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 瑶
见习记者 王立春 文/图
【阅读提示】
初冬时节,淮水之畔,第二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如约而至,盛会点亮珠城,科技也在融入生活。在一般人印象里,高精尖技术总是蒙着层神秘的面纱,显得那么深不可测,遥不可及。而实际上,科技已经让新材料转化为我们身边一些再普通、再熟悉不过的物件。一项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场”走向“应用场”——
一根秸秆 千变万化出的商业蓝海
安徽丰原集团总部的低碳生物馆里,演绎了一出“秸秆的奇妙旅行”。小小的秸秆千变万化,成了馆内的各类服装、床上用品、餐具容器、甚至是沙发橱柜……展馆大厅里以秸秆为原料的聚乳酸制品让人应接不暇、连连称奇。
“这是今年的新品,用秸秆做成的人造皮革优势很大,已经出口到了欧洲,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也已开始采购这种皮革。你在米兰、巴黎时装周上看到的时尚单品可能都是中国的秸秆制造。”安徽丰原集团副总经理陈礼平拿着一块深蓝色的人造皮革向记者介绍,这是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基聚氨酯材料制成的皮革,不仅色彩丰富、弹性好,而且纹理自然、手感柔软,外观真皮感强。国际上一些顶级品牌的皮包、皮箱、皮沙发等皮制品都开始选用这种材料来替代真皮。
安徽丰原集团低碳生物馆里展示的聚乳酸服装
在这间上千平方米的低碳生物馆展厅里,记者看到了上万种日常生活用品,这些物品千差万别,但它们有一个共性,原料都是秸秆。
“老百姓觉得新材料是科学家、研究院才能见到的东西,其实新材料应用就在我们身边,处处用得到。新材料之‘新’不光在科研领域,也处处展现在衣、食、住、行之中。”陈礼平拿起展厅里的一只新材料口罩,向记者展示这只口罩的内里乾坤。口罩里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熔喷布,主要以聚丙烯为原料,有一段时间,口罩供应严重短缺,主要就是熔喷布供应不上。而安徽丰原集团开发了聚乳酸熔喷布,作为核心原料的替代,已成功应用于环保口罩的生产,这种口罩内外层为聚乳酸无纺布,中间层为聚乳酸熔喷布。这项技术的开发,拓宽了熔喷布供应渠道的同时,还解决了口罩废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因为传统的聚丙烯熔喷布是石化材料,废弃后不可降解,而聚乳酸为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具有环保、无毒、可降解的特点,能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新材料产品有很多种,人们比较熟悉的主要有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安徽丰原集团目前重点专注于生物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主要包括聚乳酸、生物基聚碳酸酯、生物基聚氨酯等产品。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生物基新材料是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加工制造而得的新型高分子生物材料,具有原料可再生、制品可降解、生产能减碳等特点,由于优点很多,其在生物医用高分子、纺织行业、农用地膜、包装及汽车、高铁飞机内饰等行业应用前景广阔。
由聚乳酸制成的各种家用器皿
陈礼平为大家科普什么是“新材料”时滔滔不绝,谈及新材料的前景与发展时,更是信心十足。因为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使用生物基材料替代部分石化材料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生物基化学品及材料代表着千亿规模新蓝海,这已在国际上达成共识。
一片玻璃 折射对未来的无尽想象
玻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促进当代人类文明发展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对人类现代社会的影响持久而深远。它不仅在建筑、汽车、家庭用品和包装等方面应用广泛,更是能源、生物医学、信息和通信、电子、航空航天、光电子学等尖端领域的关键材料。近年来,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创新成果不断,在世界赛道上一路领跑,正全力打造世界级硅基制造业中心,加快建设“中国硅谷”。在蚌埠,一片玻璃可以比纸薄,可以随意弯曲折叠,可以替代外墙,可以发光发电,可以呈现万千世界的精彩……创新赋予玻璃产业无限可能。位于蚌埠市东部的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汇聚着国家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玻璃新材料上下游企业,也是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科技成果转移孵化的“摇篮”。
在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薄膜技术研究所里,副所长李刚博士正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盒子里取出一块薄薄的玻璃。“这是一块电致变色玻璃,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寿院士的带领指导下,已经研究了4年,但仍有很多难关需要我们继续攻克。”李刚说,“目前这种玻璃的制成成本较高,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出降成本的方法,让这款玻璃可以量产,进入更广泛的民用领域。”
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薄膜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刚在实验室向记者介绍彩色盖板玻璃。
“这种玻璃目前已经被用到了波音飞机的窗户上,如果实现量产,完全可以用到家用汽车的车窗上。”李刚说,自己所在的这个镀膜研究室,简单来说,就是在研究怎么给玻璃镀上不同的膜,使玻璃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李刚从另一个盒子里取出了一片巴掌大小的玻璃,乍看之下平平无奇。“这是彩色盖板玻璃,它可以保护太阳能电池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而且加上彩色盖板,太阳能电池的颜值会直线提升。太阳能组件能因此拥有更多样的色彩,用在建筑物外立面或屋顶时能使建筑物整体外观更和谐,这也更利于太阳能电池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推广。”在这间实验室里,每一片玻璃都有独特之处,而它们的这些特点将被科技无限放大,直至投入民用领域,改变生活。
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形成了以硅基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蚌埠人民和玻璃的故事还在继续,珠城儿女正发挥才智努力实现着对玻璃的无尽想象。
联合国将2022年确定为国际玻璃年,以此纪念这种人类历史上最具变革性的材料。随着玻璃新技术的发展和新产品的不断涌现,玻璃对世界的积极影响不断扩大,也将帮助人类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重挑战。
以上,仅仅是各种新材料造福千家万户的“冰山一角”。如果你留心观察周边事物并一究到底,定会有更多意外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