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副刊】李氏古村怀远拐集由来

2023-06-26 09:49 李焕俭  

拐,《辞海》有“行路时拐弯、跛行之状、拐杖、骗”等解释。“拐”词组有“拐弯抹角、七弯八拐、沾亲挂拐、牛心拐孤、坑蒙拐骗”等。“拐”的释义和组词虽多,却不是姓氏和常见溢美之词,在集市前冠个“拐”字,大江南北屈指可数。

怀远县常坟镇大河湾拐集行政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姓李,从这里迁出的李氏苗裔,遍及沿淮几十个村庄,人口数以万计。作为李氏家族重要发祥地的拐集,地名为啥不冠“李”,而冠“拐”,叫拐集、拐子集呢?

话还要从陇西李氏家族迁徙史说起。拐集李氏先祖原为唐高宗李治三子泽王李上金的嫡传后裔。女皇武则天执掌朝廷大权,玩弄权术,屠杀李唐皇族,皇子皇孙,有的历经劫难,有的隐居民间。李上金后裔一支,由山西洪洞圣王迁居河北涿州,再由河北涿州迁居皖北宿州。元朝大德年间,该支苗裔李荣因充职淝北乡官“里正”,携家眷子女,由宿州小寨迁居怀远淝畔,置田建屋,耕读传家,村名曰李庄。李荣的长子李孝,育五子,名曰李新、李丞、李湻、李亚、李丕。明朝洪武年间,李湻举家迁居怀远淮西大河湾孔岗一带,为拐集李氏来祖。

相传,李湻父子来这里落户的古地名曰“孔岗府竹岗县”。翻阅清嘉庆《怀远县志•古城戍考》,南齐曾侨置己吾县于孔冈(岗),并未查到“孔岗府竹岗县”记载。嘉庆《怀远县志•地域图》也只有“孔冈”“孔町(疃)”地名,并无孔岗府拐集。拐集李姓耄耋老者自述,六百年前,这里荒草丛生,狐兔虫蛇出没,人烟稀少,白骨遍野,经济凋敝。来祖李湻,开拓基业,举步维艰。其胞兄明开国元勋崇山侯李新,因涉蓝玉等案,被朱元璋诛杀。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李湻后裔,饱尝人间艰辛。以“李”冠村名,可谓痴人说梦。虽说上天眷顾,李姓瓜瓞绵延,人口兴旺,只能韬光养晦,寄居他姓冠名的村庄。

白驹过隙,时光如流,转眼二百几十年过去,明天启、崇祯年间,这里出了贡生李元伦、知县李祥麟、州官李之渥。李氏家族扬眉吐气,成了当地名门望族。为弘扬名祖老子李耳道教文化,李姓在村旁建起青砖小瓦,飞檐翘角的道教泰山奶奶庙。期盼泰山奶奶显灵,镇住淮河洪水,确保河清海晏,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庙宇晨钟暮鼓,香火缭绕,虽说没镇住淮河洪水,却带来人气财气。前来祈福免灾的车马行人络绎不绝。加之泰山奶奶庙紧靠怀远、下桥通往常家坟、胡疃寺(今胡疃)的官道,庙西南拐子高岗地,不久形成露水集市,人称该集市为庙岗街、庙拐集、拐集。

其实,将集市前加个“拐”,并非拐集李氏家族心愿和首创。此处北部有赵拐子、孙拐子、三拐子、新拐子,大河东马城有杨拐坟,淝北古城有城拐子、杨拐子,怀远县城还有“刘家拐子”“方家拐子”等。这里以“拐”命名集市,实乃《辞海》所言,出自方位“道路拐弯”。

相传,“拐集”兴起时规模较小,只有卖大馍稀饭、油盐酱醋和茶水瓜果的摊点。集东有通往马城孔册湖(今孔津湖)的淮河津渡,曰“拐集渡”“奶奶庙渡”。

清宣统三年(1911),与拐集同族的山东省莒县李氏家族阖族四修的《李氏宗谱》载:“湻祖(拐集李氏来祖),字清源,眷季氏,子三,曰朝金、曰朝阳、曰朝银也,裔之大河湾拐集、淮南之白龙潭也。”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关于李氏村庄“拐集”文字记载。

由李氏家族口口相传明天启、崇祯年始建泰山奶奶庙之后形成拐集,到宣统三年李氏古谱出现“拐集”文字推算,拐集形成最早不超过400年,最晚不晚于清光绪年间,为怀远李氏聚族而居的古村之一。

