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年福烨 文/图
淮畔新城正崛起
绿色家园 生态宜居
淮水汤汤,奔流不息。
七十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却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记录着城市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怀远收获了城市发展的持续跨越,美丽乡村建设的累累硕果。
在城市,紧紧围绕“打造皖北最美县城,建设美好幸福怀远”这条主线,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皖北最美县城的宏伟蓝图正变为现实。
在农村,坚持政府主导、因地制宜、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广大乡村实现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从“盆景”变“风景”的全新蝶变。
一座座高大建筑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美丽乡村风景如画,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洋溢在百姓脸上,蔓延在群众心中……城乡蝶变,“变”出美好新生活。
城市巨变 宜居宜业彰显“颜值气质”
“新中国成立70年,祖国方方面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怀远也是如此。”国庆节当天,收看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直播的李国华难掩激动。
自2017年年底怀远县城市规划展示馆建成开馆以来,李国华就在这里担任负责人兼讲解员。作为土生土长的“老怀远”和干了半辈子城市建设的“老住建”,他亲眼见证了怀远县城的发展与变迁。
“以前的县城蜗居在涡河南岸一隅,巴掌大的地方,从老西门走到小西门不过十分钟,到处都是低矮的棚户区,‘半条街’、‘断头路’比较多。电影院也仅有一个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东方红电影院,城市服务业更是无从谈起。”李国华说。
基础设施的落后更是让李国华记忆犹新,“1990年禹王路打通之后,县城才算有了主干道,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地下管网建设缺失,住建部门做了城市规划,但是没有资金去实施。”
随着人口的增加,狭小的老城区承担着过多的商业、娱乐、公共服务、居住等功能,越来越不堪重负。 城市发展向何处去?跨河,开辟新天地。
随着涡河三桥的建成、县政府的搬迁,进入新世纪以来,怀远县跳出固有的城市框架,果断上马涡北新区建设,从此,拉开了城市破茧成蝶的序幕。
自2016年以来,该县先后建成乳泉大道、禹都大道等十余条新区道路。完成水库路、庙山路、健康路、荆涂南路等改造工程,一批“梗阻路”、“断头路”得以修建,疏通了城市脉络。涡北污水处理厂和光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相继落成,污水处理率97.3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乳泉大沟、苏马大沟、姚郢大沟、新老一号沟、荆家沟、梅郢大沟相继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昔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的河道变成了今日水清岸绿、鸟语花香、游人流连忘返的市民家园。
十余年沧海变桑田。截至目前,怀远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8.5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26.64万人。
城市在成长,身处其中的市民感触最深。
“小时候房子都是自建房,高矮不一、杂乱无章,周围的环境卫生也很差,有的房屋长年见不到阳光。你再看看现在的居住环境,真要感谢党感谢政府。”现住健康花园安置房的郭耀感慨地说。
大变化见证大时代。从“忧居”“有居”到“优居”,新中国成立70年就是一部怀远人居环境的改善史。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怀远县加大对老旧棚户区的征迁改造力度。从2013年至今共计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9个,拆迁房屋270.8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区31个,24995套,保障性公(廉)租房项目37个,8243套,越来越多的居民住进了新家。
公共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同样日新月异。县幼儿园新园建成投入使用、怀远一中淮西校区顺利开建、金融创新中心竣工、两馆投入使用、多条城市公交线覆盖全城、多个新建的农贸市场干净透亮……每一项工程的实施、竣工,都在为怀远县的城市功能完善添加动力。
漫步怀远大街小巷,“城中有画,画中有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城”的秀美城市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该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持之以恒,交出了一份成绩斐然的绿色新答卷:从2015年起,先后实施了城市生态园林景观一期、二期PPP工程,投入资金达5.4亿元。高标准建成了大禹文化公园、屾河公园、榴城公园等多个综合性公园,老鼋塘湿地公园,双拥公园、毅德公园、西湾公园等多处街头游园,乳泉大道、禹都大道、涡淮路等带状公园,公园要素布局合理,绿道驿站设备配置齐全。截至2018年底,县城各类绿地面积达1013.75公顷,绿地率达35.57%,绿化覆盖面积达1154.9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53%,公园绿地面积310.6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1.66㎡/人。出门即可见绿,推窗即可赏绿,已成为怀远市民生活中最常见的写照。
依据《怀远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到2030年,怀远县城区面积将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米。一座“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山水秀美”的现代化城市正崛起于涡淮之畔。
农村新貌 美丽乡村铺就“秀美画卷”
“过去,沙沟和其他村子一样,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几乎没有,村里人往外跑,外面人不进村。现在不但建成了美丽乡村,环境优美,还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大伙的腰包也跟着鼓起来了。”82岁的怀远县榴城镇沙沟村村民孙立发是村子蝶变的见证人。
在村口,记者看到数百个大棚犹如营垒一般一字排开,“沙沟村”的界碑上雕刻着金色的“果蔬之乡、美丽沙沟”字样,萝卜、西瓜、大白菜等雕塑立于碑顶。“在沙沟,家家种蔬菜、种西瓜,我们村土地确权面积是6300亩,其中用于瓜果蔬菜栽植的大概有3000亩,几乎占到一半。”谈及村子产业发展,沙沟村党支部书记范劲松颇为自豪。
“就拿我这10亩地来说,每年的收入在30万元以上,每年蔬菜瓜果一上市便被客商抢购一空,村道上都挤满了各地牌照的大货车。”种植大户孙超说。
“沙沟本来就是有名的蔬菜之乡,美丽乡村的建设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好平台。”榴城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沙沟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引导种植户拆除旧钢构棚,建设现代化的大棚种植基地,通过发展“一村一品”,打造瓜果产业基地。
如今整齐、美观的蔬菜大棚,十里飘香的瓜果成为沙沟村一道亮丽的名片。
沙沟村的蜕变,是怀远县广袤乡野巨变的一个缩影。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近年来,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怀远县坚持科学规划、质量为本,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形成“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自然村”整体推进态势。
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16个农村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143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越来越多农民走上了平坦路、饮上安全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服务配套逐步完备,一批批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村民健身广场、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美了“颜值”、增了“气质”。
行走在万福镇街道,两侧居民楼的墙体上随处可见各种字体的“福”字,新颖别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镇在美丽乡镇建设中,充分挖掘“福”文化,修复重建了找母桥、贞节牌坊、胡家庙、拴马桩、点将台等历史遗迹,再现历史场景,凸显本土文化。
怀远县坚持挖掘本地特色文化,积极融入到文化墙、民俗馆、文化长廊、立面整治、文体广场、绿化景观等项目中来,让老百姓耳濡目染,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深入开展五好家庭、各级“好人”、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广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志愿活动,强化农村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同时,扎实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引导农民破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叶湖的贡米、涡南的蔬菜、姚山的甲鱼……怀远县坚持把乡村建设与发展产业相结合,积极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激活村集体经济和支柱产业的发展活力。着力把中心村建设、环境整治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结合起来,依托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扩大“一村一品”覆盖面,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品牌养殖等新产业、新业态,越来越多的村民富了起来,不光有了“面子”,更有了“里子”。
千里沃野地生金,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怀远农村新图景正在加速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