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盛夏时节,秧苗青青,新一季的丰收已在淮畔大地“拔节”。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承载着亿万农民的期盼。如何让农业变强,农民更富?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部署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多管齐下增加农民收入。蚌报融媒体记者走进乡村、企业,撷取片段——
蚌报融媒体记者 杨露露 通讯员 赵雨晗
案例一:“两强”教练是这样炼成的
一场大雨之后,看着眼前潮湿松软的土地,播下的大豆、玉米种子已经露出了新芽,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怀远县盛世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负责人尚跃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尚跃是怀远县有名的种粮大户,经营着国家级示范社——盛世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拥有大中型农机具150余台套、建成容积1万吨的粮食仓储库、拥有200吨烘干机1台,每年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超6万亩。当前,合作社承担了全国小麦和夏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安徽省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小麦减肥增效示范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一批国家及省市农业现代化项目,攻关绿色增产模式,推广农机农艺一体化技术,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出点子、探路子,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是今年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之一,我市有7万亩的任务,大部分都是由种粮大户承担的,其中尚跃今年安排了370亩。”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赵天聪表示,不同于往年,今年,围绕大豆产能提升,省里在全省范围内,特别是大豆、玉米重点产区,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对于尚跃的这次“小试牛刀”,市农广校校长任珺认为具有示范意义。他说,今年是我市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推广的第一年,无论是对农机还是农艺的要求都很高,这时候就需要像尚跃这样的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做示范,为这项技术的推广先蹚路。
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种粮大户观摩学习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 (资料图片)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农民是主体,科技是载体。多年来,尚跃带领着合作社与安徽农业大学等合作,采取理论+实践方式,年培训农民400人次以上,2021年被认定为“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农民田间学校,其本人也获评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
【案例启示】
盛世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小农户接轨大农业的桥头堡,争做“两强”排头兵,走出了一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合作社承担着多项现代农业试验示范推广任务,俨然成为蚌埠农业“两强”教练场。
案例二:闯入神奇的“蘑菇工厂”
标准化温控车间内,一批批成熟的双孢菇经过采收装筐后,装上货车在高速公路疾驰,发往上海、南京等地,这是五河县众兴菌业最日常的画面。
宽敞整洁的厂房、轰鸣运转的机器、专业化的操作……没错,这里是一座蘑菇工厂。五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工厂化生产理念应用到蘑菇种植生产,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有全球最大单体双孢菇生产基地,基地从食用菌原料调配到接种,从育菇到成品包装,全部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生产,极大提高了食用菌生产效率,每年生产食用菌(双孢菇)4万吨,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
看得见的经济效益背后,还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小麦秸秆是菌菇生产重要的原料之一,该基地一年就可“吃下”小麦秸秆12万吨,这也是五河县秸秆综合利用的特色亮点工作。公司成立以来,依托甘肃天水总公司,坚持工业化思维做农业,已经发展成为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高科技农业企业,不仅拥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核心技术,还打造和培育了成熟的市场。同时,公司与大中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每年在新技术、新品种、成果转化等方面投入研发费用600余万元,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目前,该公司邀请相关技术专家,参照行业和国家双孢菇产品质量标准,完善建立“五河众兴菌业双孢菇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
安徽丰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我市一家食用菌企业,其生产的新特小品种金耳是一种理想的高级筵宴佳肴和保健佳品,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肝脏代谢、提高肝脏解毒能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功效。公司已从菌种制作、有机栽培、科学分选、精深加工、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几大环节,实现了食用菌完整产业链的闭环管理,日产金耳0.5吨。
【案例启示】
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把富民和强县统一起来,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案例三:让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同频共振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何联农惠农?在固镇县,蚌埠桂柳食品有限公司坚持“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保质量、促增收,公司借助与周边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的形式,带动上千户农民参与肉鸭养殖。
成立于2017年的蚌埠桂柳食品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年屠宰肉鸭3000万羽,年产20万吨饲料。坚持“苗、药、料”“三统一”模式供应给农户,企业技术员定期深入农户养殖场给予技术指导。
公司负责人赵福彬表示,固镇是养殖大县,这里过去发展肉鸡养殖,养殖业有基础。而在家庭养殖向规模养殖升级的当下,需要龙头企业在技术、生产模式、设备升级等方面给予支撑。为此,蚌埠桂柳食品有限公司加快智能设备升级,带动了固镇县养殖业转型。
在加工方面,蚌埠桂柳食品有限公司引进了肉鸭自动屠宰线2条,从屠宰、脱毛、再到分割,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是传统流水线屠宰的两倍。目前,在肉鸭屠宰、分割、饲料加工等环节已吸纳当地闲散劳动力1200余人,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公司带动周边养殖肉鸭的农户近千户,平均每户增收30万元以上,平均每个劳动力增收10万元。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解决畜禽粪污问题,越来越需要统筹养殖、种植以及用地等各环节,进行整建制系统考虑。公司正在建设现代化的三层立体养殖棚舍,采用自动通风、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工艺,单栋棚舍占地1600平方米,可养殖肉鸭2.8万羽,与常规平养相比,可多养2万羽。在这里,养殖产生的粪水全部通过管道输送至有机肥车间进行干湿分离后,干物质通过添加菌种发酵,加工成有机肥还田使用。分离后的粪水进入黑膜氧化塘发酵,发酵完成后作为液态肥还田使用,土地出产的粮食成为饲料厂的优质原料,实现了立体生态循环种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负责人认为,市委、市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纳入全市六大新兴产业,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角度看,发挥绿色食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形态,才能更好助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案例启示】
蚌埠桂柳食品有限公司运用智能化装备、现代化的管理,通过推广农户“拎包入住”“合同代养”等方式,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益,走出了一条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同频共振之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