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珠城匠人炼成记

2019-10-10 08:52 蚌埠日报-深读周刊  

蚌埠日报首席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中粮生物科技沫河口分厂,参赛选手正在进行酒精酿造工发酵工实操比赛。

国网蚌埠供电公司配电带电作业班班长詹斌身着绝缘服进行带电作业。

他们奉献一线,用坚守书写青春之歌;他们执着敬业,让平凡有了梦想温度;他们精益求精,用匠心筑梦新的时代。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专注于各自领域,有着不凡的表现,同时也收获了专属他们的评价和肯定——技术能手、珠城工匠、江淮工匠、劳动模范、能工巧匠、最美职工、专家型工人、先进生产(工作)者、大师工作室带头人……是他们,挺起蚌埠制造的脊梁,堪称大国工匠。

平凡岗位中,他们的技艺如何焠炼而成?奋斗新时代,他们有着怎样的告白?建设技工大市,如何讲好工匠故事?

〖以“技”养身〗 修身琢业 当好主人翁

镜头一:9月27日下午,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长缸车间,徐春牛正同时操控着两台机器。只见他打开其中一台机器的箱体,固定好基础元件后,两眼便盯着电脑板上跳动的数字,时间一到,打开箱体取出半成品元件,放入另一台机器二次加工。就在这一放一取、一来一回之间,一个锃光瓦亮的零件就出炉了,看上去丝毫不费力气。要知道,在公司刚刚举办的首届数控技能大赛中,徐春牛凭借实操和理论两个方面的硬实力,获得了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镜头二:9月19日上午,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沫河口分厂,机修车间的朱晓顺正埋头于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暨第二届中粮集团职业技能竞赛(酒精酿造工)决赛实操项目。面对考桌上等待检修的电气设备,他经过短暂琢磨后,便打开自己的专属工具箱,钳子、螺丝、起子配合着一阵忙活,拆解、组装、通电调试,再拆解、再组装、再通电调试,几次三番之后,不到半小时便完成了考题要求。当天,和朱晓顺一起参加练兵实战的,还有品控部的刘凤玲。两人凭借娴熟的技巧和精准的手法,分别获得电工和化验组别的第一名。

镜头三:9月8日上午,安徽机电技师学院实训车间,2019年蚌埠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在这里如期举行。5名参赛选手从中脱颖而出,被推荐参加十天后的第十六届安徽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决赛,取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的优良成绩。

以上几个片段,撷取的是今年9月以来,我市官方组织或企业自发开展的技能竞赛,选拔出一批技艺出色、实力过硬的一线技术担当。

练技能,钻技艺,深化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职工职业技能发展模式,组织开展多门类、多层级、多业态的赛事活动,是我市近年来专为基层、一线、操作岗位职工群体设计的一条练兵通道和技能选拔通道。仅2018年,我市就以官方名义开展了数控车床、电子商务等25项职业技能大赛,组织选手参加了16场次全省、全国技能大赛,参赛职工(学生)1100余名,一大批技术能手脱颖而出。

对此,长期牵头组织技能赛事活动并亲力亲为的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刘康直言,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在职工中掀起学技术、比奉献的大练兵热潮,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比学赶帮的氛围,不仅有利于帮助形成认真干事、努力学习、学以致用、勇争第一的企业文化,还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年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事实上,“耐心专注、精益求精、务实敬业、极致严谨、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自古就植根于中国劳动者的血液和肌理,从未缺席。

对于严谨专注、从普通工人逆袭为浮法玻璃领域领军人才的姜园涛来说,是如此。姜园涛专注于浮法玻璃技术的研发和试验,已经在一线岗位工作25年,并凭借长期摸索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创新先进的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成为行业技术“大拿”。2013年在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超薄浮法玻璃研发时,他被集团以技术专员身份委派来蚌,主管玻璃成形工作。六年里,他和技术团队一起并肩战斗,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合力实现了0.12mm-1.1mm全系列超薄浮法玻璃的批量稳定生产。

