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首席记者 靳瑾
守着蚌埠全市人民的水源地和应急水源地,怎么才能守住一汪清水,让全市人民喝上放心水?记者日前跟随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去探访禹会区守好“水龙头”和“储水池”的N种办法。
初冬季节,在禹会区长青乡石巷村的田野中,一个绿色的“铁皮柜”尤为显眼。“这是咱村的污水处理站,也可以说是咱蚌埠人‘水龙头’的净化器。”安徽阳光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运营项目经理宋跃颇为自豪地介绍,“咱守着蚌埠人的‘水龙头’,更得干净清亮儿的。”
说起石巷村,就会提到其特殊的位置——紧挨淮河岸边,与淮河蚌埠闸上取水口的距离可以用近在咫尺形容。事关百万蚌埠人的“水龙头”,石巷村因此被划入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8年起,包括石巷村在内,附近11个村子陆续建起了污水处理站。“过去,村里的生活污水大多是直接倒在房前屋后,加上农业面源污染,不光影响颜值,渗入地下水也给旁边的淮河造成隐患。”宋跃告诉记者,如今有了处理站,村里1200位居民家中的污水经管道收集进入站内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处理站用的是‘改良性氧化沟’工艺,排放标准是一级A,再也不用担心污染。”
守好了“水龙头”,“储水池”也不能掉以轻心。作为蚌埠的应急水源地,天河湖曾经一度因为围网养殖过多过密、水体流动性差导致水草丛生、水质下降。去年11月,天河湖交由禹投集团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对天河湖的保护得全方位,多管齐下。”说起生态环境保护,负责该项工作的蚌埠天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王世青娓娓道来:首先是拆除了非法围养水面约4000亩,清除水中过于繁茂的水草,让水体流动起来。一方面委托安徽农业大学编制专项方案,根据水生物和水质分层投放鱼苗完善水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对周边的黑臭水体进行整治,切断向湖中排放污水的根源。
2万亩的水面,如何科学管理?天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设置了两部雷达、三台光电对水面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控,确保及时发现、制止违法捕鱼、电鱼以及其他破坏生态资源的活动。对于违规钓鱼、非法盗、捕鱼的行为,则加大巡查和集中整治力度。采访中,记者正好看到巡查归来的工作人员。“整整一年的时间,靠肉眼就能看到湖水变清了,水里的大鱼多了,湖面上还有不少水鸟。”这位工作人员说。
“像今年夏天这样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原以为水质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有一系列措施兜底,天河湖的水质仍然保持III类以上。”接过工作人员的话头,王世青也笑着说,“明年你再来,保管水质比今年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