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蚌埠已为2000多户渔民在岸上安家

2019-08-28 07:39

蚌埠新闻网讯(记者 靳瑾 通讯员 单永恒)靠着千里淮河第一大港,河道上白帆点点、船只纵横是老蚌埠人记忆中的一景。然而,对于以船为家的渔民来说,辛酸不便却远多于诗意。2013年起,我市启动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几年来已有2000多户渔民告别了船上的家,开始了“脚踏实地”的生活。

固镇人高廷宽今年56岁,1984年起在水上跑运输,此后一条水泥船就成了他的家。在船上结婚,养育三个女儿,没想到一漂就是二三十年。2015年,高廷宽终于告别了水泥船,住进了宁馨苑小区。“房子两室一厅,60个平方米,搬进来水电就搞得好好的,一点心都不要操。”说起自己的新房子,高廷宽显得很满意:“还是脚踏实地好啊,以前在船上晃晃悠悠、提心吊胆的,孩子上学只能跟着姥姥过。别说平时不方便,生病遇到急事更抓瞎。住在这,楼下就有花园,离医院也近,想找点事做也方便。”更让高廷宽满意的是房价。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60平方米的房子,按照每平方米1500元的价格出售给渔民。入住时只要付5千元的预付款,各级财政给3.05万元的补助,剩余的5.45万元入住五年后付清。再加上自家船只拆解后还有部分补偿金,算起来几万元就能安个新家。高廷宽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听说付清了还能给办产权证,你说这多好的事!”

和高廷宽一样,我市已有两千多户渔民告别以船为家的生活。2013年,我市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全面启动;2015年,2527户渔民家庭上岸安居,其中市区140户、怀远371户,五河县928户,固镇县1088户。在安置方式上,集中建设安置房366套,配租公租房2021套,危房改造8户,还有132户渔民自购自建住房。为此,各级财政拨付了9097.1万元安居补助金,并实行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支持渔民家庭购置、建设安置房、租赁公租房等。

有了落脚的地方,还得有生活。公安部门将上岸的2527户渔民家庭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后,又对照名单住户开展摸排,排查出无户口渔民80人,及时帮他们完成了户口补录工作。考虑到渔民生活的特殊性,公安部门还开通绿色通道,实行未入住先入户,目前市区的140户渔民都已随迁到居住地。此外,对符合低保政策的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对患有重特大疾病、遭受各种特殊困难的家庭则是应救尽救。据市民政局统计,全市共为503户809位渔民办理了低保待遇,月发放低保金21万元;为53户渔民办理了大病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8万元,为131户渔民办理了临时救助,发放临时救助金25万元。

有房住了,还要有工作、有学上。据悉,三县安置的渔民纳入农村养老保险。此外,教育部门优先安排上岸渔民子女就近入学,有需要的则优先安排在校寄宿。到今年6月,全市三县六区接收义务教育阶段渔民子女入学801人。考虑到上岸渔民专业技能欠缺,我市也针对他们开展就业培训,联合企业举办岗位需求对接招聘会,努力为渔民就业牵线搭桥。据不完全统计,各县区人社部门共为上岸渔民提供就业培训3000多人次。县区则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公益性岗位,解决渔民家庭就业问题。固镇县就利用工业园区实行就近就业。高廷宽和老伴如今就在园区打工,每月收入将近五千元。

“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不仅是为渔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也是畅通河道交通和水域生态保护的现实需要。”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明告诉记者,因为以船为家带来的船只随意停靠、河堤电线乱拉、河滩随意开荒等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农工委将有关渔民上岸工作列为今年的工作要点,为此多次赴怀远、五河、固镇和淮上区走访调研。“每次座谈走访,我们都能感受到群众对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的拥护。能看到成绩,但也不能忽视返流等问题。”

在刘明看来,渔民上岸后基本实现了安居,但未来还要在“乐业”上多下功夫。“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淮河河道市区段现有住家船190只,渔民139户,其中返流渔民55户。而返流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就业技能。脱离水面之后,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转行就业,只能再回到水上讨生活。”刘明认为,渔民作为整体收入较低的特殊困难群体,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订统一的保障政策、保障措施,特别是要完善户籍、就业、教育、医保、低保、养老等方面的后续扶助政策,真正实现上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8月22日至2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二次会议。作为议题之一,渔民上岸工作也是市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讨论的热点。“盯住热点、难点,我们还将继续跟踪督办。”刘明说,目前正在将会上的意见建议及前期调研发现的问题整理成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书。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后,发给市政府,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进一步解决渔民上岸后遗留的一些问题。(完)


