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发展厚植根基,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平安蚌埠建设,率先构建“大平安”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平安建设“蚌埠实践”,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去年12月15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市被表彰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市委书记黄晓武赴京参加表彰大会。这是我市在连续6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后,首次获得平安建设国字号荣誉。
标本兼治 建立巡逻防控新机制
扫黑除恶关乎社会长治久安,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2018年1月23日晚,蚌埠公安机关集中警力对刘氏兄弟等涉黑组织主要犯罪嫌疑人展开抓捕,打响了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徽“第一枪”。2019年12月16日,“刘氏兄弟”涉黑案二审宣判,该案入选全国扫黑办经典案例。扫黑除恶斗争进入常态化后,我市保持对黑恶势力零容忍高压态势,重拳打击、深挖彻查、加强基层治理,确保伞网尽除,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我市常态化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刑事发案率持续下降,连续九年现行命案破案率100%。
社会大局平稳有序的背后是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市全面升级治安防控体系,完成“雪亮工程”中央支持项目,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实现农村自然庄出入、交叉路口监控全覆盖。
为有效破解传统巡逻防控实况难掌握、调度不精准、考核难量化等问题,我市开发上线“蚌埠红袖标”APP,系统集成队伍管理、轨迹追踪、线索上报、视频调度等功能,成功构建起“管理、监督、指挥”三位一体的巡逻防控新机制,群防群治工作真正实现队伍管得住、轨迹看得见、队员调得动、案件防得了。
固镇县连城镇中心小学邀请交警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交通安全课。
与此同时,我市注重加强专业巡逻队伍建设,市区规划建设10个街面警务站,建成农村(社区)警务室595个,配备城乡社区民警436名、辅警582名,实现“一村(社区)一警(辅警)”全覆盖。
整合资源 搭建一体化信息平台
近日,淮上区小蚌埠镇荷花园社区一居民反映房屋外立面管道漏水,社区网格员顾娟第一时间把居民诉求上传到“社管通”APP,镇政府很快下达整改单,社区立即找人对管道进行维修,解决了居民烦心事。
顾娟是我市统一招聘的第一批社区网格员。每天,她都要带着“社管通”手机上门入户,录入信息、上报事件,能处理的事情第一时间结案上传,暂不能处理的通过手机逐级上报流转处置。几年来,顾娟靠着一双脚走遍了网格每一户家庭,靠着手里的“社管通”解决了无数大事小情。
强化科技支撑,实现智慧赋能。我市依托上下贯通的网格化信息平台和“社管通”手机APP,构建起完善的问题发现、受理、转派、处置、反馈、核实结案一体化闭环式处理机制,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诉求一线解决”。
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标准化为引领,我市建成标准化四级综治中心1191个,推动专职政法委员全覆盖并入驻综治中心办公,平安建设责任单位依托综治信息系统远程入驻或派员入驻同级综治中心。开发上线全省首家四级贯通、全域覆盖的国标化综治9+X系统,全面覆盖平安建设九大核心业务,推动系统与网格化管理、视联网、雪亮工程、物联网工程等系统融合发展,搭建一体化市域社会治理综合管控信息平台,实现跨平台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提高综治中心对风险隐患的动态感知、提前预警、精准预防能力。此外,我市还创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地方标准,编制实施首问负责、督察督办、受理登记等标准98项。2020年6月,我市以高分通过全国唯一综治标准化试点项目国家终期验收。
多元调解 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
年过八旬的周秀林老人想把自己的房产以遗产的形式留给孙子,但在财产分配过程中,有些细节和家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这时,李小桦调解工作室的家事模拟法庭发挥作用,邀请人民调解员、律师、司法干部、妇联工作人员、志愿者分别担任审判长、书记员等角色,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开庭调解。经过一个下午的庭审调解,周秀林和其他家庭成员达成了协议。
李小桦调解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初,目前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8%,满意度达100%,其中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150件,成功率达99%。
在我市,像李小桦调解工作室这样的品牌调解室共有20余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蚌埠版,我市健全“村为主、乡负责、县指导、市督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建成规范化调解组织1260个,实现四级全覆盖。目前,全市所有乡街配备至少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40余个村居配备专职调解员,全市共有专职人民调解员309名,主动发掘苗头性倾向性矛盾隐患,对摸排出的矛盾纠纷进行一对一、针对性、个性化调处。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近年来,我市先后在医疗、交通、金融、婚姻家庭、商会等重点领域成立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49个。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注重发挥“三官一律”专业人员的优势,让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我市律师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党建引领 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
近日,胜利街道辖区江南苑小区业主反映电瓶车充电位置被机动车占用,胜利五村社区党委联合“一组一会”成员调查处理,发现该小区电瓶车充电区域确有被机动车占用现象。与江南苑小区物业协商后,在充电区域安装了地桩,杜绝了机动车占用停放问题。
在蚌山区,通过协商平台参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秩序维护等事务已成为居民的生活日常,社区党组织主动向居民征集意见建议,百姓“点题”,政府“解题”,改变了以往由政府自上而下派发式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有效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协商民主深入人心。
作为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我市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在全市村居调整、设置党支部(党小组)4915个,组建村民理事会(居民议事会)4915个,完善运行机制,探索形成“一组一会、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入选全国村社区治理典型案例。
在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模式过程中,我市注重推动实现村(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全覆盖,建成协商网络征集平台881个,打造“百姓点事、‘两委’提事、居民议事、与会决事、多元办事、公众评事”的“六事”工作机制、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一述两评三议事”等协商品牌,让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过程人民参与,成果人民共享,成效人民评价,平安蚌埠建设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下一步,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新起点,努力建设更加和谐稳定、安全有序的高水平平安蚌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