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副刊】清代淮河大码头

2023-05-23 08:25 蚌埠新闻网  

古城临淮,南绕群山,北带淮水,东界盱眙,西交怀远,又有津浦铁路横贯其中,水陆交通极为发达,实乃江淮南北之咽喉,镇锁淮水之要地。

临淮在历史上曾数易其名。南齐建武元年和天监六年,北魏两次派兵进犯临淮东城。战斗中,魏军于东城夹淮筑城,居高临下,作为据点,其所筑城池遂命名为“魏城”。不久,“魏城”和“东城”又统称为“钟离城”。隋开皇三年,更名为“濠州”;北宋年间,为镇住喜怒无常的濠水,人们于城内铸三条铁牛,日夜看守濠水,钟离城又随之易名为“三牛城”。洪武元年,朱元璋为纪念自己发轫之地,又重新赐名临淮为濠州城,并大兴土木,再次修建。当时,濠州城外建有大东关、小东关、南关、北关、西关等市。现在的五河县临北老街便隶属于当时的北关市。

北关市在清代有一码头,其遗址是在“淮河干流五河县临北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施工时发现的。它位于五河县临北回族乡淮河北岸,与淮河南岸的凤阳县临淮老街隔河相望,正对临淮街中的古淮河码头。2020年3月—7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五河县文物管理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发现了沿河砌筑的清代东西向石驳岸,揭露出石阶码头,并发现砖石铺砌的清代街巷道路和数座房址。

石砌码头约修建于康熙时期。码头由路面、石阶和两侧挡墙构成。码头路面有三层,均用砖、石拼砌铺设。路南端在东、西两侧的挡墙之间,以石砌台阶向南通向河面。随着淮水在该处不断侵蚀南岸、淤积北岸的过程,石阶码头自下而上不断被淤埋,岸面也不断抬高。码头延用期间,石阶上的挽船桩位置曾由下向上迁移,码头顶部还向北增置了台阶,路面也被不断垫高。发掘区内发现的房址层层叠叠,经过反复修缮和增建,从清早期一直延续至近现代。房址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砖墙房屋,一类是木骨篱墙房屋。从清初至今,房屋地面上升达7米。这一方面说明临北古渡口遗址因地处南北要道、淮河关口处,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连绵不断;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淮水频繁的破坏,导致人们需要反复修缮、重建遭受损毁的房屋。在南北向主道路东侧发现与主路垂直的道路,道路两侧建筑沿路布局,形成街巷。发掘还出土了大量瓷器生活用品和铜钱等遗物,其中完整件和可复原的瓷器达1000余件,出土铜钱等其他遗物600余件。

淮河大码头遗迹

码头遗址南部近代地层内还出土一座石碑,碑上半部分已残缺不存。残存的碑文透露出该碑是为化解临淮与凤阳两县船行的争端而立,为乾隆十九年之前所作。从碑文首句“记录五次尤”的句式,推测该碑极有可能是乾隆四年至乾隆九年在位的凤阳知府尤世拔所立。碑目前所在层位为清晚期,应是经过迁建。

据《凤阳府志》记载,清乾隆时期,北关市异常繁华。以大码头为中心,北关老街向东沿河岸逶迤的一条街为东大街,长约八公里,向西沿河岸蛇形伸展的一条街为教门街,长十公里,其居民大多为回族;向北的一条街长约十六公里,其势宛如利箭,直射淮河大坝,名为关口街。三条大街成“丁”字形排列,临高俯视,给人以牢固威严的气象。老街街道不甚宽广,均十米左右,中央皆青石铺成的甬道,约一米宽窄,因长年风雨剥蚀,脚步踩踏,青石上已留有明显的凹痕,幽幽烁光。两边店房全为砖瓦结构的敞门店铺,砖是城砖,瓦是鱼鳞小瓦,均不知是何朝代烧制,只是那么排列叠压在一起,筑成一种复合的历史。墙面上爬满绿苔,瓦楞上丛生着瓦菘,墙头上摇晃着野草,身处其中,恍如回归清代尘世,一种沧桑和荒凉便会哽住喉咙,让你久久说不出话来。

东大街建有各种店铺、茶园,教门街设有花生街、青果行、粮行,关口街搭建起饭店酒肆,良友戏台。明清时,从北京到南京的驿道正好顺关口街道,自老街中心穿越而过,大码头渡口附近并设有驿站。驿站的旁边,有一大的商号,名曰“金玉城”,其经营者为“金献西”,主要经销五洋、杂货、中药批发。其货物发售到下游五河、泗洪、盱眙、嘉山、凤阳、定远、怀远。淮河里的“华顺”客轮也把这儿专门设为一站。金玉城的后门紧靠码头,采购货物的船只回来,几十个工人日夜不停地卸货,三天时间才能卸完。当时,为金玉城商号外出采购的人员遍及东南沿海,以上海“申庄”的人数最多。

另外,在码头遗址的一个挽船石附近还立有一只断头石鸡。传说,临北老街的河段上曾经有一座桥,名曰“蜈蚣桥”,是一只千年蜈蚣遭贬下界搭成的。这只蜈蚣太贪玩,动辄就浮出水面,向岸上偷觑,过河的人常常因此堕水身亡。玉皇大帝为看管好蜈蚣,又派一只千年公鸡下界,专门监管蜈蚣。一年元宵节,临北老街举行春日狮子舞会,公鸡观看狮子舞过于沉迷,竟忘了自己的职责。蜈蚣便趁机浮出水面,弄翻了过往的帆船。帝怒,一个响雷,击落鸡头。如今,断头公鸡依然立在河畔,断裂处宛然可见电火黑迹,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说不完的神秘话题。在这里,我们先不说蜈蚣桥的真伪,但淮河在清咸丰三年以前有座石桥,倒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凤阳县志》就有记载:“临淮城北有浮桥一座,桥船五十只,马船四只……”又有诗为证:“淮水望深深,飞梁倚碧浔,断虹重百丈,横锁绝千寻,灯火连河市,波涛慰客心,不愁衣带隔,坦坦履能任。”想那几十只河船,一字排开,用铁链连成浮桥,远看,可不就像是那蜈蚣?!看来,传说也还是有现实依据的。至于公鸡贪看狮子舞犯渎职之罪而犯天条的说法,虽然有侧面夸赞老街狮子舞技巧高超的嫌疑,但临北老街有狮子舞却是不争的事实。

淮河大码头石阶

临北狮子舞起源于民国二十四年,舞狮头的是马洪阳,舞狮尾的是谭廷奎。临北狮子舞所用的狮头与别处迥然有异,其乃是仿照凤阳皇陵的狮头形状扎成的,头部共有九个瘤子,十个红绒疙瘩。1953年2月,临北狮子舞应邀到华东地区民间歌舞汇演的大会上表演,博得全场喝彩。是年,又被入选进京,参加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会后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大码头上的临北老街人,既具备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精明。他们不仅常顺着淮水南下苏浙推销本地生产的萝卜、白菜,还顺着津浦线运送牛肉羊肉到江苏的昆山去卖。近些年,随着城乡经济的繁荣发展,有的人干脆在昆山买了商品房,举家迁进了城里,专门干起了牛羊肉生意。后因五蚌公路开通,淮河上轮渡渐渐取消,临北老街才慢慢萧条下来。老街无语,古渡沉默,过去的辉煌和风流,一任风吹雨打去,只空留下一排排古渡条石,一段段青石街道,絮絮诉说着近千年的沧桑往事。(作者:李星涛)



157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