜玩具厂负责人周广州说。家门口建起了玩具厂,不但让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还带动了4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贫困户6人。“在这里上班,多劳多得,还能照顾家庭,比外出打工强得多。”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杨凤琴说。
五河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朱儒林介绍,该县出台《五河县就业扶贫驿站扶贫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引导劳动密集型、生态友好型企业下沉,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居家就业岗位,在镇村首批建立扶贫车间10个,就业扶贫驿站5个,就业扶贫基地11家,将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帮助463人实现居家就业,其中贫困户136名。
“我们在探索居家就业模式的同时,还开展了各种培训,认真抓好就业技能提升工作。”朱儒林说,通过开展贫困户就业培训技能需求调查摸底,建立贫困户培训需求台账,精准开展各类培训,帮助351人实现“一人一技能”。
五河县还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农业主体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县37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送技术、送岗位、送政策、提供市场服务等,带动7863户贫困户增收。全县19个贫困村中有8个村达到“一村一品”,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俺家流转了20亩土地用来搞稻虾共养,每亩地流转费是800元。我也被基地吸纳进来做做日常打杂的活,每天还有100元的收入。”7月5日,沱湖乡大岗村贫困户李其家正在大岗村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内捕虾。和李其家一样,通过土地流转和新型主体带动,大岗村的22户贫困户实现了“足不出村把钱赚”。
在大新镇郭府村扶贫基地的蔬菜大棚里,贫困户贾庭红正和工友们一起采收西红柿。贾庭红曾经是贫困户,自从扶贫基地建好后,他就在这里打工,2017年实现了脱贫。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目前,郭府村蔬菜扶贫产业基地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400多亩,吸纳当地及周边30多户贫困户就业。除了种植大棚蔬菜,郭府村还重点发展扫帚制作、良种西瓜种植等产业,如今,这个村的年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超过25万元,贫困人口也由237人减少到6人。郭府村扶贫基地也被授予“安徽省十大产业园区”称号。
“以产业促就业,此举有效解决了‘城里有活找不到人干,村里有人找不到活干’的难题,实现贫困劳动力在家务工务农两不误、照顾家人和务工增收两不误。”朱儒林说。
在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的同时,五河县还切实把健康脱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危房改造等各类保障政策落到实处。今年上半年投入各级扶贫资金9850万元,实施脱贫攻坚项目144个。目前,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7.31%降至目前的0.57%,未脱贫人口下降至1210户3338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