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沈智配三践诺

2023-05-09 19:49 蚌埠发布客户端  

通讯员 文宣 文/图

沈智配,男,1972年2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淮河社区中心居民、蚌埠市阳光爱心协会发起人。为兑现“无论有钱没钱,孩子上学一个不能少”的诺言,他免除10万余元学费,帮助122名家庭困难孩子圆了求学梦;为兑现“乡亲们以前帮过我家,以后我也得帮乡亲们”的诺言,他捐资为家乡修路1.5公里,还带动400多个家庭增收致富;为兑现“奋斗路上别人帮我,事业有成我做公益帮别人”的诺言,他济困扶危,捐款捐物,温暖了83名困难群众、300名孤寡老人、350余名困境学子。27年来,沈智配一直在诚实守信、践行诺言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获得“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安徽好人”“蚌埠市第六届道德模范”“蚌埠好人”“蚌埠市消防宣传公益使者”“蚌埠市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首践诺:减免学费,帮助122名孩子圆了求学梦

1991年,一场大水改变了农家孩子沈智配的人生,19岁的沈智配被迫辍学,去到上海打工。包地种菜、开办粮油店的沈智配发现,很多外来务工的子女无法进入当地公立学校就读,只能无奈选择辍学。自己辍学的经历告诉他,应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呵护好这些“流动的花朵”。于是沈智配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为圆孩子们求学梦,他自掏腰包,于1999年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并向打工兄弟们承诺:“无论有钱没钱,孩子上学一个不能少。”

沈智配在蚌埠市第六届道德模范发布仪式上

为了当初的一句承诺,沈智配第一学年就免除40多名农民工子女的学费达3万多元。从学前班到初二,最多时,学校有700多人。办学校不仅收不到学费,还要自己拿钱贴补办学费用,但即使这样,他从未想过放弃。为了保证上海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正常运转,2004年,沈智配只身来到天津,赚取更多办学经费。直到2008年,在近10年的办学期间,他已助122名孩子圆了求学梦,累计免除学费10余万元。

沈智配像父亲一样,用爱守护着学校里的孩子,陪伴着他们在最艰难的环境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正是这次创办学校的经历,开启了他坚守27年的公益之旅。

再践诺:反哺家乡,带动400多个家庭增收致富

2012年,沈智配放下在外打拼的一切回到家乡蚌埠,因为他要践行埋藏心底的另一句诺言:“乡亲们以前帮过我家,以后我也得帮乡亲们。”于是,回报家乡又成了他的新事业。

原来,1991年的那场大水导致沈智配家中窑厂坍塌,让这个原本富裕的家庭,突然背负上30余万元外债。由于得到了很多乡亲们的暖心帮助,沈智配一家才得以慢慢走出困境。为此,沈智配在心里许下了那句诺言。回乡后,沈智配在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便开始以各种形式兑现诺言。

当沈智配回到老家时,看到家乡学校的孩子们喜欢看各类图书,而学校里书籍资源相对匮乏时,便捐款捐物,帮助家乡学校更新设施、新建图书室,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购置了国内外名著、红色经典书籍、儿童及青少年读物等。如今学校里的图书室经过不断扩充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已经成为学校老师和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看到很多乡亲因为家庭等问题未能外出务工,家庭存在经济困难时,他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为乡亲们提供就业岗位,帮助400多个家庭增收致富。

三践诺:回馈社会,真情帮扶730余名困难群体

奋斗路上,沈智配曾获得过他人无私帮助,他就把“诚实守信、践行诺言,热心公益、济困扶危”当作人生信条,并决定用一生兑现自己的第三句诺言:“奋斗路上别人帮我,事业有成我做公益帮别人”。

2012年,作为蚌埠市阳光爱心协会的发起人,沈智配把热心公益的伙伴们聚集起来,开展助学、助困、助老等公益活动。27年来,沈智配的凡人善举很多很多:每逢佳节,沈智配都会登门看望孤寡老人,送去牛奶、面包等;新学期伊始,他为在校困难的学生送去衣服、文具等;汶川、玉树发生地震后,他积极捐款捐物,让异乡百姓感受来自蚌埠的关爱……截至目前,他的善行义举温暖了83名困难群众、300名孤寡老人、350余名困境学子。

他用行动释放善意,用真情传递感动。27年来,沈智配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以高尚的品行和魅力取信于身边的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公益人的“真诚”和“忠诚”,以身作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诚信美德。


17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