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顾楷 陈昂 文/图
炎炎夏日,绿树成荫;街头巷尾,花团锦簇。
蚌埠,这座处在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城市,正携山水之灵韵,聚文明之清风,以高“颜值”和好“气质”普惠万千居民、笑迎八方来客,向世界展示着全国文明城市的靓丽形象。
擦亮“金字招牌”,创建从未停歇。作为连续两届全国文明城市,蚌埠在已有良好城市环境的基础上,重质提效、久久为功,持续增绿添彩、整治背街小巷、改造老旧小区,用实际行动不断提升城市内外品质,以更高标准更好形象昂首阔步向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迈进,努力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打下扎实基础。
增强“颜值”
绿化彩化绘就城市底色
沿着蚌埠城市主干道行走,满眼尽如画,处处是风景,沿途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龙子湖湖面开阔,风光旖旎,水天一色,白云倒映;张公山山色青翠,形如螺髻,突起于平原之上,点缀在城市之西;东海大道整洁干净,秀色宜人,一路鲜花怒放,充满盎然绿意……
走在蚌埠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树木林立的大公园、铺天盖地的小游园,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津浦大塘公园、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黑牛嘴生态公园,一个个城市公园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钓鱼台游园、光彩游园、迎湖游园、宏业路游园,一个个街头游园星罗棋布、亭台巧立……
淮河两岸,勃勃生机,“靓淮河”工程如火如荼推进——
蚌埠正按照“一川清、两岸靓、三脉通、四态合”的总体规划和“一河、两岸、四区、五线、十九景”的具体布局,努力扮靓沿淮风景线,建好城市会客厅,让市民临水亲水,让淮河成为蚌埠最亮丽的城市风景。
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蚌埠的城市更美、颜值更高、环境更优。特别是近年来,“绿满珠城”、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城市绿化增量提质等工程的实施,不断巩固着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等创建成果,厚植着城市生态底色,为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加快打造“河湖清亲两岸绿”的生态文明样板注入了新动能。
水在城中、城在林中。蚌埠这座皖北城市正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努力用好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片景,持续用绿色浸润城市肌理,用彩色增强城市颜值,用整洁彰显城市品质,把文明深深烙印在城市的每条大街、每个角落里。
提升“气质”
背街小巷展现独特魅力
华丰街一巷,短短两百多米的距离,却聚集着辐射皖北的花鸟市场、种类丰富的非遗美食、近乎百年的特色建筑,每天人来人往、烟火气浓,既是深藏在城市中的背街小巷,更是老蚌埠的标志性街巷。深入其中,飞檐翘角、徽派古风,店面整洁、经营有序,路面干净、步行从容,展现着历史文化街巷的独特魅力。
小巷也有大风景,细节之处更体现城市品位之高、文明之美。
不久前,华丰街蚌埠首届非遗集市开市,精彩纷呈的非遗精品展销、现场非遗技艺展示,让城市文明和历史记忆完美融合,小小街巷变得有序而多彩、文明且繁荣,彰显着蚌埠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底气和自信;
张公山便民新巷在经历路面整修、墙面美化等基础改造后,用“文化墙”说故事,通过结合本土文化元素,以建党百年为脉络,以开埠百年为主线,把禹会区发展、张公山历史贯穿其中,实现了“颜值”与“内涵”的双提升;
淮滨街道正街社区把街区墙壁作为留住乡愁的有效载体,以白色为底,以彩色为妆,以“正街”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民俗习惯为内容,分段展现出“正街”的历史变迁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成就……
背街不再“背”,小巷不再“小”。近年来,蚌埠市持续提升改造背街小巷,通过道路修补翻新、车辆停放有序、沿街店面规范、垃圾分类摆放等,不断健全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美化城市环境,丰富街巷文化内涵,着力营造“环境整洁、设施齐全、交通顺畅、管理有序、安全舒适”的街区环境。如今,蚌埠对背街小巷的治理,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治理,也更已超越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而是体现了人文关怀、注入了历史元素、凸显了文明底蕴,推动了城市品质和气质的不断提升。
收获幸福
老旧小区实现美丽蝶变
走进禹会区一麻宿舍小区,道路两旁绿树掩映,沥青道路整洁平坦,居民楼栋粉刷一新,电动车棚整齐划一,这座建设近30年的老旧小区实现了“逆生长”,居民们在小区里散步、聊天、休憩,感受着小区变化,享受着幸福生活。
“住了这么多年的老房子现在能变得这么新、这么漂亮,看着心里就舒服。”七十多岁的李绥里老人说,去年开始,小区不仅修了路面、刷了外墙、增加了监控和电子单元门,还拆除了老旧电线、实施了雨污分流、增设了晾衣杆和电动车车棚等,这让居民非常满意。
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生活更幸福。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认真排查解决路不平、灯不亮、水不通等老问题,坚决整治小区乱张贴、乱涂写、乱堆放、乱停放、乱搭建“五乱”现象,合理规划各项功能区,为居民生活、通行、休闲提供方便,真正做到“三无”小区“老而不破、旧而不脏、小而不乱”。今年,全市纳入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共101个,将惠及居民14870户。
