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周芳林 文/图
冬日里,走进五河县大新镇府台村葡萄园冷链基地,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对阳光玫瑰进行包装。一箱箱包装精致的“阳光玫瑰”葡萄,青翠欲滴,散发着淡淡的玫瑰香味,沁人心脾。它们“整装待发”,销往全国各地。
郭传松是地地道道的大新镇府台村人。为了更好地支持家乡发展,2019年,他回乡创业,流转了500余亩土地,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带动当地发展“阳光玫瑰”葡萄产业的同时,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用一串串甜蜜果实“串起”农民增收致富路。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我市通过优化环境、搭建平台、政策扶持等有效措施,构建返乡创业大舞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吸引众多怀揣梦想的青年回乡,依靠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产业兴旺发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为了种好这些葡萄,我可没少吃苦。”郭传松说,他在外地打工时,偶然的机会,跟着种植大户学习葡萄种植技术,翻地、松土、施肥、剪枝……每一个步骤,他都操作了很多遍,将葡萄的种植技术,牢牢记在心里。
郭传松正在修剪葡萄枝
自郭传松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园建立以来,经过前期土地改良、搭建避雨大棚、采用水肥一体滴灌技术等一系列操作和精心培育,自2020年第一年挂果期后,2021年和2022年的葡萄产量不错,年产量约200万斤。目前,均价在15元每斤左右,销售额逐年增长。
“大家加油干,还有十万斤,今年的葡萄就卖完了。”大新镇府台村村民陈秀梅是葡萄基地包装队队长,在她的带领下,不一会儿,20余人的小队就已经包装了几十箱葡萄。“来这上班,工资每月三四千多元,在家门口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
穿着大红棉袄的果园工人孙梅,迅速拎起一串葡萄,仔细看一看,把不好的果子剪掉,包装好后,再贴上标签。她说:“在这里上班的,都是同村的。”
葡萄园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支撑,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平台。“一人富了不算富,乡亲富了才是真的富。”郭传松告诉记者,自己的腰包鼓起来,本地的农户也跟着沾了光。高峰时候,葡萄园每天用工量超过200人,一部分长期工人年收入超过3万元。
郭传松介绍,他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销售方式主要是自产自销,主要销往上海、浙江以及江苏等地。但是郭传松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这几天,他到合肥、青岛等地寻求更多合作,带动更多的人搭上致富班车。
小葡萄成就大产业
短短几年的时间,在大新镇府台村,“阳光玫瑰”葡萄为当地农户致富带来了“阳光”。随着高品质葡萄的推广普及,也促进了当地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郭传松如是说。
“得益于国家惠农政策,我们有条件把葡萄通过冷链储存起来,这样可以持续销售。”郭传松介绍,对符合条件的新建及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按当年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他说,自己获得的90余万元补助资金,这笔资金解决了合作社的资金流,为合作社带来了“及时雨”,极大地支持了合作社的经营和发展。
“农民种了葡萄,如何卖个好价钱?”郭传松说,下一步,他计划在当地建立分拣中心。将农民的果子收上来,通过分拣中心收上来,再统一销售。
如何当好“领头雁”,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郭传松的学习之路,从未停止。
今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早在2021年,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就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坚持多渠道构建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强化专业人才建设,精准培育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前不久,郭传松参加了我市举行的“头雁”项目相关培训,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头雁”,促进乡村振兴。
“我手里有技术、有经验。只要村民们有需要,我会义务教大家种植。关键技术,我不会有所保留。”郭传松说。如今,他已经成立了五河县传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已有十余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看着村里越来越多的葡萄大棚,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生意做得再大,蚌埠也是我的大本营。”郭传松说,在本村创业,能陪伴在父母身边,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心里特别踏实、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