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天还没亮老郭就起床了。老伴递给他两个花卷,没有稀的。老郭背起专业摄影包出了门。老伴背着吃的喝的紧随其后。
十七年前,背上专业相机,郭建和开始了一个蚌埠“行者”的记录生涯。龙子湖公园、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沱湖……一只只珍稀鸟类、一个个城市“生态表情”被瞬间定格。
时针指向6:20。
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里,伪装后的老郭匍匐在草丛里,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虫子、鸟儿活动的声音,传进他耳朵里,平和安宁。他说,那是他最喜欢听的声音。
采访老郭,并不“容易”,“追”了一个多月。
我挺佩服他的。为了蹲守到珍稀鸟儿,老郭耗时一个月甚至几年,是常有的事。为了拍到一张鸟的“表情”,河坝上,他能匍匐着、一句话不说,等上几个小时,也不上厕所。
“这些年,我在蚌埠拍到的鸟,有160多种,尤其是近几年,新增加的鸟类品种明显增多。”78岁的郭建和说,“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大家更加意识到,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鸟儿爱上蚌埠,说明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脱下丛林伪装帽,露出额前被汗水浸湿的花白头发。郭建和走出观鸟区,坐在草丛上缓缓喝了几口水,打开了话匣子。
他自称“爱鸟人”。在淮畔的一个小村庄里,我们爱鸟人发现了一对寿带鸟,这是国家二级珍稀鸟类,有着特别漂亮的长尾。“这么漂亮,我们当时担心它会被人捕捉。”可是,我们观察的结果,真是令人惊喜!这对可爱的小鸟,居然连续两年都在村里的同一棵树上筑巢,并繁育出了幼鸟,而且,幼鸟都养育成功!
老郭难掩兴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还有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老郭说,去年春季,蚌埠市淮上区南淝村,来了两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天鹅,村里的乡亲们自发承担了保护它们的责任。小孩子顽皮,村民担心孩子们干扰大天鹅,就自觉轮流守候在大天鹅活动区域。“我们拍摄鸟儿期间,村民们的淳朴善良也感染着大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绿色越来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美丽而一度罕见的鸟儿,如今在蚌埠成了常见鸟。越来越多鸟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河湖保护的成效。”郭建和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农村掏鸟窝、拾鸟蛋,是很普遍的现象。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人心,这也浓缩着蚌埠的发展理念之变、发展方式之变。
除了记录城市“生态表情”,老郭还是一名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像老郭一样,在蚌埠有一群以观察记录鸟类活动、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志愿者。他们在蚌埠发现和记录了极为珍稀的东方白鹳、白鹤、针尾鸭等鸟类,为生态环保事业研究提供了蚌埠地区鸟类生存状态样本。
夕阳下,看着不远处鸟儿嬉闹,老郭神态轻松地啃着花卷,他的身影与大自然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