对于半路出家、自学成才的退伍军人詹斌来说,更是如此。自从退役分配到蚌埠供电公司工作,詹斌在配电网带电检修岗位上整整工作24年,累计创下了3.5万次作业零事故的安全生产纪录。他说,“配电带电作业是一项风险程度高、劳动强度大、技术复杂的工作,各项作业所用工具种类繁多,对带电作业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在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都会记录下来并想方设法去解决。”多年来,詹斌累计研制新工具22个,获得国家专利20项,其中6项为发明专利,主持的创新项目多次获省电力公司QC成果发布一等奖。

还有,从看不懂图纸的会计系学生到“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江淮十大杰出工匠”的安瑞科(蚌埠)压缩机有限公司高级数控技师董宏杰;从老厂转战新厂,凭借过往经验和手感解决不了新设备所有要求而拼命自学的“珠城工匠”朱晓顺;32年扎根一线如一日、拥有近20项国家专利的“江淮工匠”李银平……他们,带着对技艺的执念修身琢业,在年复一年的风霜磨砺中,实现了技艺与时间的彼此成全。

〖以“心”养技〗 匠心筑梦 非一日之功

有人说,匠心当有“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和“终一生,爱一事”的耐心,匠人是职业也是态度更是精神。

在我们身边,多的是将第一次择业当成毕生事业的典型。无论他们从事的是一线生产岗还是技术研发岗,都把自己的劳动角色发挥到极致。

以“追工匠精神,铸时代梦想”为工作宣言的程小通,如今已是安徽配天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技师。18年前,大学毕业的他在选择成为一名数控铣床工人时,却并不甘于只是一名普通的数控工。在他的思维里,工业机器人代表的是前沿高精尖技术,干的是取代“人”的工作,如果“人”不主动提高业务技能,早晚有一天会被工业机器人取而代之。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自觉,18年里,程小通对自己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对于刀路的细化,坚决做到不走空刀、重复刀,切削参数尽可能提高到刀具能够承受的最大程度;对项目工艺程序,坚决优化到自己认为无法再优化为止”——也因此锤炼出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承担了一批急、难、重的工作任务。

比如,在公司研制摆线针轮减速器的项目中,他承担了摆线轮和前后端盖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工作。面对高端精密机床、高精度铣铰刀具匮乏的条件制约,他提出高精度定位销配合及零压紧的工作方法,并大胆改用自制复合刀具,完美解决了前后端盖同心度问题、零件加工时的变形问题和深孔垂直度、光洁度难题。在165KG新型机器人研发生产任务中,他负责的6个关键本体件加工工艺的确定、加工程序的编制工作,同样面临着其中的1轴本体和4轴本体加工的瓶颈问题,最终也是通过反复调整加工工艺、不断修订切削参数、修改机床高级用户参数、反复修磨刀具和10余次的失败,成功地把理想的产品研制出来。

以“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不行”为工作理念的转业军人高丰华,用25年时间完成了从一名门外汉到中铁四局电气化公司信号作业队队长,从刚开始对这个专业的一无所知到成长为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的转变。这,对于一个没有学历背景、非专业出身的人来说,难度系数何其之大。但他做到了,恁是凭着一股好学钻研的闯劲、求真务实的干劲和军人硬朗的作风做到了。

“信号好比高铁的眼睛,信号出现问题如不能正确解决,往往可能出大事。”在高丰华眼里,信号施工作业是技术工种,安全是首要问题,要解决好安全与生产的矛盾,首先必须保证设备质量和人员素质的双突破,也就是设备必需突破“无故障运行”,人员必须突破“无违章操作”。为此,他从自我做起:知识不够用,拿业余学习来顶;技艺不够精,用加班加点来扛。在他参与过的京九线、津浦线、沪宁线、朔黄线、哈大线、萧山站、杭州东站和南京动车所等工程信号专业施工中,他编写了《城市轨道交通三开道岔转辙装置安装调试工法》,通过了安徽省省级工法认定,并获得省级工法证书;参与《提高地铁隧道内电缆支架安装质量一次性合格率》QC小组,荣获2013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奖;参与《提高胀钉或钢轨回流线安装一次性合格率》QC小组,荣获中铁四局优秀QC小组一等奖以及2015年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二等奖。

……

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隐匿在全市27.5万名技能人才大军中,经历时间的沉淀与洗礼之后,练就一身精湛的专长和高超的技能,传递出不避艰苦、创新传承的时代精神。

