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伍国强:五次入藏建设“第二故乡”

2019-09-23 15:54

新华社长沙9月23日电  题:22年五次进藏,他被称为“藏族同胞的好兄弟”——记“最美支边人物”伍国强

新华社记者刘良恒

2010年,33岁的伍国强脱下军装,离开服役13年的藏区,回到家乡湖南浏阳市。他原本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回藏区了,但雪域高原和藏族群众却始终让他魂牵梦绕。

2014年,伍国强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第一次参加短期援藏,又回到他心中牵挂的那片土地。今年已经是他第四次短期援藏。他技术精湛,辛勤付出,默默奉献,赢得了藏区群众广泛赞誉,被亲切地称为“藏族同胞的好兄弟”。

五次入藏建设“第二故乡”

1997年,浏阳市永安镇小伙儿伍国强20岁。那一年,伍国强报名参军,经过层层选拔、考察,最终光荣入伍,成为驻藏部队的一员。这一去,便是13年。

13年军旅生涯,不仅塑造了伍国强健壮的体魄,也培养了他坚毅的军人品质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西藏,他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入伍13年的伍国强光荣地退出现役,惜别西藏的山山水水,告别曾经战斗过的绿色军营与朝夕相处的战友。回到家乡浏阳后,他在当地畜牧部门担任防疫员。

最初的一两年,伍国强很享受在家乡的工作生活。家人团聚,同事和睦,乡音绕耳,工作熟门熟路……尽管一切很美好,但藏区的蓝天白云始终是他挥之不去的回忆。

2014年,恰逢湖南省招募第二批短期援藏的专业技术人才,与家人商议后,伍国强报名并入选。退伍四年后,他再次进入藏区,来到山南市贡嘎县担任牧区的兽防技术人员。

此后,伍国强又三次参加短期援藏。他告诉记者,尽管曾长期在藏区服役,但每次进藏都有高原反应,回到家乡也会醉氧,身体多多少少有些不适应,但他从没后悔过。

“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藏区的生活条件肯定比不上内地,但藏区的时光让人终生难忘。尤其援藏工作,每一点改变看似微不足道,却都是有意义的。”伍国强说。

 为藏区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山南市贡嘎县,伍国强是第一个援藏的兽防技术人员。这些年来,他不辞辛劳,深入牧区,为农牧民禽畜养殖提供疫病防控技术保障,为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在藏区,伍国强的工作成绩有口皆碑:首次在山南市推广牛尾采血法等先进的兽防技术;协助在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设立检疫监督点,严控输入性疫病传播;将先进的兽防技术整理成课件资料;针对当地防疫现状撰写对策建议……

2015年10月初,在当年短期援藏工作即将结束准备返程时,贡嘎县突然暴发疫情,一头头牛羊染病倒下,牧民无助的眼神刺痛了伍国强,他决定留下来处理疫情。

“你们先走!”伍国强没有和同伴一起返回湖南,毅然转身投入疫情最严重的岗琼村。连续5天,他马不停蹄地奔走在老百姓的牛羊圈中,为他们的牲畜做疫情检查。

伍国强的担当和坚守感动了当地藏族群众。牧民们纷纷表示愿意扑杀染疫动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处置及时,贡嘎县的这次疫情得到了有效化解。

贡嘎县委常务副书记、长沙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彭韬告诉记者,伍国强还从高原家禽养殖及动物疫病防治入手,多次组织当地兽医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藏族兽医,储备了坚实的专业技术力量。

贡嘎县部分藏族群众还没脱贫,生活困难,伍国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藏区群众尽快脱贫,他从家乡浏阳带来秋葵,引进种蜂,手把手教当地藏族群众种养技术。

与藏族农牧民结下深情厚谊

不论是在藏区服役,还是参加短期援藏工作,伍国强都能与藏族群众打成一片,与农牧民们结下了深情厚谊。

2014年7月的一个早上,天还没亮,伍国强突然接到贡嘎县农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扎西的电话,说朗达村的兽医打电话来了,村里死了不少牛,让他赶紧去看看情况。

朗达村离县城较远,因为修路,车到不了。将车停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后,伍国强只好步行前往。一路上,伍国强脚酸、喉咙发干、胸口闷、喘气不停。快到半山腰的时候,伍国强开始流鼻血,缺氧反应越来越严重。

是停下休息还是继续前行?伍国强咬紧牙关,坚持走到了牧场。彼时,7月的山头竟然还在飘雪。顾不上休息,伍国强一头扎在牛群中,检查病情,给予牛群精心治疗。

在藏区,伍国强树立了“湖南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牧民家牲畜生病时,他是三天三夜连续问诊的“老黄牛”;全面推广蜂产业时,他是入村逐户做工作的“小蜜蜂”;攻克农技难点时,他是跋山涉水攀高峰的“藏羚羊”……

