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政策“刷新” 打造人才引育沃土

2022-08-05 09:11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郝玉琳 许旭 通讯员 陈潇 文/图                                                                                                                                  

                                                                                                 【主持人语】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蚌埠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下称《清单》),其中“人才引育支持”部分更加凸显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千方百计引才、育才、留才、用才。

我市的人才引育现状怎样?这份《清单》含金量如何?企业和人才能享受到怎样的“红利”?我们又该怎样用好政策,围绕“引育留用”的全链条,打造优良人才生态,给予人才归属感、获得感,真正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让人才成长和城市发展相得益彰?本周,“党报会客厅”邀请我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在企业从事人才引育工作的专业人士,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交流。

【精彩观点】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陈炜                                                                                                    

□整合优化后的《政策清单》,覆盖面更广,操作性更强,将更加有利于相关企业依托政策红利招才引智。

□我们推动落实人才政策,就是想引导企业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的撬动效应。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 袁成文

□蚌埠要打好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仗、翻身仗,必须在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带动的同时,重视做好招才引智工作,想方设法吸引和培育更多的人才,增加城市的“人气”和软实力。

□人才引育不是一锤子买卖,要透过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以“店小二”的心态,切实解决好人才在蚌发展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真正在蚌埠舒心生活、安心工作、专心发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十一研究所人力资源部副主任 甄长言                                                                                                    

□《清单》加大了对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才引进重点人才的奖励内容,有助于激活各类人才机构积极踊跃推荐人才,增强企业引才能力。

□政策必将有助于我们在引进国外智力、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新突破,助力我们加快建设测试测量领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校企云聘 才聚珠城”活动中,一学生正在宁波参加我市某用人单位的视频面试。  

【深度对话】

人才兴市 黄金累千不如一贤

主持人:“兴皖之要,惟在人才”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能说说人才政策、人才工作在您心中的地位吗?我市人才工作的现状如何?

陈炜: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推动蚌埠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高水平人才。引进、培育、用好、留住人才,切实发挥好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人才工作意义重大,人才政策支持是重要保障。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着力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智力“双链融合”,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轨并进”,全方位引进培育用好各类人才,筑牢人才支撑蚌埠高质量发展根基。

我们坚持工程引领,推进人才资源集聚。提标升级“1111”人才引育计划,组织实施招才引智“十大行动”,综合利用政策聚才、工程聚才、平台聚才、市场聚才、服务聚才等方式,统筹开展人才工程引领、专班沿链招才、“百企千岗高校行”揽才、助企稳岗攻坚、“赛场相马”竞才、双创平台赋能、区域人才融合、紧缺人才开发、“雁归珠城”聚才、人才服务暖心等行动,多渠道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十大行动”工作统筹部署,扎实开展“双招双引”合作洽谈、专场招聘、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取得积极成效。编制《蚌埠市2022年度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清单》。依托甬蚌结对合作帮扶平台,携手宁波、舟山、台州、丽水四个地市,联合开展“五城协作迎八方英才”专题招才活动。积极应对疫情影响,联合有关部门举办“校企云聘 才聚珠城”招才引智云聘行动等系列线上活动。抓住北京、上海等地蚌埠籍学子返乡契机,推出“六个一”关爱措施,公开征集3000个以上就业见习岗位,向返乡大学生定向推介。会同团市委举办“雁归珠城、青创未来”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报名参与的蚌埠籍高校大学生近400名。组织开展第二批“大禹英才”和第十二批“3221”团队申报评选。今年上半年,引育省级以上人才工程专家17人,博士、正高级职称和市级领军人才305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硕士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4001人,技能人才12914人。招才引智的渠道不断拓宽,人才发展的环境持续优化。

袁成文:好的。我记得“兴皖之要,惟在人才”,是我刚上班时,全省第一届人才技术交流大会的会议主题。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简洁的8个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却越来越被证明。比如,近年来,“抢人大战”的新闻层出不穷,西安、长沙等城市放出“送户口”等大招来吸引人才,力求控制人口规模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分别出台针对高端和相关产业的人才引进办法。城市之间“抢人大战”再度升级,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抢人大战”中的超常规做法,蕴含着一个“发展密码”:国与国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经济学认为,在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人”才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再好的机器和技术都是由人发明、创造和掌握的。

