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周芳林 文/图
“哇!太神奇了!”“这是什么原理?”市科技馆展厅里,伴随着观众阵阵惊奇的呼声,翟久行正在为大家解答神奇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市科技馆里为参观者讲解科学知识,深入校园、社区开展科普活动,组织“科普大篷车”活动……这样的科普教育工作,市科技馆展教科负责人翟久行一干就是13年。
只有热爱才能激发创新
2009年大学毕业后,翟久行一头扎进科普教育事业,以科普讲解、科学实验表演为载体,以科普活动策划研发、活动资源包设计、科普展品设计等科普工作为抓手,活跃在科普展厅、科技活动室、研发会议中。
“看到小朋友好奇的眼神、激动的神情,我觉得这份工作非常有意义。”翟久行说,只有热爱,才能激发创新。
多年来,为弥补展厅固定展项参观、体验的局限性,他转变思路,不断改革创新,策划多项主题活动,丰富了科普教育的内容,并逐渐形成了“我们的节日”“暑期科普夜市”“科技馆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贯穿全年的系列品牌活动。
在科普活动研发上,翟久行不断学习,研发新的科学实验、科学互动表演等项目,先后研发出“伯努利原理”“神奇的静电”“神奇的视错觉”“大气压强”等项目,深受青少年的欢迎。
“构思新的互动活动或科普实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翟久行告诉记者,2020年疫情期间,他与团队小伙伴一起,积极利用网上资源,参与了由中国科协科普部组织的“对抗疫情科学实验DIY挑战赛”,共收到来自蚌埠的挑战视频20余条。因在该次科普教育活动中的优秀表现,市科技馆也获得了“全国科学实验挑战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为打造“线上科技馆”,进一步激发公众爱科学和学科学的热情,翟久行还带领市科技馆科普团队自主设计制作“宅家畅游科技馆”系列在线科普活动,利用场馆自身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
“把科学种子播散在各个角落”
不仅在市科技馆,翟久行和团队小伙伴还走进校园、社区和乡村,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能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去了偏远农村,你才能真正感受到那里的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
翟久行说,“科普大篷车”主要是作为场馆的补充,能发挥其流动性、便捷性的特点,深入偏远地区开展科普活动。他们跟随“科普大篷车”的足迹,去过三县多所乡村学校。他说,对于这些从未接触过科普设施的小朋友而言,他们带去的不只是一次新奇的感受,更是一颗学科学、爱科学的种子。深入基层,能更深刻地认识到“科普人”身上的使命感。
“科普大篷车”犹如一个科学的播种机,我们“科普人”也是一个个播种人。
“发挥播种机的作用,把科学的种子播散在各个角落。”翟久行告诉记者,这句话,是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五进’”活动的“座右铭”,也是他不断努力奋斗的目标。
节假日,是科普场馆接待参观人员的高峰期,也是“科普人”最忙碌的时候。多年来,翟久行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很难拥有一个完整的假期。从活动策划,到具体实施,他们力求完美,为参观者提供更精彩的活动和科普服务。
立足群众所需不断创新
成功入选中国科协“‘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市科技馆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依托科普场馆资源,拓展科学教育,策划了研学教育、科学课等活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丰富科学课程,翟久行带领团队设计了“火山喷发”“发现声音”“探秘电磁”等十余个主题课程。
在研学教育活动中,市科技馆与学校合作,把场馆展项与科学课教学大纲相结合,组织学生走进市科技馆,开展一系列科学体验活动。同时,面向全市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开设“萌童爱科学”“探索科学”“科学启蒙营”“未来工程师”等十余套免费科学课程培训,为学生提供学习新模式。
今年,中国科协《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公布,认定安徽省27家单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市科技馆作为蚌埠市唯一单位成功入选。
在研发创新方面,翟久行设计的“展示箱”“小球轨迹演示器”等科普展品,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他带领的团队荣获“科普大篷车普惠之星•优秀”“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等称号;设计实施的“垃圾分类寻宝记”教育活动资源包获得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优秀奖。
2022年全国科普日,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目前,我市9月科普教育系列活动正在进行。本月的每个周末,市科技馆精心设计了“沸腾”“化学红绿灯”“科学大富翁”等不同种类的科学实验及相关科学互动体验活动,通过趣味游戏与严谨的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让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能够有更好的科普体验,是翟久行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他看来,立足群众所需不断学习、创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才是“科普人”最好的青春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