1931年,淮河发大洪水,拐集泰山奶奶庙倒塌,集市向西迁移800余米,街道长300余米,出现土墙草顶的饭店、商店、中药铺等,集名未变,仍曰“拐集”。1954年淮河大堤建成后,拐集因在行洪区大河湾内,洪水肆虐,水困集市,一度停逢。1967年前后,拐集搬迁到淮河大堤西侧重新逢集。集市沿堤南北走向,长约400米,宽约30米,一家浴池,三家商店,又称“坝下集”。

改革开放,农村集贸市场空前繁荣,拐集旧貌变新颜。由“坝下集”向西延伸,形成两条平行各长500余米的新街。拐集新街,距南新集(古名孔疃)6里、常家坟12里,距找郢(古名招军营)、下桥集各15里。新街两侧,楼房林立,店铺相连,超市、商场,货满山架,琳琅满目。农资、百货、五金、电器和农机维修等门点,应有尽有。拐集十天逢四集,即农历“二、五、七、十”逢集。春节期间,集市车水马龙,人流由六七百人,猛增到五六千人。

拐集行政村下辖南油坊、大前郢、小前郢、大西庄、小西庄、门朝北、前小郢、庙后等自然庄,人口4300余人,耕地5700余亩。种养业为支柱产业,外出务工经商为重要经济来源。粮食种植以麦、稻、豆、玉米为主,瓜菜种植以西瓜、莲藕、韭菜、芹菜为主。生态小龙虾、土鸡孵化为著名品牌。这里乡风淳朴,民众勤劳,受大禹文化、皋陶文化、淮河文化滋润熏陶,李氏家族,耕读传家,名人辈出。安徽省厅级离休老干部李家标、安徽理工大学教授李树芳、合肥炮院教授李敏、两淮煤炭指挥部总工程师李国华,当代著名书法家、安徽省书协副主席李明,中国美协资深会员、当代著名画家李度一,多次夺得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举重冠军的李茂等,均为拐集人。

三月春风醉拐集,奶奶庙会人如织。

旧时,农历“三月三”拐集泰山奶奶庙逢会,戏剧、魔术、锣鼓、高跷等演出,让人心驰神往,大饱眼福。九十年前淮河洪峰卷走庙宇,逢会成为乡愁记忆。

淮河安澜,百业兴旺。拐集濒临淮河大河湾,2006年雄伟壮丽的治淮工程——荆山湖进退洪闸竣工落成,这里白云缥缈,麦稻飘香,风光旖旎,燕舞莺歌。长淮风帆、淮河津渡、大堤锁龙、十里荷塘等为拐集著名景观。(作者:李焕俭)



130

拐,《辞海》有“行路时拐弯、跛行之状、拐杖、骗”等解释。“拐”词组有“拐弯抹角、七弯八拐、沾亲挂拐、牛心拐孤、坑蒙拐骗”等。“拐”的释义和组词虽多,却不是姓氏和常见溢美之词,在集市前冠个“拐”字,大江南北屈指可数。

怀远县常坟镇大河湾拐集行政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姓李,从这里迁出的李氏苗裔,遍及沿淮几十个村庄,人口数以万计。作为李氏家族重要发祥地的拐集,地名为啥不冠“李”,而冠“拐”,叫拐集、拐子集呢?

话还要从陇西李氏家族迁徙史说起。拐集李氏先祖原为唐高宗李治三子泽王李上金的嫡传后裔。女皇武则天执掌朝廷大权,玩弄权术,屠杀李唐皇族,皇子皇孙,有的历经劫难,有的隐居民间。李上金后裔一支,由山西洪洞圣王迁居河北涿州,再由河北涿州迁居皖北宿州。元朝大德年间,该支苗裔李荣因充职淝北乡官“里正”,携家眷子女,由宿州小寨迁居怀远淝畔,置田建屋,耕读传家,村名曰李庄。李荣的长子李孝,育五子,名曰李新、李丞、李湻、李亚、李丕。明朝洪武年间,李湻举家迁居怀远淮西大河湾孔岗一带,为拐集李氏来祖。

相传,李湻父子来这里落户的古地名曰“孔岗府竹岗县”。翻阅清嘉庆《怀远县志•古城戍考》,南齐曾侨置己吾县于孔冈(岗),并未查到“孔岗府竹岗县”记载。嘉庆《怀远县志•地域图》也只有“孔冈”“孔町(疃)”地名,并无孔岗府拐集。拐集李姓耄耋老者自述,六百年前,这里荒草丛生,狐兔虫蛇出没,人烟稀少,白骨遍野,经济凋敝。来祖李湻,开拓基业,举步维艰。其胞兄明开国元勋崇山侯李新,因涉蓝玉等案,被朱元璋诛杀。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李湻后裔,饱尝人间艰辛。以“李”冠村名,可谓痴人说梦。虽说上天眷顾,李姓瓜瓞绵延,人口兴旺,只能韬光养晦,寄居他姓冠名的村庄。