224

蚌埠新闻网讯(记者 靳瑾 通讯员 单永恒)靠着千里淮河第一大港,河道上白帆点点、船只纵横是老蚌埠人记忆中的一景。然而,对于以船为家的渔民来说,辛酸不便却远多于诗意。2013年起,我市启动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几年来已有2000多户渔民告别了船上的家,开始了“脚踏实地”的生活。

固镇人高廷宽今年56岁,1984年起在水上跑运输,此后一条水泥船就成了他的家。在船上结婚,养育三个女儿,没想到一漂就是二三十年。2015年,高廷宽终于告别了水泥船,住进了宁馨苑小区。“房子两室一厅,60个平方米,搬进来水电就搞得好好的,一点心都不要操。”说起自己的新房子,高廷宽显得很满意:“还是脚踏实地好啊,以前在船上晃晃悠悠、提心吊胆的,孩子上学只能跟着姥姥过。别说平时不方便,生病遇到急事更抓瞎。住在这,楼下就有花园,离医院也近,想找点事做也方便。”更让高廷宽满意的是房价。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60平方米的房子,按照每平方米1500元的价格出售给渔民。入住时只要付5千元的预付款,各级财政给3.05万元的补助,剩余的5.45万元入住五年后付清。再加上自家船只拆解后还有部分补偿金,算起来几万元就能安个新家。高廷宽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听说付清了还能给办产权证,你说这多好的事!”

和高廷宽一样,我市已有两千多户渔民告别以船为家的生活。2013年,我市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全面启动;2015年,2527户渔民家庭上岸安居,其中市区140户、怀远371户,五河县928户,固镇县1088户。在安置方式上,集中建设安置房366套,配租公租房2021套,危房改造8户,还有132户渔民自购自建住房。为此,各级财政拨付了9097.1万元安居补助金,并实行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支持渔民家庭购置、建设安置房、租赁公租房等。

有了落脚的地方,还得有生活。公安部门将上岸的2527户渔民家庭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后,又对照名单住户开展摸排,排查出无户口渔民80人,及时帮他们完成了户口补录工作。考虑到渔民生活的特殊性,公安部门还开通绿色通道,实行未入住先入户,目前市区的140户渔民都已随迁到居住地。此外,对符合低保政策的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对患有重特大疾病、遭受各种特殊困难的家庭则是应救尽救。据市民政局统计,全市共为503户809位渔民办理了低保待遇,月发放低保金21万元;为53户渔民办理了大病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8万元,为131户渔民办理了临时救助,发放临时救助金25万元。

有房住了,还要有工作、有学上。据悉,三县安置的渔民纳入农村养老保险。此外,教育部门优先安排上岸渔民子女就近入学,有需要的则优先安排在校寄宿。到今年6月,全市三县六区接收义务教育阶段渔民子女入学801人。考虑到上岸渔民专业技能欠缺,我市也针对他们开展就业培训,联合企业举办岗位需求对接招聘会,努力为渔民就业牵线搭桥。据不完全统计,各县区人社部门共为上岸渔民提供就业培训3000多人次。县区则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公益性岗位,解决渔民家庭就业问题。固镇县就利用工业园区实行就近就业。高廷宽和老伴如今就在园区打工,每月收入将近五千元。

“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不仅是为渔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也是畅通河道交通和水域生态保护的现实需要。”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明告诉记者,因为以船为家带来的船只随意停靠、河堤电线乱拉、河滩随意开荒等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农工委将有关渔民上岸工作列为今年的工作要点,为此多次赴怀远、五河、固镇和淮上区走访调研。“每次座谈走访,我们都能感受到群众对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的拥护。能看到成绩,但也不能忽视返流等问题。”

在刘明看来,渔民上岸后基本实现了安居,但未来还要在“乐业”上多下功夫。“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淮河河道市区段现有住家船190只,渔民139户,其中返流渔民55户。而返流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就业技能。脱离水面之后,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转行就业,只能再回到水上讨生活。”刘明认为,渔民作为整体收入较低的特殊困难群体,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订统一的保障政策、保障措施,特别是要完善户籍、就业、教育、医保、低保、养老等方面的后续扶助政策,真正实现上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8月22日至2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二次会议。作为议题之一,渔民上岸工作也是市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讨论的热点。“盯住热点、难点,我们还将继续跟踪督办。”刘明说,目前正在将会上的意见建议及前期调研发现的问题整理成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书。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后,发给市政府,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进一步解决渔民上岸后遗留的一些问题。(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