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是每一位莘莘学子的一次人生洗礼,也是万千家庭一次难以忘却的经历。高考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痕迹。翻开厚重的中国教育发展史,我们看到了许多名家跟普通学子一样,也曾经历过激烈残酷的高考竞争,所不同的是,他们始终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不仅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而且还以自己的优异表现,给年轻学子带来了很多宝贵的人生启迪。
学养深厚,同时被两所大学录取。季羡林是高考的宠儿,1930年夏天,他和山东省立济南高中的80多位同学,联合进京赶考。当时北京有许多高校,有国立的、私立的,还有教会办的,但最出名的还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季羡林同时报考了这两所大学,因为他整个高中时期,成绩历来就比较出色,所以考试期间,他表现得很轻松。值得一提的是,北大那年英语考试,增加了英文听写,季羡林因从小学就学英文,所以很容易就过了关。最后,季羡林被北大和清华同时录取,最终,他选择了就读清华。
报国求学,实现人生逆袭。钱伟长的高考,颇为励志。1931年,19岁的钱伟长报考清华历史学系,所写的国文题《梦游清华园》,被老师评了个满分。而历史题则有些刁钻,题目是作答《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及卷数,想不到这根本难不倒钱伟长,他十岁时就能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结果这道题他全部答对。但他的理科成绩却不尽人意,物理、化学、数学三门加在一起,才得到25分,其中物理更是只得了5分。入学后,钱伟长惊闻到“九·一八”事变,立誓要学造飞机大炮,拯救国家。之后,他转入物理系,发愤攻读,终成我国近代力学和应用数学的奠基人。
自我加压,展现实力。易中天的高考,算得上另辟蹊径。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当时,正在一所中学任教的易中天,原本也想参加那年的高考,但考虑到与自己的学生同场竞技会有些尴尬,便放弃了当年的高考。第二年,他经过精心准备,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武汉大学,总算给他的高考之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谈到他的高考经验时,曾经在高中阶段理科成绩就十分优异、堪称学霸的易中天总结说,学习应一以贯之,抓住关键知识点,并调整心态,自我加压,将高考看作一分逃不了的人生体验,快乐面对。
积极进取,成就斐然。张艺谋的高考说起来颇有些传奇,之前,他曾下乡插队做了三年农民,后来,又在咸阳棉纺织厂当了七年的搬运工。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张艺谋经过一番曲折的争取,被破格收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四年后,他从北影毕业,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从此,便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忆这段难忘的经历,张艺谋坦言,当初参加高考,就是图以后有一个好的发展,而他后来的一系列成功,都充分证明他当初选择参加高考是对的。如果没有高考,很难说会有他现在的一切。
成功不是偶然,更不是靠一朝一夕的运气。纵观名家们的高考各有不同,但他们对人生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只要始终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努力去争取自己所能争取到的一切,命运就会掌握在自己手中。(作者:刘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