“黄金累千,不如一贤”。掌握了人才,才能谋求发展、赢得未来。人才工作是为了未来发展储备动能。有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队伍,才能牢牢把握领先一步的技术优势,超前谋划产业布局。这是区域竞争、城市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基础。华为成功的秘诀就是靠人的力量,而且是人才团队的集体力量。哪个地方能成为人才“洼地”,哪个地方就掌握了发展主动权。蚌埠要打好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仗、翻身仗,必须在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带动的同时,重视做好招才引智工作,想方设法吸引和培育更多的人才,增加城市的“人气”和软实力。这也是我市修订出台新一版《蚌埠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实施细则(人才部分)》的主要出发点。

甄长言:受益于各项人才支持政策,近年来中国电科第四十/四十一研究所及在蚌产业公司引才工作可以说是稳中向好。近三年来,年均引进本、硕、博人才均在百人左右,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能得到保障。尤其是疫情以来,我单位克服了各种困难,通过多种线上引才渠道,如网络引才、以才引才等,起到了较好的成效。

但客观地说,因地理位置限制,再加上受南京、合肥等地人才“虹吸效应”影响,我们在博士、海外引才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政策“刷新” “引育留用”聚人才

主持人:《蚌埠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中,在人才引育方面的含金量如何?和以往的支持政策相比,《清单》有何变化?是否实现了“提质扩面”?

陈炜: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我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先后出台推进人才特区建设、产业园区人才引育等系列政策措施,在吸引和集聚各类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市委、市政府发布的产业扶持政策清单中的相关人才支持措施,充分吸收了以往工作中行之有效、企业反映良好的支持举措。同时,结合工作调研、征求相关企事业单位意见的情况,对一些措施又做了适当优化,将全市各类人才支持政策整合为四大类共16条具体措施,并制定实施细则。

从政策支持范围看,由以前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拓展到我市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5G通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和各县(区)首位产业、主导产业等重点产业企业。人才政策类别涵盖了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住房保障、团队支持等各个方面,实现人才政策与自主创新、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衔接配套、互促融合,全面构建人才创业创新生态链。总体来看,整合优化后的《政策清单》,覆盖面更广,操作性更强,将更加有利于相关企业依托政策红利招才引智。

甄长言:我们看到,关于人才引育,《清单》中共有9项政策,内容全面细致,力度空前,操作性强,既立足人才自身实际需求,也考虑了用人单位的难点问题。比如对于人才来说,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享受人才公寓、住房租赁补贴、安家补助以及一次购房补贴中的一种。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政府也给予进站补贴、税收优惠等,增加了企业在引才中的主导作用。

与以往支撑政策相比,《清单》中的人才政策加大了对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才引进重点人才方面的奖励内容,这有助于激活各类人才机构积极踊跃地向蚌埠市企业精准推荐人才,增强企业引才能力。

用好政策 让人才“落地生根”

主持人: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落实到位的好政策才是真正的好政策。目前《清单》中人才政策企业是否已经了解?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方法保障政策切实惠及每一户符合条件的企业、每一位引育的人才?特别是作为招才引智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人社部门准备如何运用政策,做好“招才引智”的后半篇文章?

陈炜:蚌埠要加快产业技术变革、转型升级,抢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先机,人才水平高低是一项关键变量。当前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千方百计吸引、用好各类人才,切实发挥广大人才的聪明才智,努力推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再造一批精品名牌,高质量发展一批新兴产业,为加快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智慧和力量。

《政策清单》的梳理整合,是为了各项政策的更好落实,这就要求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求实效上,走近人才听取诉求,解决人才所思所盼,让支持政策更好惠及企业、惠及人才。要加强宣传指导,组织开展人才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进高校等系列活动,确保人才政策对“四上企业”宣传全覆盖、对重点人才全覆盖,切实提升这一惠企政策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在加强宣传的同时,更要注意兑现落实。为此,我们已经制定印发蚌埠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实施细则(人才部分),在细则中明确了申报主体、审核程序、兑现流程、具体条款、申报条件和申报材料等,我们将在政策执行中努力提供细致、精准、高效的服务,实打实强保障、解难题,切实让各类用人主体享受到优惠政策的红利。

