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引才聚才 选才育才 用才留才 看蚌埠如何盘活第一资源

2022-10-11 07:37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首席记者 靳瑾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蚌埠,人才更是被视为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聚焦创新驱动引才聚才,改革体制机制选才育才,优化服务环境用才留才,全市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引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66名,建设省级以上人才团队66支,引育市级领军人才569名、培育市级人才团队193支,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数量稳居全省前列、皖北首位。我市因此获评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市,怀远县、禹会区入选全省人才“十强县区”。

在“人才是第一资源、一把手工程”理念指引下,人才工作成效被纳入全市各级领导班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考核,党管人才原则得以充分体现。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也正是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培养评价、支持激励、服务保障等机制,我市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我市打造人才强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系统谋划人才机制、人才工程、人才平台,起到了关键作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炜告诉记者,聚焦重点产业和社会领域发展需求实施的“511”人才工程,分类出台各领域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培育激励、安居保障、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方面支持措施,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引导人才向主导产业集聚、向紧缺领域集聚、向基层一线集聚,人才政策磁吸效应加快显现。而改革完善职称评聘办法,畅通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将专利成果、技术突破等作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更体现了蚌埠求贤若渴、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诚意。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蚌埠坐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等优质平台,为人才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发挥聪明才智拓展了舞台——依托人才资源优势,我市双基产业集聚大批人才,由此也推动超薄电子触控玻璃、MEMS测试封装、生物发酵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技术突破。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市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高新技术企业十年增幅超500%。其中,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中国(蚌埠)传感谷,已进驻芯动联科、禹心半导体等高企22家,汇集省级以上领军人才30多名,2021年实现规上产业总产值18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30亿元。

着眼激发本土人才潜能,我市还先后打造了“大禹英才”“珠城工匠”“孔雀计划”“3221”产业创新团队等本土人才工程品牌;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和优势学科,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20家。目光向外,围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成固镇长三角(杭州)科创中心、禹会上海孵化创业基地;借助我市与宁波市结对合作帮扶关系,签订甬蚌人才工作合作协议;以校地合作为纽带,推动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先后建成蚌埠先进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果转化(蚌埠)中心、中科院(蚌埠)科技成果教育转化孵化中心、中科大技术转移蚌埠分中心等,实施一批高水平联合攻关项目,对接企业技术需求90项,转化长三角高校科研成果37项。

“近者悦、远者来”是一位海归专家对蚌埠人才工作的评价。好政策引来人才,优服务才能留住人才。市委组织部主导的“访英才促双招”活动,先后走访104家企业113名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协调解决人才及企业问题120余项。围绕引进人才在蚌安居需求,则先后建设各类人才公寓8000余套,为2200余名人才发放安家补贴、购房补贴和住房租赁补贴1910余万元。

发展依靠人才,开放呼唤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成就人才,蚌埠已经走出一条人才汇聚的成功之路。

262

蚌埠新闻网首席记者 靳瑾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蚌埠,人才更是被视为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聚焦创新驱动引才聚才,改革体制机制选才育才,优化服务环境用才留才,全市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引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66名,建设省级以上人才团队66支,引育市级领军人才569名、培育市级人才团队193支,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数量稳居全省前列、皖北首位。我市因此获评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市,怀远县、禹会区入选全省人才“十强县区”。

在“人才是第一资源、一把手工程”理念指引下,人才工作成效被纳入全市各级领导班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考核,党管人才原则得以充分体现。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也正是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培养评价、支持激励、服务保障等机制,我市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我市打造人才强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系统谋划人才机制、人才工程、人才平台,起到了关键作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炜告诉记者,聚焦重点产业和社会领域发展需求实施的“511”人才工程,分类出台各领域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培育激励、安居保障、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方面支持措施,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引导人才向主导产业集聚、向紧缺领域集聚、向基层一线集聚,人才政策磁吸效应加快显现。而改革完善职称评聘办法,畅通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将专利成果、技术突破等作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更体现了蚌埠求贤若渴、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诚意。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蚌埠坐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等优质平台,为人才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发挥聪明才智拓展了舞台——依托人才资源优势,我市双基产业集聚大批人才,由此也推动超薄电子触控玻璃、MEMS测试封装、生物发酵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技术突破。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市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高新技术企业十年增幅超500%。其中,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中国(蚌埠)传感谷,已进驻芯动联科、禹心半导体等高企22家,汇集省级以上领军人才30多名,2021年实现规上产业总产值18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30亿元。

着眼激发本土人才潜能,我市还先后打造了“大禹英才”“珠城工匠”“孔雀计划”“3221”产业创新团队等本土人才工程品牌;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和优势学科,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20家。目光向外,围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成固镇长三角(杭州)科创中心、禹会上海孵化创业基地;借助我市与宁波市结对合作帮扶关系,签订甬蚌人才工作合作协议;以校地合作为纽带,推动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先后建成蚌埠先进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果转化(蚌埠)中心、中科院(蚌埠)科技成果教育转化孵化中心、中科大技术转移蚌埠分中心等,实施一批高水平联合攻关项目,对接企业技术需求90项,转化长三角高校科研成果37项。

“近者悦、远者来”是一位海归专家对蚌埠人才工作的评价。好政策引来人才,优服务才能留住人才。市委组织部主导的“访英才促双招”活动,先后走访104家企业113名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协调解决人才及企业问题120余项。围绕引进人才在蚌安居需求,则先后建设各类人才公寓8000余套,为2200余名人才发放安家补贴、购房补贴和住房租赁补贴1910余万元。

发展依靠人才,开放呼唤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成就人才,蚌埠已经走出一条人才汇聚的成功之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