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绿色友好: 资源更节约 发展可持续

2022-12-09 07:36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记者 年福烨/文 刘晨 贾铁成/图

【阅读提示】

入冬后的淮河两岸,广阔田野披上了层层新绿,破土而出的麦苗随风摇曳,为时下的皖北平原带来了勃勃生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加快推进高效农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是必答题。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度,把稳守牢“三农”压舱石。

精准滴灌 种地省心

“只因在地里埋了一根滴灌管,小麦一项就实现了30万元增收。”这个数字,让五河县泽凡家庭农场主张祖民喜上眉梢。

近日,在该农场示范田里,只见张祖民轻轻一扭机器阀门,田里的喷灌系统便迅速开启,拇指粗的水柱从地桩喷射而出,在空中划出一条完美的弧线,然后均匀地洒落在地里。“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借助低压灌溉系统,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将肥料与灌溉水混合,准确控制灌溉水量、施肥量、灌溉次数和施肥时间,作物可直接吸收利用,化肥使用量也随之减少,土地不板结,而且保墒。”浇完小麦越冬水,张祖民舒了口气。

怀远耕龙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在运用滴灌技术育苗

“过去我们用人工大水漫灌,用水量大、浇灌不均匀,费工费时,30多个工人浇七百亩地,起码得忙活一个星期。”张祖民告诉记者,2018年,农场引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正式启用后,农场的生产效率大为提升,成本明显缩减,“节水50%、省工60%,小麦和玉米实现增产20%和25%,亩均增收上百元。”张祖民说。

“相比传统的耕作方式,水肥一体化技术解决了人工浇水和施肥的难题,既节约成本,又环保高效。”五河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刘用田说。

在蚌埠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安徽中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一个个节水灌溉设备正对种苗进行精准灌溉。近年来,企业在怀远县实施的工厂化育苗车间,结合以色列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技术,为种苗培育提供了施肥、打药、灌溉的便利,能够使灌溉用水的利用率逾80%,同时节省肥料30%左右。“如今已应用在怀远石榴、糯稻等特色农作物的种苗培育上,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扩大应用范围。”公司总经理葛伟强告诉记者。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粮棉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等项目平台,建立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集成推广水肥藕合技术,树立样板,带动周边,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此外依托怀远县、淮上区蔬菜万亩产业园区,我市有针对性地在番茄、西瓜、辣椒、草莓、黄瓜、香瓜、莴笋等重点作物上借助滴灌进行灌溉和施肥,通过建立新型微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推广水肥一体化。

秸秆打捆作业

据《蚌埠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我市将按照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积极创建农业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1。

科学减“肥” 土壤增“肥”

如何在不影响农业丰产的同时,实现化肥减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我家承包了800亩地,今年用了100吨有机肥,是政府免费提供的。今年虽然大旱,但水稻产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五河县浍南镇种粮大户肖德保说,有机肥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土壤的通气性能也好,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今年夏秋持续干旱高温,在五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由于沟渠畅通,灌溉条件大为改善,加上增施了有机肥,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受旱情影响较小。

“增施有机肥,就减少了化肥用量。以前,水稻要追施尿素两次,今年只需追施尿素一次,减量一半。”肖德保对县里推广的有机肥赞不绝口。

“增施有机肥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刘用田介绍,有机肥还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可防止因长期施用化肥而引起的土壤酸度变化和土壤板结,可提高土壤自身的抗逆性,保证土壤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增一减间,土地也跟着增起“肥”来。

五河县泽凡家庭农场水肥一体化示范田

“推广使用有机肥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五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之柏告诉记者,作为全市的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县,五河县按照“规划引领、整合资金、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全面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加大有机肥推广力度,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该县整合畜禽粪污治理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有机肥补贴等项目资源,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的实施机制。在全县14个乡镇及农业场站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奖补,公开遴选了四家畜禽粪污收集处理服务主体、283户种植示范主体,确定示范面积12.597万亩,以粪污处理合格后直接还田和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主导还田模式,推动化肥减量化,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建立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及果蔬示范创建面积10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现代农业,化肥是确保农作物丰收的必要条件,但不合理地使用会导致土壤、地表水的污染。“过去,我们依靠大水漫灌、化肥撒施等粗放生产方式,换来了产量快速增长,但这不可持续。”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孙善军表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融合,有机与无机的融合,促进了化肥“减肥”增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市农业部门还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引导农民合理定额施用化肥,把测土配方施肥推向新的高度。“我们积极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新肥料应用,提高化肥利用率,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逐步改变我市农民传统的不合理施肥习惯,合理确定了基肥施用比例,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力争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3%,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以上。”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秸”尽其用 变废为宝

每年三夏会战期间,怀远县城乡悬挂大西北车牌的车辆随处可见,有的客商更是提前几天预订酒店,生怕“抢手货”被别人抢先一步。

“抢手货”就是当地的小麦秸秆。

“怀远的秸秆可是香饽饽。每天出货能达到45吨左右,销往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在怀远县淝南镇蒲林村秸秆收储中心,负责人李伟指着正在装货的卡车颇为自豪地说。

虽是冬日,秸秆收储中心仍是一片火热的忙碌景象。一台抓草机不停地将秸秆投入进料口,随着粉碎揉丝机持续轰鸣,一块块捆扎好的方形秸秆堆垛从机器另一端“吐出来”,“揉丝后能将秸秆粉碎成5-8厘米干草,然后自动打包成长方形堆垛。”李伟说,怀远秸秆饲料黄曲霉素含量低、适口性特别好,在大西北的养殖户中名头很响。

秸秆好,离不开良好的储存条件。怀远县农机推广中心负责人胡红磊说,这几年,该县在全国率先创建县有规模化利用企业、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式收储站点、组有专业化收集队伍的“四级”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了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124座,这些收储中心的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过去秸秆堆放点怕水、通风差等问题,大大降低了秸秆含水量,从源头保证了秸秆的品质。

在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与环境保护科科长刘忠清看来,“秸”尽其用,变废为宝,还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全力支持。

“近年来,我市整合市级财政资金政策,对秸秆产业化项目建设、收储运经纪人、秸秆粉碎打捆机械、参展企业实行针对性奖补,对符合条件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给予贴息,并构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生态担保体系,每年可为相关经营主体提供10亿元融资,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强力支撑。”刘忠清说。

政策助力,我市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新方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全力推进秸秆“五化”利用,小秸秆“玩”出新花样。

可降解塑料袋、各类服装、床上用品、家用餐具、布料丝线、人造皮革……走进丰原集团的低碳生活体验馆,大厅里以秸秆为原料的聚乳酸制品让人应接不暇、连连称奇。

据介绍,公司自主研发并成功掌握了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混合糖联产黄腐酸高效有机肥关键技术,可将秸秆转变成聚乳酸颗粒和有机肥,既可制作成各种生物材料和生物能源,替代石化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又可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使用,实现秸秆的循环综合利用,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光大电厂、上海电气、万华禾香板材、现代牧业、众兴菌业……近年来,我市先后培育了500吨以上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182家,年利用秸秆150万余吨。2021年,秸秆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的64.25%,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位于全省前列。

“走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更要把秸秆培育成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在这方面我市秸秆产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刘忠清说,接下来,我市将建立秸秆大数据共享平台,依托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持续推广秸秆高值化产品和项目,采取技术创新和金融支持两条腿走路,带动全市秸秆环保产业转型升级,行稳致远。

21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