今年7月,伍国强获得“最美支边人物”荣誉称号。“在他背后,还有成百上千援藏干部,宁可让生命透支,不愿让使命欠账,这就是援藏干部的担当精神。”彭韬说。


279

新华社长沙9月23日电  题:22年五次进藏,他被称为“藏族同胞的好兄弟”——记“最美支边人物”伍国强

新华社记者刘良恒

2010年,33岁的伍国强脱下军装,离开服役13年的藏区,回到家乡湖南浏阳市。他原本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回藏区了,但雪域高原和藏族群众却始终让他魂牵梦绕。

2014年,伍国强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第一次参加短期援藏,又回到他心中牵挂的那片土地。今年已经是他第四次短期援藏。他技术精湛,辛勤付出,默默奉献,赢得了藏区群众广泛赞誉,被亲切地称为“藏族同胞的好兄弟”。

五次入藏建设“第二故乡”

1997年,浏阳市永安镇小伙儿伍国强20岁。那一年,伍国强报名参军,经过层层选拔、考察,最终光荣入伍,成为驻藏部队的一员。这一去,便是13年。

13年军旅生涯,不仅塑造了伍国强健壮的体魄,也培养了他坚毅的军人品质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西藏,他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入伍13年的伍国强光荣地退出现役,惜别西藏的山山水水,告别曾经战斗过的绿色军营与朝夕相处的战友。回到家乡浏阳后,他在当地畜牧部门担任防疫员。

最初的一两年,伍国强很享受在家乡的工作生活。家人团聚,同事和睦,乡音绕耳,工作熟门熟路……尽管一切很美好,但藏区的蓝天白云始终是他挥之不去的回忆。

2014年,恰逢湖南省招募第二批短期援藏的专业技术人才,与家人商议后,伍国强报名并入选。退伍四年后,他再次进入藏区,来到山南市贡嘎县担任牧区的兽防技术人员。

此后,伍国强又三次参加短期援藏。他告诉记者,尽管曾长期在藏区服役,但每次进藏都有高原反应,回到家乡也会醉氧,身体多多少少有些不适应,但他从没后悔过。

“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藏区的生活条件肯定比不上内地,但藏区的时光让人终生难忘。尤其援藏工作,每一点改变看似微不足道,却都是有意义的。”伍国强说。

 为藏区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山南市贡嘎县,伍国强是第一个援藏的兽防技术人员。这些年来,他不辞辛劳,深入牧区,为农牧民禽畜养殖提供疫病防控技术保障,为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在藏区,伍国强的工作成绩有口皆碑:首次在山南市推广牛尾采血法等先进的兽防技术;协助在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设立检疫监督点,严控输入性疫病传播;将先进的兽防技术整理成课件资料;针对当地防疫现状撰写对策建议……

2015年10月初,在当年短期援藏工作即将结束准备返程时,贡嘎县突然暴发疫情,一头头牛羊染病倒下,牧民无助的眼神刺痛了伍国强,他决定留下来处理疫情。

“你们先走!”伍国强没有和同伴一起返回湖南,毅然转身投入疫情最严重的岗琼村。连续5天,他马不停蹄地奔走在老百姓的牛羊圈中,为他们的牲畜做疫情检查。

伍国强的担当和坚守感动了当地藏族群众。牧民们纷纷表示愿意扑杀染疫动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处置及时,贡嘎县的这次疫情得到了有效化解。

贡嘎县委常务副书记、长沙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彭韬告诉记者,伍国强还从高原家禽养殖及动物疫病防治入手,多次组织当地兽医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藏族兽医,储备了坚实的专业技术力量。

贡嘎县部分藏族群众还没脱贫,生活困难,伍国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藏区群众尽快脱贫,他从家乡浏阳带来秋葵,引进种蜂,手把手教当地藏族群众种养技术。

与藏族农牧民结下深情厚谊

不论是在藏区服役,还是参加短期援藏工作,伍国强都能与藏族群众打成一片,与农牧民们结下了深情厚谊。

2014年7月的一个早上,天还没亮,伍国强突然接到贡嘎县农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扎西的电话,说朗达村的兽医打电话来了,村里死了不少牛,让他赶紧去看看情况。

朗达村离县城较远,因为修路,车到不了。将车停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后,伍国强只好步行前往。一路上,伍国强脚酸、喉咙发干、胸口闷、喘气不停。快到半山腰的时候,伍国强开始流鼻血,缺氧反应越来越严重。

是停下休息还是继续前行?伍国强咬紧牙关,坚持走到了牧场。彼时,7月的山头竟然还在飘雪。顾不上休息,伍国强一头扎在牛群中,检查病情,给予牛群精心治疗。

在藏区,伍国强树立了“湖南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牧民家牲畜生病时,他是三天三夜连续问诊的“老黄牛”;全面推广蜂产业时,他是入村逐户做工作的“小蜜蜂”;攻克农技难点时,他是跋山涉水攀高峰的“藏羚羊”……

今年7月,伍国强获得“最美支边人物”荣誉称号。“在他背后,还有成百上千援藏干部,宁可让生命透支,不愿让使命欠账,这就是援藏干部的担当精神。”彭韬说。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