袁成文: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政策,没有好的宣介,效益就很难发挥。7月29日,市委组织部联合市科学技术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等,将《蚌埠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实施细则(人才部分)》全文刊登在蚌埠日报第7版,就是想要通过主流媒体,更好的进行“广而告之”,表达市委、市政府“求才若渴”的态度和决心。

人才工作中有个形象的说法,叫“人才长腿论”,就是说人才是长腿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服务环境,人才是会“用脚投票”。人才引育不是一锤子买卖,靠短期的财政倾斜、政策优惠,简单粗放地比钱比待遇,未必能“砸”到优质人才,更难让人才留下来。我们就需要比服务、比作为,以真心换真心,透过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以“店小二”的心态,切实解决好人才在蚌发展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真正在蚌埠舒心生活、安心工作、专心发展。

甄长言:各级主管部门已经点对点地向我们宣传了《清单》中的人才相关政策,并做了细致讲解。近年来,我们一直是购房补贴、住房租赁补贴、助学贷款代还、工资补助等政策的受益者。以我们自身的体会为例,我认为这些政策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确实提升了蚌埠市聚才的能力。同时,受益于人才支撑,我们在领军人才和团队培养方面也卓有成效,2020年以来,我们先后培养安徽省创新领军人才1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个、蚌埠市3221团队8个等。

要想让好政策落实到每一户企业,主要在于宣传贯彻,我们建议:在通过电视、微信公众号、报纸等媒体加大内容宣传的同时,要请一些专家、企业对相关政策进行解释说明和现身说法;还可以全面梳理《清单》中的申报主体,以区为单位,如高新区,组织本区内申报主体开展专题宣贯会,让企业熟悉掌握政策,发挥政策为产业服务的作用。

主持人:集中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强市建设。您认为这其中人才政策的落实,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炜:产业成就人才,人才助推产业。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市委提出“双招双引”战略,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不可偏废。落实好人才政策,把政策用好用足用活,对于助推蚌埠发展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政策主要是引导功能,企事业单位是用人主体。我们推动落实人才政策,就是想引导企业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的撬动效应。同时,落实好各项人才政策,也是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的需要。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更多的表现为人才竞争,发展优势更多的表现为人才优势。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需要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进一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执行、落实好相关支持政策,通过人才政策引领,广聚各方英才,以人才优势为发展赢得先机、夺取主动。

甄长言:人才是第一资源,他们在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强市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不可替代性的作用。“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人才政策的落地,将不断推进人才向心力和凝聚力,将更加有利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将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珠城、集聚到产业中,支撑蚌埠加快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对于我们单位来说,将更加有助于我们在引进国外智力、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取得新突破,助力我们加快建设测试测量领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政策链接:

(一)人才培育

重点领域企业的技能人才晋升为技师并继续在企业就业的,连续三年给予每年2000元能力提升补助;晋升为高级技师并继续在企业就业的,连续三年每年给予8000元能力提升补助。

(二)支持人才平台建设

1.对新建的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别给予30万元、

15万元启动经费支持。

2.对新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5万元启动经费支持。

(三)人才引育

1.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的在站博士后,每引进1人,

两年内给予建站企业每年4万元补贴。

2.对重点产业企业新引进在我市缴纳个人所得税、年薪20万元以上高层次人才的,给予企业岗位补贴,前3年按高层次人才实缴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等额补贴,后2年减半。

3.对中介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引进重点人才全职来蚌工作的,按引进人才层次和数量情况,给予引才机构或个人最高30万元引才奖励,中介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引才奖励资金与用人单位引才补贴不重复享受。面向国内外聘请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投资人等担任“招才顾问”、“引才大使”。对引进急需紧缺高端人才成绩突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申报省级政策支持,给予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15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