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周芳林 通讯员 周田 孙乐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季。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0年9月13日,安徽财经大学学生李玉莲响应祖国号召,奔赴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昆仑山脚下,投身祖国西部建设。
“让我走过这631天,甚至签下第三年服务协议的源动力,仍是当初沸腾的‘初心’。”李玉莲公众号“莲子日记”的四十余篇原创文章,记录自己的边疆生活。她说,初心永远难得,如果你恰好有,请务必珍藏。
在最美的年华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李玉莲出生在青海。高中时期,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学生到她的家乡支教,高中三年受到的资助和关怀,让她憧憬志愿生活。
“我本就是青海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受过帮助,感受过社会的温暖和爱,并且因此改变了未来。所以,当我有能力并且有机会可以回报社会的时候,我愿意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她说。
2018年,还在读大二的李玉莲开始在自己的家乡免费辅导初三和高三学生英语。看到学生们的成绩慢慢提高,志愿教学成果得到家长认可,她体会到了用所学知识反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学生成长的意义。“我很欣慰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可,能够通过自己所学让学生们成绩提高,也让家长们了解志愿支教的意义。”
“我总觉得,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大学生,总要为社会做点什么才行。”李玉莲将自己的志愿梦想付诸实践,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投身祖国的西部建设。
踏上列车,奔赴西部。
李玉莲和学生们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李玉莲身穿安徽省西部计划项目办发放的印有志愿者字样的浅蓝色短袖衫,拿着那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开始了一场特殊的约定。
源于教学热爱
不忘初心办起“公益小课堂”
李玉莲报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最初的动力是支教,未能申请到心仪岗位时,她有些遗憾。
虽然不能真正意义上走进校园和教室,站上三尺讲台,但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之下,她逐渐爱上了这种“孩子们大姐姐”的志愿者身份。
刚来没多久,她就在村委会办起了“公益小课堂”,每天晚上义务给有需要的小朋友辅导作业,帮助解决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个课堂里,小到一年级,大到六年级,一间小会议室里,坐着十六七个学生。
李玉莲教他们写作文、学习汉字的正确笔画顺序、用绘画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学习很认真,也让李玉莲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
她教这些孩子们说不带方言的普通话,向他们讲述祖国的大好山河。用她的话说:“那些孩子们未曾见过的山河、未曾踏足过的名胜古迹、未曾了解过的优秀榜样,我要慢慢讲给他们听。”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李玉莲积极与母校安徽财经大学联系,学校得知情况后迅速行动,广泛动员学校师生开展志愿捐赠活动。短短两天时间,共收到捐赠物品1487件(个),其中衣物类529件、文具类935件、其他生活及体育用品类23件。几经辗转,捐赠的物品跨越3000多公里,终于送到了200多名孩子手上。
奋斗者正青春
“我愿意奉献微薄之力”
24岁的生日,蛋糕是和公益课堂上的娃娃们一起吃的;
25岁的生日,计划一个人过,但却是和一群人过的。
李玉莲的文字里,让记者深深感受到,她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谊。
回望这一路走来,是一条被关爱、传递爱、收获幸福之路。
初来这里,李玉莲因为不适应生病了,但身体状况一有好转,她就迫不及待想要见到一直等待着她的孩子们,她说:“虽然孩子们有一点调皮,但总归是我挂念的。”
有一次辅导课结束后,迎面冲来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李玉莲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她一把抱住。小女孩把头闷进李玉莲怀里,抱着她。李玉莲问她“你要干什么呀?”小女孩仰头看了看,然后说:“老师,我想抱抱你。”月光下,那双眼睛越发明亮,李玉莲却因小孩那句“老师,我想抱抱你”而哽咽。
独自一人在南疆的艰苦环境中,生病时没有家人陪伴,对于二十出头的女孩子来说,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但作为志愿者的她,用真心对待每一件小事,用真情陪伴孩子们,在她看来,“我也被孩子们的纯真治愈了,这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她说,想回一趟蚌埠,看看正在读硕士研究生的学姐,看看学校和昔日恩师……这么远的距离,见面是件“奢侈”的事情。
从公益组织的受益人,到传递爱心的志愿者,她一直都告诉自己“要将爱心传递下去!”
李玉莲在微信公众号里讲述的温暖故事,正如她在文章里写到的:“来了一群人,带着一束光,照亮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