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靳 瑾
2021年2月,蚌埠市入选教育部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加上此前入选的“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和随后获批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蚌埠的“双区一点”建设正式启动。同时晋升“双区一点”的,全国只有北京市海淀区与安徽省蚌埠市。比肩教育资源最富集的地区,蚌埠在智慧教育中的探索不仅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更带着为二、三线城市“趟路”的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智慧教育的必然性,已成共识。
到今年2月,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已经过去了两年。蚌埠做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特别是对于校园内的师生而言,是否感受到了直观的变化?
全省第一 一次性实现全覆盖
2019年,我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率先开展市级统筹的智慧学校建设项目。围绕“智慧学校建设”及“因材施教提升”两大工程,我市一次性完成覆盖全市800多所学校、6000多个班级、2万余名教师、40万余名学生的智慧学校建设,并全部实现信息化产品常态化应用,成为全国省辖市中第一个迈向智慧学校全覆盖的城市。如今,我市已经实现有线网络光纤到校,无线网络教学区全覆盖,学校入口全部在200M以上,区域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设施走在全国前列。
蚌埠二中师生使用智慧校园系统
尽管硬件早已到位数年时间,可直到如今,仍有人会跟唐巍探讨:“智慧教育到底是什么?”作为蚌埠市江淮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在唐巍看来,智慧教育绝不仅限于教室前被智慧白板取代的传统黑板,更不止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智慧教育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媒体为基础,以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等为依托,所构建的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现代教育体系。”
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构筑现代教育体系,我市为此专门出台了实施方案,并细分为六大重点行动,分别是数据驱动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基于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行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行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治理行动和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创新行动。“从六大行动就能看出,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我们坚持‘五育并举’,借助新技术、新科技的力量,使人才培养、教师成长、教育治理、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更适应时代需要。”唐巍举例说,以数据驱动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探索行动为例,细分为探索全学科、全学段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创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个性化学习服务模式等内容——旨在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越来越多的老师根据学生课后练习的错题,有针对性的推送题册,变题海战术为精准练习。
蓝天路小学的孩子们在充满科技感的教室里上课
其实,智慧教育并非仅限于书本和课堂。如今,在蚌埠三中的操场上,除了老师还有“电子助教”:运动摄像机、互动查询屏幕、人脸识别机、立杆、声音提示器,加上数据分析中心组成了“智慧操场系统”,也就是师生们口中的“电子助教”。告别了传统的口哨和秒表,三中成为我市第一所使用AI智慧操场的学校。“过去一只眼睛盯秒表,一只眼睛看着学生,难免一心二用。”提到智慧操场,三中体育教师王飞对其表现给出了充分的肯定。他以800米长跑举例解释说,过去要挨个记录学生成绩,然后手工排名,一不留神就出错。如今学生佩戴电子设备,成绩实时生成、直接排名,不会漏记更不会错记。“不用考虑这些问题,老师能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效果当然好啦。”王飞笑着说。
不光能记录、排名,智慧操场系统还能通过运动摄像机捕捉运动瞬间,并对运动姿态、运动过程等关键指标逐步拆解、分析后开出独一无二的“运动处方”。以立定跳远为例,AI视觉分析系统会完整记录学生动作,并从腾空高度、平均速度、起跳角度、摆臂幅度、腾空时间等方面一一分析。评分更公正,还能给出点评建议,辅助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有了信息化手段,全市中小学体育、艺术的教育教学监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每月一次的挑战赛为例,智慧教育系统深度参与,对学生形成更为立体、全面的评价。目前已覆盖学校400余所、学生近2万人。
一实校中山校区,智慧系统已融入教学日常。
一个有我市1894名中小学教师参与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学情掌握全面性、资源收集编辑性、作业布置针对性、学习结果反馈及时性、作业讲评针对性等11个指标上,认为达到“符合”及以上等级的教师比例超过九成,表现出充分的认可与接纳。
线上线下互融 智慧教育的无数种可能
从2019年至今,智慧教育在蚌埠的校园里激发出师生无限的想象与创造力。县区、学校,师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智慧教育的无数种可能。这些探索的成就,已经初步显现——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蚌埠人工智能教育“因材施教”创新方案作为教育领域唯一案例,成功入围2021年度“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示范场景”;张公山三小“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双线混融式教学模式”实践案例也受邀在2022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做案例分享。
一所不算头部学校的“普小”,如何获得更丰富的资源?张公山三小的尝试或许就是答案。