在改造提升的同时,蚌埠更加注重对老旧小区的管理,始终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城靠民”,推深做实“一组一会、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群众自治途径,找准各方利益结合点,广泛发动党员群众,让广大群众从“接受者”变为“参与者”,真正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着力改善老旧小区环境,努力破解小区管理难题,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在改造和管理的双重提升下,蚌埠老旧小区有了崭新形象,实现了美丽蝶变,群众也因文明创建享受到了更加优质的生活,拥有了更加美好的环境,实现了城市管理和市民需求的双赢。
创建永远在路上。如今的蚌埠,正精雕细琢增颜值,内外兼修提气质,努力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品质奋力夺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以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文明程度的持续提升,切实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
内外兼修更显文明城市之美
□本报评论员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座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则更是城市治理“桂冠上的明珠”。当前的蚌埠,已经连续两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正向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迈进,奋力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振精神、加压奋进,持之以恒抓长效管理,内外兼修绘文明底色,让城市文明绽放常态之美,全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迭代升级。
内外兼修,首先要外修“颜值”。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保障。近年来,我市以“城市家具”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管护水平,突出抓好街面秩序、立面颜值、地面环境,重点关注公园、广场、公厕、转运站等公共区域环境,强化农贸市场、超市商场、学校、小区、医院周边等环境整治工作,提升创建标准,突出常态长效,全市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得到持续改善。如今,正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迈进的蚌埠,更要继续扎实推进“十项提升行动”,深入开展交通秩序、市容环境、小区环境集中整治等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颜值”,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宜居、更加美好、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内外兼修,也要内修“气质”。城市要“面子”,更要“里子”,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内在品质。近年来,我市采取一系列措施涵养城市文明之气。华丰街一巷等背街小巷在规范治理的基础上,融入历史文化、展现商业繁华,形成了高品质历史文化街区;靓淮河等工程的实施,修复了淮河生态、改善了城市交通、拓展了城市空间、优化了人居环境;一批批老旧小区不仅“改头换面”,更“脱胎换骨”,老小区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让文明之风吹遍珠城,市民素质持续提升……站在新的赛道上,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品质、提升市民素质、维护城市形象,推动美丽珠城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协同共进。
内外兼修,要注重以人为本。“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城靠民”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一组一会、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发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文明创建,群众对创建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当前,我们还要继续推行这一模式,全面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做好常态化宣传工作,以“行走蚌埠”“徒步丈量”等方式走街入户、引导群众,进一步营造浓厚创建氛围,让广大市民群众真心实意为创建工作点赞,凝聚全市上下共同创建的合力。
文明创建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让我们携起手来,内外兼修、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涵养城市“颜值”和“气质”,以更好状态和昂扬精神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执笔:顾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