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深夜,为你守护

2022-07-26 08:31 蚌埠新闻网  

“夜间巡逻,切不可掉以轻心”

蚌埠新闻网记者 年福烨 文/图

7月24日 23:50 怀远县榴城镇新怀社区中央花园小区

夜色深沉,按下“暂停键”的城市早已进入梦乡,仍有一些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散发着自己的能量,如同照亮夏夜的“点点繁星”。

7月24日,记者走近怀远县榴城镇新怀社区中央花园小区的“守夜人”,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

“我们到前面几栋楼去看一看。” 戴上口罩,很难看清容貌,社区党员沈国军和志愿者李超顺着手电筒发出的灯光在小区里快步地走着,不时左右查看。两边楼栋里零星的灯光提醒,现在已是深夜。

沈国军和李超正在小区巡逻

记者看了看手表,此刻是23点15分。“居民们大都休息了,此刻却是我们最不能掉以轻心的时候。”沈国军强打着精神,忙碌了一天,明显能看出他有些许疲惫。

7月15日,中央花园小区封控管理,7月16日被列为高风险区,执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小区有47栋楼,150个单元,居民近4000人。疫情发生后,社区组建了物资保障组、应急处置组、医疗随访组、卫生消杀组。

沈国军和李超除了忙于物资保障之外,干得最多的就是巡逻的活。“一开始还有居民趁着夜色下楼溜达,经过我们的宣传,现在几乎没有了,但还是要认真巡查。”沈国军说,希望早日能够降为中风险区。

从小区东门往北逆时针巡逻,一栋楼一栋楼地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盯,重复的话语重复说,重复的工作重复做。“辛苦了!晚上没有下楼的吧?居民有需求及时和我们说。”沈国军和李超来到了位于小区东南的47号楼,叮嘱了在此值守的大学生志愿者。“没有,放心吧,你们也辛苦了!”

此刻是23点48分,从出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3分钟。“150个单元,全部巡下来要35分钟左右。”沈国军告诉记者,志愿者每天分上午、下午、夜间要巡逻三次,头几天最晚的时候要到凌晨1点钟。

回到小区东门值守点,消毒完成后,李超打开了手机计步器。“今天走了21785步,这还算少的。前几天还超3万步呢。”

“还有9分钟就到25号了,离解封又近了一天。”沈国军看看手机上的时间,已是深夜23点51分。他们正在等待太阳升起,等待疫情结束。

“现在能休息了吗?”记者问道,“明天早上5点钟全县核酸检测,我们现在去社区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微弱的灯光下,沈国军和李超的身影在暗夜里越来越模糊……

“我会尽职尽责、全力以赴”

蚌埠新闻网记者 贾铁成 文/图

7月25日 00:03 禹会区银河中心小区

7月25日凌晨,随着大门上最后一段围网被撤下,禹会区银河中心小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解封,这也让小区保安栗金强多日紧绷的状态缓和了不少,“一连十天时间,我们都在守护小区安全,现在终于能稍微轻松点了。”

今年56岁的栗金强是银河中心小区的一名保安,去年11月正式入职。尽管工作时间不长,但他工作认真、待人热情,很快得到公司领导和小区居民一致认可。7月16日凌晨,小区采取临时封控措施后,他和同事积极配合社区要求,严格执行封控举措,为小区疫情防控贡献了一分力量。

凌晨时分,栗金强仍在小区值守

小区现有常住居民1300人,涉及家庭约600户,共有北门、东门、地下车库三个主要出入口。封控措施实施后,北门成为唯一的通道,可由于小区没有高大的围墙,开展人员管控并不容易。“封控期间,每天都有人以各种理由请求外出,可没有通行证件,我们一律不能放行。”栗金强对记者说,为了让居民配合工作,他每天都要说上“一箩筐”的话,直到现在嗓子还有点沙哑,“我也是临时封控小区居民,非常理解大家心情,但我更明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绝对不能在我这开口子,好在有公安、城管以及社区人员的支持,都能理解和配合我们的工作。”