白驹过隙,时光如流,转眼二百几十年过去,明天启、崇祯年间,这里出了贡生李元伦、知县李祥麟、州官李之渥。李氏家族扬眉吐气,成了当地名门望族。为弘扬名祖老子李耳道教文化,李姓在村旁建起青砖小瓦,飞檐翘角的道教泰山奶奶庙。期盼泰山奶奶显灵,镇住淮河洪水,确保河清海晏,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庙宇晨钟暮鼓,香火缭绕,虽说没镇住淮河洪水,却带来人气财气。前来祈福免灾的车马行人络绎不绝。加之泰山奶奶庙紧靠怀远、下桥通往常家坟、胡疃寺(今胡疃)的官道,庙西南拐子高岗地,不久形成露水集市,人称该集市为庙岗街、庙拐集、拐集。

其实,将集市前加个“拐”,并非拐集李氏家族心愿和首创。此处北部有赵拐子、孙拐子、三拐子、新拐子,大河东马城有杨拐坟,淝北古城有城拐子、杨拐子,怀远县城还有“刘家拐子”“方家拐子”等。这里以“拐”命名集市,实乃《辞海》所言,出自方位“道路拐弯”。

相传,“拐集”兴起时规模较小,只有卖大馍稀饭、油盐酱醋和茶水瓜果的摊点。集东有通往马城孔册湖(今孔津湖)的淮河津渡,曰“拐集渡”“奶奶庙渡”。

清宣统三年(1911),与拐集同族的山东省莒县李氏家族阖族四修的《李氏宗谱》载:“湻祖(拐集李氏来祖),字清源,眷季氏,子三,曰朝金、曰朝阳、曰朝银也,裔之大河湾拐集、淮南之白龙潭也。”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关于李氏村庄“拐集”文字记载。

由李氏家族口口相传明天启、崇祯年始建泰山奶奶庙之后形成拐集,到宣统三年李氏古谱出现“拐集”文字推算,拐集形成最早不超过400年,最晚不晚于清光绪年间,为怀远李氏聚族而居的古村之一。

1931年,淮河发大洪水,拐集泰山奶奶庙倒塌,集市向西迁移800余米,街道长300余米,出现土墙草顶的饭店、商店、中药铺等,集名未变,仍曰“拐集”。1954年淮河大堤建成后,拐集因在行洪区大河湾内,洪水肆虐,水困集市,一度停逢。1967年前后,拐集搬迁到淮河大堤西侧重新逢集。集市沿堤南北走向,长约400米,宽约30米,一家浴池,三家商店,又称“坝下集”。

改革开放,农村集贸市场空前繁荣,拐集旧貌变新颜。由“坝下集”向西延伸,形成两条平行各长500余米的新街。拐集新街,距南新集(古名孔疃)6里、常家坟12里,距找郢(古名招军营)、下桥集各15里。新街两侧,楼房林立,店铺相连,超市、商场,货满山架,琳琅满目。农资、百货、五金、电器和农机维修等门点,应有尽有。拐集十天逢四集,即农历“二、五、七、十”逢集。春节期间,集市车水马龙,人流由六七百人,猛增到五六千人。

拐集行政村下辖南油坊、大前郢、小前郢、大西庄、小西庄、门朝北、前小郢、庙后等自然庄,人口4300余人,耕地5700余亩。种养业为支柱产业,外出务工经商为重要经济来源。粮食种植以麦、稻、豆、玉米为主,瓜菜种植以西瓜、莲藕、韭菜、芹菜为主。生态小龙虾、土鸡孵化为著名品牌。这里乡风淳朴,民众勤劳,受大禹文化、皋陶文化、淮河文化滋润熏陶,李氏家族,耕读传家,名人辈出。安徽省厅级离休老干部李家标、安徽理工大学教授李树芳、合肥炮院教授李敏、两淮煤炭指挥部总工程师李国华,当代著名书法家、安徽省书协副主席李明,中国美协资深会员、当代著名画家李度一,多次夺得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举重冠军的李茂等,均为拐集人。

三月春风醉拐集,奶奶庙会人如织。

旧时,农历“三月三”拐集泰山奶奶庙逢会,戏剧、魔术、锣鼓、高跷等演出,让人心驰神往,大饱眼福。九十年前淮河洪峰卷走庙宇,逢会成为乡愁记忆。

淮河安澜,百业兴旺。拐集濒临淮河大河湾,2006年雄伟壮丽的治淮工程——荆山湖进退洪闸竣工落成,这里白云缥缈,麦稻飘香,风光旖旎,燕舞莺歌。长淮风帆、淮河津渡、大堤锁龙、十里荷塘等为拐集著名景观。(作者:李焕俭)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