〖薪火相传〗 传帮带教 使命必达之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对于一线技术工人来说,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传帮带教是相沿成习的事。

刚从集团大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刘凤玲,就因为在比赛前给年轻的参赛选手分享了一个经验性的“小动作”,又额外收获了一份感动——来自年轻获奖选手发自内心的感激。

9月29日上午,刘凤玲云淡风轻地向记者讲述了比赛当天的场景。她说,虽然与年轻选手不是师徒关系,但看到她赛前表现时还是不免有点担心,还是情不自禁地想要分享自己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小技巧给她。“我刚入行时,也是由师傅带着手把手领进门的,如今能够成长为公司骨干,收获不少肯定、荣誉和奖项,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师傅当年的悉心教导与技术分享。现在有条件分享时,自然也不能吝啬。”刘凤玲说。

身为公司检验工程师,刘凤玲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自己干,还主动开展经验分享,更是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她认为,检验工作不仅考验一个人的化学分析、化工工艺专业知识,还对产品检测技术、专业审核技巧提出要求,需要掌握科学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判断生产质量异常、协助生产线做好工艺技术改进的能力。为了帮助同事们更好地掌握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她总是借助各种渠道搜集国内外资料先学习一番,然后亲自实验操练、做总结、写操作规程,将所有专业要求转化为“企业语言”后,再交给同事作为参考。她说,这样有助于为同事争取到更多消化吸收的时间。

将工作中排除疑难杂症的方法编写成《包装设备故障案例》、《质量缺陷与预防》等教学材料分享给同事的,还有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蚌埠卷烟厂维修工李银平。

经过他的传、帮、带、教,多名徒弟已经成为车间维修骨干,在全国大赛和省技术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多人取得技师资格,1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

集市、省乃至国家荣誉于一身的董宏杰,更是将“感恩与回馈”揣在胸中,倾其所有,使命必达。据他的同事严小燕介绍,董宏杰在公司组织的“名师带徒”活动中,总是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徒弟,成为大家争相追逐的明星师傅,不同班组、不同工种的员工纷纷要求拜他为师。除此之外,他还主动走进安徽机电技师学院,参与校企合作示范项目,与师生一起分享经验、培养人才。

安徽机电技师学院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蚌埠市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除了常规的专业教学,还以每年承办或协办十数场技能竞赛活动的方式以赛促教,社会化培训更是连续三年突破万人次,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技工人才。

来自市人社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拥有约占全市职工总数八成以上的技工人才队伍,其中初级工7.2万人、中级工15万人、高级工4.5万人、技师0.8万人。为了稳定队伍、集聚人才、提升层次,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我市自2017年起,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蚌埠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暂行)》、《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蚌就业若干政策》及一系列配套政策,为企业、职业院校和职工(学生)提供各种补贴。2018年,全市共拨付技能人才培养补贴资金2959万元。

另有消息显示,我市已与德国安克礼职教集团建立了联系,有望推动在蚌成立中德工匠学院,挂牌中德双元制安徽培训基地,以为我市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国际化培训需求,提升全市技工办学层次。

链接>>> 匠人·匠语

姜园涛:追求细节,才能塑造有品质的作品;精益求精,才能有完美的结果。

吴延瑞:一线工人首先要脚踏实地、甘于平凡,但甘于平凡不代表安于平庸。

程小通:做工人理当敬业,当主人理应尽责,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只有迎难而上才能更快成长。

徐春牛:专技工人贵在薪火相传,由师傅手把手带出师,也要学师傅手把手教徒弟,代代传承。

朱晓顺:新时代下,机器更新换代带来的变数大,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不及时升级个人技能,迟早会被时代淘汰。

刘凤玲:匠心贵在坚守,更贵在传帮带,带徒弟是一种技术分享,分享的过程很快乐。教徒弟能够促使师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师傅的成功。

孟凡哲:要想当好一名工匠,就不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必须勤学钻研、扎实攻坚,在不断的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在追求卓越中实现青春理想。

董宏杰:任何一个岗位都需要钻研精神,对技工来说更是如此。要获得社会认可,赢得别人尊重,必须提高自身能力,有别人干不了的绝活。(完)

41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