据了解,在封控期间,除了守护小区大门,栗金强还负责小区治安巡逻、日常设备维护等工作,并协助社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经常忙到深夜也不得休息。“白天要看守大门、劝返居民,晚上要保持清醒、防止人员外出,大家在班上几乎没有闲工夫,精神更长期处在紧张状态。”

如今,小区解除了临时封控,栗金强也松了一口气,但解封不等于解防、放开不等于放松。他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要按照上级指令要求,对小区人员进出开展常态化的二码、核酸检测查验等工作,继续做好居民健康安全的“守门人”,“疫情防控是持久战,作为小区保安,我会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他面对面抱起新冠阳性患者

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瑶 通讯员 吴园园

7月18日凌晨2点 张公山一小区

他们既是逆行者、也是同行者,他们扛起责任、勇当先锋,他们携手抗疫、守护珠城……

7月18日,凌晨2点,空气中的暑热未消,潮湿闷热,张公山一小区里,夏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正耐心搀扶着一名新冠阳性患者下楼,这名患者是位七旬老太太。“您当心脚下,慢点走,一步步来,不着急。”老太太拄着拐杖,夏羿搀扶着她,从三楼一步步走进120急救车中。

7月17日,120蚌埠市紧急救援中心的“生命摆渡人”急救先锋队队员夏羿接到阳性感染者转运任务,他和同伴驾驶负压急救护车、穿上防护服,再次踏上疫情转运的战场。有一位90多岁的高龄老人,被确诊为新冠阳性,需要转运。老人同时还身患心衰竭、肾衰竭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虚弱,行走困难。按照转运要求,搭档马建不能离开转运车的驾驶室,如果再向单位申请其他同伴来帮忙,太耗时,而且增加了人员接触风险。为了尽快完成转运任务,夏羿干脆一把抱起体重170多斤的老人。

转运结束,夏羿对车厢进行洗消

32岁的夏羿身高一米七五,虽然正值年富力强,但穿着防护服抱起170多斤重的老人也格外吃力。“您搂住我!”此刻的夏羿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面屏和口罩,每抬一次脚都要小心翼翼,每走一步路都得判断是否踩实,怕抱得不稳摔到老人,怕操作不当增加感染风险……就这样他将老人安全抱到了救护车内。

此时夏羿已经筋疲力尽,全身所有的毛孔都在向外冒汗,但被放在车厢的老人还没有坐好。夏羿攒了攒力气,再次抱起老人,将他抱到车厢的座位上。将老人安顿好后,他再次返回老人家中拿取行李。台阶不多,路程不长,却令人暖心动容。

将老人转运到指定医院后,夏羿第三次面对面抱起老人,将老人从车厢里抱到护士推来的轮椅上。

闷热的防护服里,夏羿被汗水浸透的衣衫紧紧贴在皮肤上,手套里也都是汗水,双手被浸泡得泛白起皱,取下口罩时,可以看到他脸颊旁被勒出的两道红印。

其实这并不是夏羿第一次抱病人下楼。“抱病人下楼这样的情况太多,在急救工作中经常发生,但是直接面对面抱新冠阳性患者还是第一次。当时也有些紧张,因为距离实在太近了,一旦搬运过程中防护服出现破口,被感染的风险太大。但转运结束洗消时,我认真检查了防护服,发现没有问题,放心不少。”夏羿说。被确诊后,阳性患者本来就充满了恐惧,可能还要面对周围异样的目光,他想用自己的行动让疫情转运充满温暖,让患者们感到安心。

从7月12日接到转运任务以来,夏羿和马建这对负责转运新冠阳性患者的组合就昼夜运转,24小时待命,用自己不停的“转”换取大家的“安”,被汗水浸湿的头发和暗沉的眼袋记录着他们这十多天的奔波。没有人看到他们防护服下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没有人看到他们片刻休息时的疲倦,没有人看到他们凌晨时分步履不停的坚毅背影。夏羿自豪地说:“我不仅见过城市的白天,我还见过凌晨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六点的蚌埠,比大家看到了更多的城市风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做好居民安宁的“守夜人”

