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杨玉华 汪海月
白犀牛智达(合肥)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驾驶配送车行驶在合肥街头为居民配送网购商品(2022 年 2 月 28 日摄) 白犀牛智达(合肥)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安徽自贸区立足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独特优势,定位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通过这些制度创新,合肥创新院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知识产权申请和授权数量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
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6%的进出口额、4%的新设企业、7%的税收收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安徽自贸区)在设立两年之际,成绩亮眼。
打开安徽地图,由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组成的安徽自贸区地处C位,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书写改革新篇。
为新兴产业集聚筑势赋能
满载着生鲜货物,凭借摄像头、雷达、传感器等软硬件系统灵敏避障,白犀牛智达(合肥)科技有限公司的8台无人驾驶配送车,每天穿梭于合肥的城市道路上,为居民配送网购商品。
“无人驾驶在国内属于全新行业,得益于安徽自贸区,我们的项目落地才如此顺畅。”白犀牛智达(合肥)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负责人王新龙说。
2021年底落户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仅2个多月,这家科技公司就拿到了道路测试通行书并开放路权,实现无人配送车上路合法合规。
作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六批自贸区之一,安徽自贸区于2020年9月揭牌运行,立足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独特优势,定位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与经济开发区、发展示范区等区域不同,自贸区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责任,制度创新是衡量自贸区工作的重要标志。”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邢孝鸿说,作为安徽自贸区的半壁江山,合肥片区在提升产业能级、人才引培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走进合肥片区的合肥国际人才城,二楼的“一网通”国际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正为国际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楼的众创空间为来自全球的创业团队提供免费的孵化空间等配套设施。
去年从国外回来的单杰在这里创办了合肥辉愈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质子医疗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见到《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他说:“合肥片区在质子医疗领域有着完备的产业链,国际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则解决了我们回国创业的后顾之忧。”
安徽自贸区围绕主导产业推出系统集成的改革举措,编制完成集成电路、量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4个产业的开放创新试点举措,以制度创新赋能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目前,安徽自贸区已累计形成超百项制度创新成果,招引了一批百亿元以上项目、外资项目和研发中心。集成电路产业、新型显示产业、智能语音产业等加速发展,有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
玉米、薯类、农作物秸秆等可再生资源,成为今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选手所用饭碗的制作材料,这是位于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的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一项新技术。
得益于自贸区的政策支持,这项由丰原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研发的创新成果,不仅获得蚌埠市政府给予研发总投入80%的经费支持,还获得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支持。
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是国家赋予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任务。安徽自贸区由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组成,这也是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在区域,叠加试验区和示范区的双重优势,安徽自贸区既为创新驱动发展“试制度”,也是科技创新“高产田”。
新型研发机构是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也是原始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位于合肥片区的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是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为了激励机构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合肥片区在国有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企业化运营改革,释放了科研人员活力。
“通过这些制度创新,合肥创新院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知识产权申请和授权数量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副院长黄叙新说。
为了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在芜湖片区,当地与上海市松江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胆探索跨省协作的“创新飞地”,并布局一批行业认可的高端研发创新平台,推进“飞出地”与“飞入地”在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跨区域深层次合作。
一系列创新发展制度体系的建立,推动创新成果竞相涌流。
“九章”“祖冲之号”问世让中国量子计算机实现算力全球领先,国家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创造1.2亿摄氏度“燃烧”101秒世界纪录……两年来,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安徽诞生,多个高层级研发平台加速落户。截至目前,安徽自贸区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918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16.9%。
“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到新兴产业的全链条科创体系。”安徽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方旭说。
贸易便利化确保供应链稳定
在芜湖片区,奇瑞集团生产的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出口至巴西等国家。
随着中国的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入全球,内陆省份安徽也在加速“走出去”,促进贸易便利化成为重要突破口。
安徽自贸区探索新型跨境易货贸易,即支付结算采用以货换货的方式,助力企业拓宽贸易渠道,扩大进出口规模,降低汇率波动大、收汇难的风险。
“通过尝试新型易货贸易,探索不受制于货币结算体系的贸易方式,是发展中国家保证贸易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也是我国稳外资、稳外贸,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现实需要。”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陈诗一说。
创新洋山港-芜湖港联动接卸江海联运新模式、探索“中欧班列进口货物分段计税”运费机制改革……两年来,安徽自贸区多措并举促进贸易便利化。
同时,安徽自贸区也探索服务贸易等新型贸易形式。
坐落于自贸区的联宝科技是联想集团在安徽投资的全球最大PC研发和制造基地,产品销往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一家外贸企业,发展保税维修服务贸易一直是企业的需求。对此,自贸区和海关积极改革创新,将联宝科技的可维修电子类别从单一的电脑主板拓展到显示屏、服务器的主板保税维修,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也保护了核心技术,促进生产工艺改进,为探索新型服务贸易积累了经验。
安徽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安徽自贸区实现进出口总值959.3亿元,贡献了全省上半年26.1%的进出口总值;实际使用外资1.1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利用外资占比达40%。
“安徽自贸区正在通过打造开放型经济,提高资源要素流动的便利化,打开国内和国际市场‘双循环’,让人才、技术、资金达到集聚,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方旭说,未来,安徽自贸区将力争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建成贸易投资便利、创新活跃强劲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