“这节课我们上《麻雀》,由我和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的李卓琳老师一起上。”前几天,张公山三小语文教师杭自平一进教室,就打开了教室前的白板。视频里,远在北京的李老师隔着屏幕跟同学们打了声招呼,课程就正式开始了——看麻雀的纪录片,和视频中的同学一起读生字,同桌、前后座的同学互相交流“嘶哑、掩护”等生词的共同点,再听线上老师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回答线下老师提出的问题……40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班里的几十个孩子隔着屏幕,和北京的孩子同“堂”学习。事实上,上课之前老师已经要求学生们先听线上课作为预习,下课后同学们也要跟着线上老师再巩固一遍知识点。老师自己则会在课前熟悉教材和线上名师的教学思路,结合实际设计好互动点,在课堂上掌握教学节奏,观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作业的批改中发现不足,及时弥补。
蚌埠三中的智慧操场,可以减少很多计分、排名的工作。
以往“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是分离或割裂的,甚至各行其是,两者的结合很难达到真正的“混融”。但在张公山三小,线上和线下的距离被尽量拉近。“混融教学更加强调‘融合、融通’,讲究的是线上线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张公山三小校长告诉记者,混融教学试图改变的是传统的加法思维,通过将两个相互独立的教学模式叠加,在融会贯通中打破线上线下的次元壁。互动立体的交流如春雨润物,优质教学资源由此被带入普通学校的课堂,大大拓展了教学空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也在一次次互动中得到提升,专业有了更迅速的发展。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蚌埠市积极探索实践,建设成效显著。”4月12日,蚌埠市国家级“双区一点”建设成果展示交流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在致辞中给予蚌埠充分肯定。谈及蚌埠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成果,市教育局副局长段元丽总结了四个创新,即“创新了资源供给方式、创新了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师培养方式、创新了教育治理机制。”
“智慧课堂达人”培训
段元丽告诉记者,蚌埠的第一条优势不仅在于硬件,更在于“总集成、总服务”的服务供给新机制——政企合作,把“交钥匙工程”拓展为“派驻服务工程”,凝聚起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企业、中小学等多方合力,为教育信息化发挥长期持续性应用成效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点,在新冠疫情期间体现尤为充分——中小学师生将课堂搬到线上,实现“停课不停学”。据后台数据监测显示,自2020年9月份以来,全市2万余名教师累计使用智慧课堂授课603.3万次,发起互动853.6万次,学生课堂互动参与率97.63%;布置“无纸”作业6748.9万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智慧课堂的规模化、常态化应用。蚌埠市教育局提交的《蚌埠市基于“政企校研”协同的“智慧学校”建设应用实践》被评为2022年智慧教育优秀区域案例,并在当年的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论坛上分享推广。
如今,蚌埠已建成全市规模的“因材施教大数据服务中心”,通过采集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作业、测练等数据,智能扫描、云端阅卷、智慧批改,生成学情报告,辅助老师“精准教”“高效研”。如此一来,不仅教育部门掌握了学情“大数据”,服务中心还能构建学生个人画像,成为“贴身助教”。其中,学生个性化学习手册已服务全市12所高中学校,三年累计使用人数16万余人,交付使用学习手册超过300万份。
走出课堂和书本 看教育生态如何被重塑
智慧教育未来还有哪些可拓展的领域?是否还能挖掘更多可能?
深耕智慧教育领域多年,科大讯飞副总裁任萍萍在参加蚌埠市国家级“双区一点”建设成果展示交流会时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技术赋能的教育革命,而人工智能可以在教学空间、教学过程、教育评价、教育治理等多个方面助力教育数字化,实现全要素创新、各环节打通,最终让每个孩子都受益。”
蚌埠市智慧课堂优质课比赛
而今,智慧教育在蚌埠的作用并不止于教学。蚌埠在全省率先将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平台管理,集合智慧体检、近视防控与智能体测三大功能,创新建立全市中小学健康智慧管理平台,并建成了智能督导系统——课堂内外,智慧教育正越来越深度的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
从2019年以来,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启动招生入学网上报名,借助云数据中心政务大数据资源,整合教育学籍信息、公安人口和户籍信息、自然资源不动产信息、住建房产信息及卫健委出生证等部门数据,实现数据的精准匹配和关联,行政办公的效率得以大幅提高,透明度更是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在不久前正式实施的《蚌埠市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治理实施方案》中,(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我市将在2024年基本形成具有蚌埠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治理制度体系,教育信息化治理模式基本构建,并将蚌埠二中、蓝天路小学、第三实验学校列为实验校。在《实施方案》提到的目标中,包括教育数据治理得到强化,管理精准化与服务个性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督导与质量监测体系基本形成,教育评价数智化、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政产学研用多元参与的生态基本建立,各主体信息化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教育信息化治理试点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信息化治理示范经验。
“智慧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既是翻天覆地的,也是润物无声的。”采访中,市教育局负责人直言,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重塑教育形态,也正在改造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思维方式,为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更大的空间。在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平台创新应用过程中,蚌埠不仅将进一步升级完善学校教室智能硬件、继续开展新型教与学模式效果实证研究、创新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更是要固化以往好的做法,包括持续举办智慧课堂优质课比赛、完善与应用“市-区-校”三级教室数字档案,打造信息化治理学校案例、开发智慧课堂评价自动化工具等。“我们必须主动拥抱趋势,才能在未来时代蹚出一条路,让师生有更广阔的空间驰骋。”这位负责人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