蚌埠新闻网记者 刘晨 文/图

7月24日 23:00 朝阳路与陶店路交口

“我很理解你的想法,但这个路段是封闭路段,人员只进不出,包括物品都不可以拿出来……”7月24日晚10时50分许,朝阳路与陶店路交口,市交警支队一大队辅警胡进正向驾车欲进管控区域的市民解释相关疫情防控规定。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2022年7月24日零时起,蚌山区迎宾大道以东、朝阳路以西、燕山路以南、黄山大道以北范围内实施临时管控措施。胡进执勤的位置正是临时管控区域。

胡进在朝阳路与陶店路交口执勤

一处卡点3名执勤人员,每天三班运转,督导封控卡口管控工作,驱离周边违停车辆,保障应急车辆顺利进出,对执勤卡口来往人员、车辆排查登记,收集上报疫情相关数据,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搬运物资……这是胡进和同班民警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防范疫情外溢,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胡进说。

时间过得很快,已是晚上11点,人慢慢有了睡意,这时候还要睁大双眼,守好卡点,对胡进来说,这项勤务可不轻松。戴着口罩又闷又热,口干舌燥只能喝两口矿泉水润润嘴,一边喝一边额头冒汗,要是困了只能用水冲冲脸,来回跑两圈。

作为家中独子的胡进冲在一线,多亏了家人的理解支持。上卡口执勤前,胡进视频连线父母,父母再三叮咛,为他加油鼓劲。胡进告诉记者,今天的付出,是为了今后更好的相聚。只要坚定信心,群策群力,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采访结束时,已接近零时,胡进和同班的执勤民警站在警车旁,如同一座堡垒、一道屏障,守护了背后小区百姓的健康安宁。                                                                                                                    

97

“夜间巡逻,切不可掉以轻心”

蚌埠新闻网记者 年福烨 文/图

7月24日 23:50 怀远县榴城镇新怀社区中央花园小区

夜色深沉,按下“暂停键”的城市早已进入梦乡,仍有一些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散发着自己的能量,如同照亮夏夜的“点点繁星”。

7月24日,记者走近怀远县榴城镇新怀社区中央花园小区的“守夜人”,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

“我们到前面几栋楼去看一看。” 戴上口罩,很难看清容貌,社区党员沈国军和志愿者李超顺着手电筒发出的灯光在小区里快步地走着,不时左右查看。两边楼栋里零星的灯光提醒,现在已是深夜。

沈国军和李超正在小区巡逻

记者看了看手表,此刻是23点15分。“居民们大都休息了,此刻却是我们最不能掉以轻心的时候。”沈国军强打着精神,忙碌了一天,明显能看出他有些许疲惫。

7月15日,中央花园小区封控管理,7月16日被列为高风险区,执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小区有47栋楼,150个单元,居民近4000人。疫情发生后,社区组建了物资保障组、应急处置组、医疗随访组、卫生消杀组。

沈国军和李超除了忙于物资保障之外,干得最多的就是巡逻的活。“一开始还有居民趁着夜色下楼溜达,经过我们的宣传,现在几乎没有了,但还是要认真巡查。”沈国军说,希望早日能够降为中风险区。

从小区东门往北逆时针巡逻,一栋楼一栋楼地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盯,重复的话语重复说,重复的工作重复做。“辛苦了!晚上没有下楼的吧?居民有需求及时和我们说。”沈国军和李超来到了位于小区东南的47号楼,叮嘱了在此值守的大学生志愿者。“没有,放心吧,你们也辛苦了!”

