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持续强化巡查执法监督……近年来,我市持续探索土地资源“增量”路径,将耕地保护这道“简答题”做成“综合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也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呼吁“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不仅要更深入地了解、敬重和珍惜土地资源,更要通过科学管理、先进技术发掘土地潜力,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严守耕地红线
维护粮食安全
“老哥,以后种树一定不能越界,咱可不能干违规占地的事,千万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违反国家法规政策,得不偿失。”7月中旬,在巡视村永久基本农田过程中,五河县城关镇沟东村党总支书记、村级田长鲍广告不忘再次提醒附近的林果种植户。
今年年初,沟东村巡田员发现一处永久基本农田被林果种植园侵占的事件。接到报告后,鲍广告立即带人到现场查看,“经过测量发现,果园圈占了40余亩永久基本农田,正准备栽种新的树苗,人员、车辆、树苗已经到位,眼看就要种上了。”
永久基本农田变成林果种植园,此事非同小可。鲍广告当即找到了林果种植户,现场讲解土地政策,面对面开展普法宣传,并要求该种植户尽快退出侵占地。听闻触犯国法,种植户急忙叫停了栽种行为,第二天,被侵占的永久基本农田就恢复原状。
马城镇旱改水项目硬化水渠
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住耕地红线。我市划定了总面积478万余亩的永久基本农田,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组建动态巡查“网格员”队伍,设置田长制公示牌,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新机制。截至今年5月,全市开展自然资源动态巡查1309次,发现制止违法行为25宗,面积300多亩。
对于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我市从市到村逐级签订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并逐级汇总编制了永久基本农田表册档案,确保每块永久基本农田都有档可查。同时,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将全市的永久基本农田地块数据录入系统,并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同步设置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识牌,明确标注保护区的面积、范围、保护措施和监督电话,既保证所有永久基本农田精确化管理,又实现所有地块标识的全覆盖。
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的占用审查和补划。在用地审查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严格执行国家规定,除纳入国家级规划的交通、水利、能源类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外,其他项目一律不允许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对于被重大基础设施占用的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原则补充同等质量、面积的永久基本农田。
为确保补充的地块质量,该局还实行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实地踏勘机制,对于每一个补划地块,安排踏勘组进行逐地块的实地踏勘核查。比如,今年的蚌埠-蒙城高速公路项目补划的永久基本农田涉及怀远、五河、固镇三个县40多个乡镇,共计432个地块,该局共用1个月时间对每个地块进行严格踏勘,确保补划的永久基本农田真实有效。
加强土地整理
节约集约用地
整齐的居民楼、当门的柏油路、齐全的水电配套、普及的太阳能热水器、独立的下水道和卫生间……走进固镇县杨庙镇安圩村集中居住区,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良的居住环境、便捷的交通状况让整村面貌焕然一新,几乎和城区没有任何差别。
然而,谁又能想到,一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安圩庄33户村民还散居在广袤乡间田野里,不仅占据了大量土地,而且生活条件也不如当下。“那时候,村民散居各处,每家每户都占有七八分地,住的房子大多老旧不堪,房前屋后则堆放草垛杂物,既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又无益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安圩村党支部书记安家叶说。
去年初,固镇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来到杨庙镇对土地资源进行摸排,发现该村零散的居住格局符合土地整理条件。于是,该局委派杨庙镇管理所所长乔西宝找到安家叶协商推进村民整体搬迁事宜,经过半个多月努力,成功说服了该庄的33户村民,集中搬迁至统一建好的安置房居住。
“前前后后一共拾掇出75亩土地,而按照当初的协议,整理出的所有土地全部交给原主耕种,所有收益同时也归各家所有。”安家叶高兴地说,仅今年小麦一项,复垦耕地就为村民带来近万斤粮食,平均每户村民增收至少三千元,可谓一举两得。
“通过零散土地整理,我们不但实现了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切实增加了村民收入,也为全镇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指标。”乔西宝说,作为固镇土地整理工作先进乡镇,杨庙镇去年累计整理耕地达847亩,既带来了粮食丰产,又推动了产业进步。
近年来,我市把新增耕地作为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通过早安排、勤调度、严验收等举措,加大对宜耕土地的复垦、整理、开发,并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按照“占多少,补多少”原则进行相应的耕地补偿,从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我市已经连续十余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2020年至2021年,连续两年新增耕地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年均新增耕地1.3万亩,不光确保了我市耕地在满足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了总量增长,也为全省的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完成贡献了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