此刻是23点48分,从出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3分钟。“150个单元,全部巡下来要35分钟左右。”沈国军告诉记者,志愿者每天分上午、下午、夜间要巡逻三次,头几天最晚的时候要到凌晨1点钟。

回到小区东门值守点,消毒完成后,李超打开了手机计步器。“今天走了21785步,这还算少的。前几天还超3万步呢。”

“还有9分钟就到25号了,离解封又近了一天。”沈国军看看手机上的时间,已是深夜23点51分。他们正在等待太阳升起,等待疫情结束。

“现在能休息了吗?”记者问道,“明天早上5点钟全县核酸检测,我们现在去社区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微弱的灯光下,沈国军和李超的身影在暗夜里越来越模糊……

“我会尽职尽责、全力以赴”

蚌埠新闻网记者 贾铁成 文/图

7月25日 00:03 禹会区银河中心小区

7月25日凌晨,随着大门上最后一段围网被撤下,禹会区银河中心小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解封,这也让小区保安栗金强多日紧绷的状态缓和了不少,“一连十天时间,我们都在守护小区安全,现在终于能稍微轻松点了。”

今年56岁的栗金强是银河中心小区的一名保安,去年11月正式入职。尽管工作时间不长,但他工作认真、待人热情,很快得到公司领导和小区居民一致认可。7月16日凌晨,小区采取临时封控措施后,他和同事积极配合社区要求,严格执行封控举措,为小区疫情防控贡献了一分力量。

凌晨时分,栗金强仍在小区值守

小区现有常住居民1300人,涉及家庭约600户,共有北门、东门、地下车库三个主要出入口。封控措施实施后,北门成为唯一的通道,可由于小区没有高大的围墙,开展人员管控并不容易。“封控期间,每天都有人以各种理由请求外出,可没有通行证件,我们一律不能放行。”栗金强对记者说,为了让居民配合工作,他每天都要说上“一箩筐”的话,直到现在嗓子还有点沙哑,“我也是临时封控小区居民,非常理解大家心情,但我更明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绝对不能在我这开口子,好在有公安、城管以及社区人员的支持,都能理解和配合我们的工作。”

据了解,在封控期间,除了守护小区大门,栗金强还负责小区治安巡逻、日常设备维护等工作,并协助社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经常忙到深夜也不得休息。“白天要看守大门、劝返居民,晚上要保持清醒、防止人员外出,大家在班上几乎没有闲工夫,精神更长期处在紧张状态。”

如今,小区解除了临时封控,栗金强也松了一口气,但解封不等于解防、放开不等于放松。他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要按照上级指令要求,对小区人员进出开展常态化的二码、核酸检测查验等工作,继续做好居民健康安全的“守门人”,“疫情防控是持久战,作为小区保安,我会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他面对面抱起新冠阳性患者

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瑶 通讯员 吴园园

7月18日凌晨2点 张公山一小区

他们既是逆行者、也是同行者,他们扛起责任、勇当先锋,他们携手抗疫、守护珠城……

7月18日,凌晨2点,空气中的暑热未消,潮湿闷热,张公山一小区里,夏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正耐心搀扶着一名新冠阳性患者下楼,这名患者是位七旬老太太。“您当心脚下,慢点走,一步步来,不着急。”老太太拄着拐杖,夏羿搀扶着她,从三楼一步步走进120急救车中。

7月17日,120蚌埠市紧急救援中心的“生命摆渡人”急救先锋队队员夏羿接到阳性感染者转运任务,他和同伴驾驶负压急救护车、穿上防护服,再次踏上疫情转运的战场。有一位90多岁的高龄老人,被确诊为新冠阳性,需要转运。老人同时还身患心衰竭、肾衰竭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虚弱,行走困难。按照转运要求,搭档马建不能离开转运车的驾驶室,如果再向单位申请其他同伴来帮忙,太耗时,而且增加了人员接触风险。为了尽快完成转运任务,夏羿干脆一把抱起体重170多斤的老人。

转运结束,夏羿对车厢进行洗消

32岁的夏羿身高一米七五,虽然正值年富力强,但穿着防护服抱起170多斤重的老人也格外吃力。“您搂住我!”此刻的夏羿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面屏和口罩,每抬一次脚都要小心翼翼,每走一步路都得判断是否踩实,怕抱得不稳摔到老人,怕操作不当增加感染风险……就这样他将老人安全抱到了救护车内。

此时夏羿已经筋疲力尽,全身所有的毛孔都在向外冒汗,但被放在车厢的老人还没有坐好。夏羿攒了攒力气,再次抱起老人,将他抱到车厢的座位上。将老人安顿好后,他再次返回老人家中拿取行李。台阶不多,路程不长,却令人暖心动容。

将老人转运到指定医院后,夏羿第三次面对面抱起老人,将老人从车厢里抱到护士推来的轮椅上。

闷热的防护服里,夏羿被汗水浸透的衣衫紧紧贴在皮肤上,手套里也都是汗水,双手被浸泡得泛白起皱,取下口罩时,可以看到他脸颊旁被勒出的两道红印。

其实这并不是夏羿第一次抱病人下楼。“抱病人下楼这样的情况太多,在急救工作中经常发生,但是直接面对面抱新冠阳性患者还是第一次。当时也有些紧张,因为距离实在太近了,一旦搬运过程中防护服出现破口,被感染的风险太大。但转运结束洗消时,我认真检查了防护服,发现没有问题,放心不少。”夏羿说。被确诊后,阳性患者本来就充满了恐惧,可能还要面对周围异样的目光,他想用自己的行动让疫情转运充满温暖,让患者们感到安心。

从7月12日接到转运任务以来,夏羿和马建这对负责转运新冠阳性患者的组合就昼夜运转,24小时待命,用自己不停的“转”换取大家的“安”,被汗水浸湿的头发和暗沉的眼袋记录着他们这十多天的奔波。没有人看到他们防护服下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没有人看到他们片刻休息时的疲倦,没有人看到他们凌晨时分步履不停的坚毅背影。夏羿自豪地说:“我不仅见过城市的白天,我还见过凌晨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六点的蚌埠,比大家看到了更多的城市风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做好居民安宁的“守夜人”

蚌埠新闻网记者 刘晨 文/图

7月24日 23:00 朝阳路与陶店路交口

“我很理解你的想法,但这个路段是封闭路段,人员只进不出,包括物品都不可以拿出来……”7月24日晚10时50分许,朝阳路与陶店路交口,市交警支队一大队辅警胡进正向驾车欲进管控区域的市民解释相关疫情防控规定。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2022年7月24日零时起,蚌山区迎宾大道以东、朝阳路以西、燕山路以南、黄山大道以北范围内实施临时管控措施。胡进执勤的位置正是临时管控区域。

胡进在朝阳路与陶店路交口执勤

一处卡点3名执勤人员,每天三班运转,督导封控卡口管控工作,驱离周边违停车辆,保障应急车辆顺利进出,对执勤卡口来往人员、车辆排查登记,收集上报疫情相关数据,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搬运物资……这是胡进和同班民警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防范疫情外溢,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胡进说。

时间过得很快,已是晚上11点,人慢慢有了睡意,这时候还要睁大双眼,守好卡点,对胡进来说,这项勤务可不轻松。戴着口罩又闷又热,口干舌燥只能喝两口矿泉水润润嘴,一边喝一边额头冒汗,要是困了只能用水冲冲脸,来回跑两圈。

作为家中独子的胡进冲在一线,多亏了家人的理解支持。上卡口执勤前,胡进视频连线父母,父母再三叮咛,为他加油鼓劲。胡进告诉记者,今天的付出,是为了今后更好的相聚。只要坚定信心,群策群力,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采访结束时,已接近零时,胡进和同班的执勤民警站在警车旁,如同一座堡垒、一道屏障,守护了背后小区百姓的健康安宁。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